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雙減”成效
          材料一《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頒布后,安徽各中小學積極貫徹落實。合肥市某校七年級學生小徽在課余時間參加了學校的美術和乒乓球興趣小組,一學期后,小徽感覺自己體質增強了,愛說愛笑了,教師優化作業設計,他也不再害怕做作業了。
          (1)材料中小徽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老有所學
          材料二 7月28日,安徽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聽取審議了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安徽省老年教育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報告建議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
          (2)我省為什么如此重視終身教育?
          ◆追逐夢想
          材料三“燭光的亮度我達不到,我就是一只小小的螢火蟲。我希望,我的最后一口氣,是在三尺講臺上呼出來的。”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中國好人”、安徽和縣退休老教師葉連平的一生堅守感動了無數人,助力鄉村孩子追逐夢想。
          (3)為什么孩子們要追逐夢想?
          ◆別樣人生
          材料四 5月25日,宣城市科學技術協會發布了2022年“宣城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10人入選。邱軍強是其中最年輕者。他不是什么名校畢業的高材生,18歲從職高畢業后就成為廠里的一名學徒工,多年來憑借自己的努力,不斷學習、鉆研、創新,開創了屬于自己的別樣人生。
          (4)奮斗者,正青春。從學習的重要意義角度,談談“最美科技工作者”邱軍強事跡帶來的啟示。

          【答案】(1)雙減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優化作業設計,減輕了學生學習負擔,學校提升了課后活動質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2)學習伴隨著我們的成長,學習沒有終點。我們終生都在學習,終生都需要學習,即使離開了學校,也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種機會去學習,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
          (3)夢想能不斷激發生命的熱情和勇氣,讓生活更有色彩;有夢想,就有希望;不懈地追夢、圓夢才能改變生活等。
          (4)學習,不僅讓我們能夠生存,而且可以讓我們有更充實的生活;學習點亮我們內心不熄的明燈,激發前進的持續動力。在學習中,我們分享生命經驗,獲得成長,同時也增益他人,服務社會,為幸福生活奠基。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8/7 8:0:9組卷:21引用:4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16年5月26日,何江站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講臺上,作為哈佛大學研究生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這相當于哈佛大學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從全校數萬名畢業生中選出一名本科生和一名研究生,代表畢業生發言。
            何江從小在湖南農村長大,初中才開始接觸英語,操著一口“農村英語”上了縣城的高中。那是他第一次從農村走進城里。在寧鄉縣城,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英語水平與城里孩子的巨大差距。“第一學期很受打擊,考試沒問題,就是開口說英語很困難。”他說道。
            不怕“使苦勁”的何江,買了一本英文版的《亂世佳人》回宿舍“啃”,遇到讀不懂的地方,就在書本旁邊進行大段大段的標注。
            “學英語,跟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一樣,沒有捷徑。”何江自認為有些“一根筋”。
            從入讀哈佛大學第二年開始,何江給哈佛大學的本科生做輔導員,這讓他的英語表達很快從“中式”轉到了“美式”。到了讀博士期間,何江就可以給哈佛大學本科生上課了。
            材料二:1988年,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南田坪鄉停鐘村的一戶農民家中,何江呱呱墜地。與村里其他農戶明顯不同的是,雖然何江家里經濟條件一般,但他的父母卻有個堅定的信念——不能為了打工掙錢而讓兒子成為“留守兒童”。
            留給何江印象最深的,是父親的睡前故事。無論白天農活兒干得多累、多苦,何江的父親都會在睡前給兩個兒子講故事。
            除了給兒子講睡前故事,何江的父親還嚴格要求兩個孩子的學習。放學后,何家的兩個兒子通常是被關在屋里“自習”的,作業做完了,繼續自習;而這個時候,大多數農村男孩都在田間地頭玩耍。
            在母親那里,兩個兒子總能找到自信。何江現在知道,母親當年的做法,就和如今他所見到的美國人的做法一樣——以鼓勵孩子的方式,給予孩子最大的自信。
            何江記得,自己和弟弟都喜歡母親“上課”。母親的循循善誘與何江如今正在接觸的美國文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我剛來美國時很不習慣,不管提什么建議,導師都說可以試試看。”何江說,學校有一種“鼓勵文化”,無論是諾貝爾獎得主,還是那些名字被印在教科書上的人,都會習慣性地給予學生鼓勵。他們會在跟你一起啃漢堡、喝咖啡時,時不時地鼓勵你一番,讓你覺得“前途不錯”。
            就連這次申請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何江也是在老師鼓勵下進行的。
            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每年只有極少數的中國學生敢于申請。何江想要發言,目的是讓美國的大學生聽聽來自中國的聲音。但他此前并不敢報名,“老師告訴我,你只要覺得可以,就去試試,沒什么好丟臉的”。
            (1)結合材料一,說說在學業方面,何江的成功有哪些值得你學習或借鑒的地方。
            (2)結合材料二,說說父母和教師在何江成長過程中分別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發布:2024/12/11 8:0:1組卷:0引用:2難度:0.2
          • 2.某學校與附近的博物館聯合開展“國家寶藏”系列活動,將課堂延伸至博物館,通過參觀、探索、研究,同學們將自己情有獨鐘的“國寶”用仿制、視頻、圖文小報等方式呈現出來。400多件(套)手工“文物”驚艷亮相,讓廣大觀眾驚嘆不止。對此,同學們發表各自看法,其中正確的有(  )
            ①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博物館也可以是學習的課堂
            ②生活處處有創新,同學們用不同方式呈現國寶也是創新
            ③開展“國家寶藏”活動有利于增強同學們的文化自信
            ④這充分表明同學們關愛他人有愛心,盡己所能樂助人

            發布:2024/12/4 15:0:2組卷:4引用:1難度:0.5
          • 3.體育課上,老師教大家玩“雙棍擔球”的游戲:兩個同學為組,一人拿一根棍子平行放好,將皮球放在棍子上,從起點運至終點,快者為勝。這一情境教學給我們的啟示是(  )

            發布:2024/12/27 16:30:4組卷:3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