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試題詳情
課內閱讀。
二
……二十里鋪送過柳林鋪迎,
分別十年又回家中。
樹梢樹枝樹根根,
親山親水有親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
小米飯養活我長大。
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
手把手兒教會了我,
母親打發我們過黃河。
革命的道路千萬里,
天南海北想著你……
三
米酒油饃木炭火,
團團圍定炕頭坐。
滿窯里圍的不透風,
腦畔上還響著腳步聲。
老爺爺進門氣喘得緊:
“我夢見雞毛信來——可真見親人……”
親人見了親人面,
歡喜的眼淚眼眶里轉。
“保衛延安你們費了心,
白頭發添了幾根根?!?br />團支書又領進社主任,
當年的放羊娃如今長成人。
白生生的窗紙紅窗花,
娃娃們爭搶來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
長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來革命大發展,
說不盡這三千六百天……
四
千萬條腿來千萬只眼,
也不夠我走來也不夠我看!頭頂著藍天大明鏡,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條條街道寬又平,
一座座樓房披彩虹;
一盞盞電燈亮又明,
一排排綠樹迎春風……
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
母親延安換新衣。(1)詩的第二部分寫道“手把手兒教會了我”,延安母親到底教會了作者什么?
(2)詩的第三部分主要寫作者與延安親人相見,從字里行間你看出延安人的哪些可貴的品質?作者又是如何表現出來的?
(3)詩歌第四部分寫道“母親延安換新衣”,結合詩歌內容談談延安的具體變化以及作者是如何呈現出來的。
(4)從修辭的角度欣賞下面的句子。
①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長江大河起浪花。
②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母親延安換新衣。
【答案】(1)“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指詩人在延安學到了種莊稼搞生產的本領,“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指詩人在延安學到了文化知識和革命道理。
(2)延安人熱情好客、淳樸真摯。第三部分的前四句通過側面描寫,烘托了延安人的熱情好客,隨后通過對老爺爺的語言描寫,寫出了延安人的淳樸真摯。
(3)街道變得又寬又平、一棟棟樓房拔地而起、電燈變得又多又亮、綠樹又多又整齊。詩人用排比、鋪陳、復疊的手法使一個“新”字躍然紙上。
(4)①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詩人和延安親人情投意合,彼此間情感深厚。
②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延安的變化”寫成“母親換新衣”,賦予了延安城以人的情態,生動形象地寫出延安城的變化之大,景色之新、之美的特點,也表現出詩人內心的欣喜和對延安深沉的愛。
(2)延安人熱情好客、淳樸真摯。第三部分的前四句通過側面描寫,烘托了延安人的熱情好客,隨后通過對老爺爺的語言描寫,寫出了延安人的淳樸真摯。
(3)街道變得又寬又平、一棟棟樓房拔地而起、電燈變得又多又亮、綠樹又多又整齊。詩人用排比、鋪陳、復疊的手法使一個“新”字躍然紙上。
(4)①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詩人和延安親人情投意合,彼此間情感深厚。
②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延安的變化”寫成“母親換新衣”,賦予了延安城以人的情態,生動形象地寫出延安城的變化之大,景色之新、之美的特點,也表現出詩人內心的欣喜和對延安深沉的愛。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19引用:0難度:0.3
相似題
-
1.下列對《青山不老》中“青山是不會老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青山由于綠樹鮮花的存在,會萬古長青,永遠不會衰老。 B.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造了這片綠洲,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延續,而且隨著青山萬古長青。 C.這句話的意思是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精神是永遠不會被忘記的。 發布:2025/3/12 9:30:2組卷:33引用:2難度:0.7 -
2.下列語句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A.“在清水田里,時有一只兩只白鷺站著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畫面?!边@句話把白鷺站在水田里釣魚比作是玻璃框里的畫面,把清水比作玻璃,把田比作玻璃框,非常生動地描寫出了當下的畫面,讓人感覺身臨其境。 B.“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醒,睡得好熟!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這句話用設問的修辭手法生動地寫出了珍珠鳥睡著時的情態。 C.“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边@句話作者將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進行比較,突出了花生的樸實無華。 D.“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边@句話是文章的總結句,也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說明了相互信任才能創造出彼此和諧的美好世界。 發布:2025/3/12 9:30:2組卷:39引用:2難度:0.7 -
3.閱讀詩歌,完成問題。
金黃的稻束
鄭敏
金黃的稻束站在
割過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
黃昏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
收獲日的滿月在
高聳的樹巔上,
暮色里,遠山
圍著我們的心邊,
沒有一個雕像能比這更靜默。
肩荷著那偉大的疲倦,你們
在這伸向遠遠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靜默。靜默。歷史也不過
是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
而你們,站在那兒,
將成為人類的一個思想。(1)詩歌中的“而你們,站在那兒”一句中“你們”所指的是
(2)詩歌中,詩人由金黃的稻束想到了
(3)簡要評析詩句“黃昏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中“皺”與“美麗”的含義。
(4)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歌以“金黃的稻束”為中心形象展開聯想,通過稻田、路上、天空、遠山等空間性的位移,傳達一個時間性的主題——對勞動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詩歌賦予“金黃的稻束”以積極、強烈的視覺印象和“靜默”無言的聽覺感受,意在利用兩者的不協調,把關注點從外在畫面轉向內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黃的稻束”“收獲日的滿月”等形象都具有圓滿意味,但詩歌來寫收獲的快慰和滿足,卻引人思考勞動者母親的“疲倦”。
D.“肩荷著那偉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體,應該是美麗的母親,而不是如雕像一樣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發布:2024/12/26 23:30:2組卷:5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