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龍巴薩巴湖位于喜馬拉雅山北側,湖面海拔5499米,是受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終磧湖(冰磧物為冰川攜帶的松散堆積物),冰川前端伸入湖內且裂隙發育。近幾十年來,因氣溫變化,龍巴薩巴湖出現了冰退湖進現象。由于冰川作用區環境的改變,冰川災害事件增多,其中冰磧湖潰決洪水災害尤為突出。

(1)分析龍巴薩巴湖的形成過程。
(2)結合圖文材料,推測冰川的消退方向,并說出依據。
(3)夏季龍巴薩巴湖容易潰決,試說明理由。
(4)據專家預測,龍巴薩巴湖水域面積會先擴大后減小,分析其原因。
【考點】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答案】(1)冰川侵蝕地表前端攜帶大量碎屑物,因冰川融化而堆積,阻塞溝谷形成相對封閉的洼地;冰雪融水匯入,積水成湖。
(2)冰川向東南方向消退。龍巴薩巴湖冰退湖進,由湖岸線變化可知,湖泊向東南方擴展。
(3)夏季氣溫高,冰雪融水量大,匯入湖泊水量多;冰川前端夏季斷裂最多,掉入湖中導致湖泊水位上升;夏季凍土融化量大,湖周沉積物最疏松。
(4)龍巴薩巴湖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前期隨氣候變暖,冰雪融水增加,湖泊面積增大;后期因冰川總量減少,消融量減少,蒸發加強,湖泊面積減小。
(2)冰川向東南方向消退。龍巴薩巴湖冰退湖進,由湖岸線變化可知,湖泊向東南方擴展。
(3)夏季氣溫高,冰雪融水量大,匯入湖泊水量多;冰川前端夏季斷裂最多,掉入湖中導致湖泊水位上升;夏季凍土融化量大,湖周沉積物最疏松。
(4)龍巴薩巴湖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前期隨氣候變暖,冰雪融水增加,湖泊面積增大;后期因冰川總量減少,消融量減少,蒸發加強,湖泊面積減小。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8/30 5:0:8組卷:5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中國的民居建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地方特點,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經查閱資料,總結并繪制成下表。讀表,回答下題。
結構 特點 分布地區 磚木結構 以木構承重、磚墻圍護;或以磚墻承重,墻上直接放置檁條 全國普遍分布 全木結構 木構架,木板墻、瓦、茅草或樹皮蓋頂 西南和華南 土結構 在陡峭的山巖壁上直接挖洞進去;在平地上向下挖一個大坑,在四周坑壁上向內挖洞進去 a 氈包式 一般為圓形,用細木枝條編成網狀壁塊,上做傘狀骨架,覆以皮氈或粗布 b 石、土、木混合 多層結構,外觀呈梯形,點綴著小窗,形似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 c
西南地區的全木結構住宅建筑特點及原因對應正確的是( )A.屋頂斜度大—水資源利用 B.房屋窗口較小—增大陽光照射 C.多采用竹材—取材較方便 D.底層離地面高—加強屋內通風 發布:2024/12/31 13:0:1組卷:2引用:1難度:0.9 -
2.中國的傳統民居在長期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地方性建筑特點。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經查閱資料,將我國的傳統民居特征及分布繪制成下表。讀表,完成4~6題。
住宅結構類型 建筑特點 分布地區 磚木結構 以木構承重、磚墻圍護;或以磚墻承重,墻上直接放置檁條 全國普遍分布 全木結構 木構架,木板墻,瓦、茅草或樹皮蓋頂 西南和華南 土結構 在陡峭的山巖壁上直接挖洞進去;在平地上向下挖一個大坑,再在四周坑壁上向內挖洞進去 甲 氈包式 外觀呈圓形,用細木枝條編成網狀壁塊,上做傘狀骨架,覆以皮氈或粗布 乙 石、土、木混合式 多層結構,外觀呈梯形,點綴著小小的窗,形似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 丙
南方地區的磚木結構住宅一般比較高大,屋頂薄而輕巧。但在東南沿海某些地區的房屋建得卻比較低矮,屋頂也蓋得比較厚重,主要是因為沿海地區( )A.多臺風 B.多地震 C.多暴雨 D.氣溫低 發布:2024/12/31 13:30:2組卷:3引用:1難度:0.6 -
3.如圖為日本四大島嶼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圖。完成13~14題。
日本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集中在圖中方框內,主要原因是該區域( )A.地形平坦 B.氣候適宜 C.經濟發達 D.交通便利 發布:2024/12/31 12:30:1組卷:1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