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
          【甲】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乙】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甲】【乙】兩首詩都寫詩人所“望”,請結合詩歌內容,說說詩人抒發的情感有何不同。
          (2)歐陽修曾提出“詩窮而后工”,意思是指詩人處于困頓境況,往往能寫出好的詩歌作品。你是否贊同這一說法?請結合以下材料及具體作品說明理由。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至763年2月)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 背叛唐朝后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 的轉折點。
          部編版教材編選杜甫詩歌作品及其創作時間
          《望岳》公元736年
          《春望》公元757年
          《石壕吏》公元759年
          《月夜憶舍弟》公元759年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公元761年
          《江南逢李龜年》公元770年

          【答案】(1)《望岳》中詩人仰望泰山,產生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想,抒發了對泰山的熱愛及不畏艱難、攀登人生高峰的抱負。《春望》中詩人觀望都城長安淪陷后的衰敗景象,抒發了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情懷。
          (2)示例:贊同。從教材所選篇目來看,多數作品寫于安史之亂爆發后。詩人經歷了戰亂,顛沛流離,對家人、好友的思念,對天下百姓的同情,使得杜甫的作品情感充沛,直抵人心,如《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而這些作品也成為了杜甫的代表作。這恰恰證明了“詩窮而后工”的說法。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22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詩文名句不符合語境的一項是(  )

            發布:2024/12/26 17:0:2組卷:160引用:5難度:0.9
          • 2.古詩詞賞析。
            水調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下列對這首詞理解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詠月詞。作者將美好的月色、豐富的情感以及人生哲理融入其中。
            B.如果用“望月”兩個字來概括上闋的內容,那么下闋的內容可概括為“嘆月”。
            C.“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體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奇妙的藝術構思。
            D.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
            (2)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與這首詞都寫到了“月”。請簡要說明兩位詩人分別借“月”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發布:2024/12/26 18:0:1組卷:26引用:2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甲]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乙]
            磧中作
            岑參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①磧(qì):沙漠。這首詩是詩人從軍經過沙漠時所作。②走馬:騎馬奔跑。欲到天:形容目的地遙遠,好像要走到天邊似的。③平沙:平曠荒涼的沙漠。
            (1)兩首詩詞都描寫了邊塞的風景。[甲]中邊塞的景突出了一個“
             
            ”字,[乙]中的邊塞風景具有
             
            的特點。
            (2)這兩首詩詞均表現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發布:2024/12/27 3:0:1組卷:14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