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諸葛亮圍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應(yīng)亮。帝遣真督諸軍軍郿,遣張郃擊亮將馬謖,大破之。安定民楊條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進軍圍之。條謂其眾曰:“大將軍自來,吾愿早降耳。”遂自縛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懲于祁山,后出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圍陳倉,已有備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戶。四年,朝洛陽,遷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真以“蜀連出侵邊境宜遂伐之數(shù)道并入可大克也”。帝從其計。真當發(fā)西討,帝親臨送。真以八月發(fā)長安,從子午道南入。司馬宣王漢水,當會南鄭。諸軍或從斜谷道,或從武威入。會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棧道斷絕,詔真還軍。真每征行,與將士同勞苦,軍賞不足,輒以家財班賜,士卒皆愿為用。真病還洛陽,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謚曰元侯。
          (節(jié)選自《三國志?魏書》)【注】①應(yīng):響應(yīng)。②帝:即魏明帝曹叡,三國時期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長子。③真:指曹真,三國時魏國名將。④郿:地名,在今陜西省。⑤張郃: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后文的郝昭、王生均為魏國將領(lǐng)。⑥馬謖:三國時期蜀漢戰(zhàn)略家、將領(lǐng)。⑦略:擄掠。⑧司馬宣王:即司馬懿,三國時期魏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⑨泝:逆流而上,后寫作“溯”。⑩班:分發(fā)。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①帝遣真督諸軍
          駐扎
          駐扎

          ②后出從陳倉
          一定,必定
          一定,必定

          ③諸軍從斜谷道
          有的
          有的

          大霖雨三十余日
          適逢
          適逢

          (2)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標三處)
          蜀 連 出 侵 邊 境 宜 遂 伐 之 數(shù) 道 并 入 可 大 克 也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明年春,亮果圍陳倉,已有備而不能克。
          ②軍賞不足,輒以家財班賜,士卒皆愿為用。
          (4)簡要說說曹真是個怎樣的人。

          【答案】駐扎;一定,必定;有的;適逢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45引用:2難度:0.7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孫權(quán)勸學
                  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
            【乙】王著教帝學書      太宗,有王著學右軍書,深得其法,侍書翰林。帝聽政之余,留心筆札,數(shù)遣內(nèi)侍持書示著,著每以為未善,太宗益刻意臨學。又以問著,對如初。或詢其意,著曰:“書固佳矣,若遽稱善,恐帝不復(fù)用意。”其后,帝筆法精絕,超越前古,世以為由著之規(guī)益也。
            (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注釋】①太宗:宋太宗趙光義。②朝:一代君主的統(tǒng)治時期。③王著:宋朝人,字知微,官至殿中侍御史。④右軍:指東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⑤翰林:皇帝的文學侍從官。⑥筆札:書法。
            (1)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每句標一處)
            ①卿 今 當 涂 掌 事
            ②恐 帝 不 復(fù) 用 意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蒙以軍中多務(wù)
             

            ②但當涉獵
             

            數(shù)遣內(nèi)侍持書示著
             

            ④太宗刻意臨學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②又以問著,對如初。
            (4)王著是怎樣的人?請概括。
            (5)【甲】【乙】兩文中的孫權(quán)和王著的勸學方式有什么不同?試簡要分析。

            發(fā)布:2024/12/26 19:30:1組卷:36引用:4難度:0.7
          • 2.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服虔既善春秋,將為注,欲參考同異。聞崔烈集門生講傳,遂匿姓名,為烈門人賃作食。每當至講時,輒聽戶壁間。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諸生敘其短長。烈聞,不測何人。然素聞虔名,意疑之。明蚤往,及未寤,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覺驚應(yīng),遂相與友善。
            (選自《世說新語》)【注釋】①服虔:字子慎,東漢時古文經(jīng)學家。②崔烈:字威考。③賃:雇傭。④蚤:早上。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
            ①輒聽戶壁間:
             

            ②虔不覺驚應(yīng)
             

            (2)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諸生敘其短長。
            (3)本文從哪兩件事中可以看出這是一段互學交友的佳話?服虔是一個怎樣的人?

            發(fā)布:2024/12/27 3:30:2組卷:9引用:2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遇時。吾嘗三戰(zhàn)三走,鮑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于齊,有封邑者十余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鮑叔知其/選與能(《大道之行也》)
            B.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困/欲其林(《桃花源記》)
            C.知有利不利也/天不如地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以身之/其視也(《北冥有魚》)
            (2)下列選項中加點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知我不羞小節(jié)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
            A.學時習之(《論語》)
            B.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
            C.其將固可襲虜也(《周亞夫軍細柳》)
            D.鳴之不能通其意(《馬說》)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4)請用原文說明鮑叔是一一個怎樣的人,并結(jié)合文章具體內(nèi)容加以說明。

            發(fā)布:2024/12/9 0:0:2組卷:104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