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不僅可以通過化學突觸進行,也可以通過電突觸進行。科研工作者在螯蝦躲避反射的反射弧中發現了電突觸的存在。電突觸是兩個神經元細胞膜上由跨膜連接蛋白形成的通道,允許細胞內溶液從一個細胞流向另一個細胞。興奮通過化學突觸從突觸前膜傳遞到突觸后膜時,有接近1 ms的延遲(突觸延遲),而電突觸沒有延遲。請回答下列問題:
(1)反射弧由 感受器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 效應器效應器五部分組成。
(2)神經元在未受刺激時,膜電位狀態是 內負外正內負外正,受到刺激后 鈉離子鈉離子內流,導致膜電位發生逆轉,電突觸允許 局部電流(電信號或神經沖動)局部電流(電信號或神經沖動)從已興奮神經元傳遞到未興奮神經元,導致后者產生興奮。
(3)研究人員用細胞內微電極研究雞睫狀神經節中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方式,方法如圖1所示。電刺激節前神經,神經節細胞電位變化如圖2中A所示。先用細胞內微電極給神經節細胞通一定強度的電流使其膜內外電位差增大,再電刺激節前神經,神經節細胞電位變化如圖2中B所示。

研究人員推斷節前神經元與神經節細胞之間既存在電突觸,又存在化學突觸。請根據這一推斷,續寫以下對曲線B的解釋。節前神經受到刺激產生興奮,通過電突觸迅速傳遞給神經節細胞,因為膜內外電位差較大,神經節細胞未能產生興奮;一段時間延遲后,化學突觸的遞質作用于神經節細胞,鈉離子進一步進入神經節細胞,出現膜外負內正的電位差,產生興奮化學突觸的遞質作用于神經節細胞,鈉離子進一步進入神經節細胞,出現膜外負內正的電位差,產生興奮。
(4)填表比較電突觸與化學突觸傳遞興奮的差異。
化學突觸 | 電突觸 | |
突觸結構 | 突觸前膜與突觸后膜之間由突觸間隙分隔開 | ① 突觸前膜與突觸后膜通過跨膜連接蛋白形成的通道而連接起來 突觸前膜與突觸后膜通過跨膜連接蛋白形成的通道而連接起來 |
傳遞方向 | ② 從突觸前膜傳到突觸后膜 從突觸前膜傳到突觸后膜 |
|
傳遞速度 | ③ 快 快 |
電突觸傳遞速度更快,使躲避反射等反射活動更快完成,可增強生物感知周圍環境變化的靈敏度,更好地適應環境
電突觸傳遞速度更快,使躲避反射等反射活動更快完成,可增強生物感知周圍環境變化的靈敏度,更好地適應環境
。【答案】感受器;效應器;內負外正;鈉離子;局部電流(電信號或神經沖動);化學突觸的遞質作用于神經節細胞,鈉離子進一步進入神經節細胞,出現膜外負內正的電位差,產生興奮;突觸前膜與突觸后膜通過跨膜連接蛋白形成的通道而連接起來;從突觸前膜傳到突觸后膜;快;電突觸傳遞速度更快,使躲避反射等反射活動更快完成,可增強生物感知周圍環境變化的靈敏度,更好地適應環境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9/8 5:0:8組卷:7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神經遞質與興奮在神經元間的傳遞息息相關。下列關于神經遞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突觸前神經元在合成神經遞質時一定需要線粒體、高爾基體和核糖體的參與 B.突觸前神經元在興奮時釋放神經遞質的過程需要載體蛋白的參與 C.突觸小體中的突觸小泡內含有神經遞質 D.神經遞質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后膜后會一直存在 發布:2024/12/31 5:0:5組卷:3引用:2難度:0.7 -
2.下列有關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反射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膝跳反射和縮手反射的神經中樞都位于脊髓 B.一個完整的反射活動最少需要兩個神經元 C.內臟的活動不受人隨意支配,故反射不能影響內臟活動 D.反射弧中任何環節結構受損,反射就不能完成 發布:2024/12/31 5:0:5組卷:6引用:4難度:0.7 -
3.在人的腦內有一類突觸只有突觸結構而沒有信息傳遞功能,被稱為“沉默突觸”。上海科學家破解了神經元的“沉默突觸”沉默之謎。請你推測“沉默突觸”不能傳遞信息的原因是( )
①突觸小體內沒有細胞核
②突觸后膜缺乏相應的糖蛋白
③突觸前膜缺乏相應的糖蛋白
④突觸小體不能釋放相應的遞質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發布:2024/12/31 3:0:2組卷:48引用:13難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