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甲】孫權(quán)勸學
                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以軍中多務。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
          【乙】孫權(quán)諭呂蒙讀書      初,權(quán)謂蒙及蔣欽曰:“卿今并當涂掌事,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tǒng)事以來,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幡》《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助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后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陳三策。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選自《三國志?呂蒙傳》,有刪改)(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解釋相同的一項
          D
          D

          A.蒙以軍中多務╲與世長
          B.往事耳╲圖窮匕
          C.三史╲吾日三吾身
          D.學問以自開益╲事不
          (2)文中畫波浪線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的是
          B
          B

          A.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B.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C.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D.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3)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②蒙始就學,篤志不倦。
          (4)呂蒙為什么能為魯肅“陳三策”?請結(jié)合【乙】文回答。

          【答案】D;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17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5/1/2 23:0:3組卷:34引用:1難度:0.7
          • 2.文言文閱讀。
            魚我所欲也
            《孟子》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所識窮乏者我與 之心而寓之酒也
            B.非獨賢者有心也 故天將降大任于人也
            C.一簞,一豆羹 之不能盡其才
            D.今為宮室之為之 君子成人之
            (2)下列句子加點的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得之生,弗得則死 居廟堂之高憂其民
            B.蹴爾與之 聚室謀曰
            C.萬鐘我何加焉 苛政猛虎也
            D.鄉(xiāng)身死而不受 武陵人捕魚業(yè)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用“魚”比喻“生”,用“熊掌”比喻“義”,通過類比,形象生動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舍生取義。
            B.文中第②段以“一簞食,一豆羹”為例,告訴我們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簞食,一豆羹”在生死關頭卻能考驗一個人的品德。
            C.文章通過“不辨禮儀”接受“萬鐘”和“不受嗟來之食”的故事分別從正、反兩方面論證“舍生取義”的觀點,論證非常有力。
            D.本文告訴我們“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持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也能經(jīng)受住考驗”的道理。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發(fā)布:2024/12/27 1:0:4組卷:14引用:4難度:0.5
          •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4/12/27 0:30:2組卷:56引用:4難度:0.8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