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立碗蘚是具有高效同源重組率的苔蘚植物,科學家利用同源重組交換的原理對小立碗蘚進行基因敲除來研究某目的基因的功能。基因敲除過程是先構建基因敲除載體,將基因敲除載體導入受體細胞,經過篩選找出基因敲除成功的植株。基因敲除原理如圖所示:

注:抗生素抗性基因表達產物對卡那霉素有抗性;1、2為實現同源重組交換的序列,3、4、5、6為其他不同的基因片段;G-up-f、G-down-r、35sp-r、35st-f、Gene-f、Gene-r為引物;1、2序列發生同源重組,使得野生型小立碗蘚DNA上的目的基因被抗生素抗性基因替換。
(1)小立碗蘚目的基因敲除載體的受體細胞是原生質體。要制備小立碗蘚的原生質體,常用的酶是 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制備原生質體時,兩種酶應該溶解在 等于等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細胞液濃度的外界溶液中,原因是 若濃度過低原生質體會吸水漲破,若濃度過高則會失水皺縮若濃度過低原生質體會吸水漲破,若濃度過高則會失水皺縮。將構建好的目的基因敲除載體導入原生質體,然后將原生質體放在含 卡那霉素卡那霉素的培養基上培養,對能存活的植物提取基因組DNA,用引物 Gene-f、Gene-rGene-f、Gene-r進行PCR擴增30個循環后進行電泳,如果沒有目的基因條帶,則確定目的基因敲除成功。
(2)若1,2序列特異性差,則目的基因敲除載體可能會與非目的基因序列發生同源重組,造成目的基因敲除失敗。若用G-up-f、G-down-r進行擴增,不能不能(填“能”或“不能”)確定野生型小立碗蘚DNA上的目的基因是否被抗生素抗性基因替換,原因是 無論野生型小立碗蘚DNA上的目的基因是否被抗生素抗性基因替換,擴增的結果都有條帶無論野生型小立碗蘚DNA上的目的基因是否被抗生素抗性基因替換,擴增的結果都有條帶。
(3)動物減數分裂過程中,可能發生類似上述抗生素抗性基因替換目的基因的過程,具體時期是在 減數分裂Ⅰ前期(或四分體時期)減數分裂Ⅰ前期(或四分體時期)。
【考點】DNA片段的擴增與電泳鑒定;基因工程的操作過程綜合.
【答案】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等于;若濃度過低原生質體會吸水漲破,若濃度過高則會失水皺縮;卡那霉素;Gene-f、Gene-r;不能;無論野生型小立碗蘚DNA上的目的基因是否被抗生素抗性基因替換,擴增的結果都有條帶;減數分裂Ⅰ前期(或四分體時期)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8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數字PCR技術是一種核酸分子絕對定量技術,其原理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應根據目的基因的一段已知序列設計兩種引物 B.PCR每一循環包括變性、復性和延伸三個過程 C.PCR結束后有靶分子的反應單位能檢測出熒光 D.每個反應單位中都需要加入解旋酶和耐高溫DNA聚合酶 發布:2024/12/30 23:30:2組卷:7引用:2難度:0.6 -
2.科學家為了提高光合作用過程中Rubiaco酶對CO2的親和力,利用PCR定點突變技術改造Rubisco酶基因,從而顯著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請回答下列問題:
(1)PCR定點突變技術屬于
(2)PCR過程所依據的原理是
(3)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內,并在受體細胞內維持穩定和表達的過程稱為
(4)另有一些科學家利用生物技術將人的生長激素基因導入小鼠受精卵的細胞核中,經培育獲得一種轉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細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長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選擇受精卵作為外源基因的受體細胞是因為這種細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達
B.采用DNA分子雜交技術可檢測外源基因在小鼠細胞內是否成功表達
C.人的生長激素基因能在小鼠細胞表達,說明遺傳密碼在不同種生物中可以通用
D.將轉基因小鼠體細胞進行核移植(克隆),可以獲得多個具有外源基因的后代發布:2025/1/16 8:0:1組卷:14引用:2難度:0.6 -
3.下列關于DNA片段擴增及其鑒定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在凝膠中DNA分子的遷移速率主要和DNA分子的大小、構象等有關 B.凝膠中DNA分子通過染色,可以在波長300nm的紫外燈下被檢測出來 C.該實驗用到的緩沖液和酶,使用前為加快融化速度,從冰箱取出直接水浴加熱 D.電泳技術可以用于人類親子鑒定、生物間親緣關系的鑒定 發布:2024/12/30 23:30:2組卷:3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