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讀鏈接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①近日,美方執意安排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訪問臺灣。這是繼上月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亞歷克斯?阿扎訪臺后,美國又一高官對臺灣進行訪問。美方此舉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助長“臺獨”分裂勢力囂張氣焰,破壞中美關系和臺海和平穩定,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②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國核心利益,是中美關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和根本前提。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臺官方往來,這一立場是一貫、明確的。
                ③近一段時間以來,美臺互動頻繁。美方大打“臺灣牌”,對臺軍售、派官員訪臺等均是突出表現。有臺灣媒體分析指出,美國官員頻繁訪臺的意圖顯而易見:“一方面是經濟利益,美方表面是跟臺灣談合作,但實則只是想單方面將臺灣當成‘提款機’;另一方面是政治利益,美方妄圖通過打‘臺灣牌’,達到遏制中國的戰略目的。”美方在臺灣問題上的任性妄為,明顯低估了臺灣問題對中美關系的重大敏感意義,低估了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意志。
                ④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9月18日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在臺海附近組織實戰化演練。這是針對當前臺海形勢、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所采取的正當必要行動。
                ⑤中方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一切外部勢力干涉和“臺獨”分裂行徑,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任何“以臺制華”、挾洋自重的企圖,都注定是癡心妄想、死路一條。
          (《人民日報》2020年09月21日03版)(1)請解釋“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與“一個中國原則”中“中國”的含義。
          (2)這篇文章中出現了“臺獨”“美方妄圖通過打‘臺灣牌’”與“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些語句,請把它們聯系起來談談你的看法。(至少答出三個方面的意思)

          【答案】(1)中華人民共和國
          (2)①臺灣從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臺獨就是要搞臺灣獨立,分裂祖國的行為,我們絕不允許。③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④臺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國核心利益。⑤解放軍在臺海附近的實戰化演練,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正當必要行動。⑥美方必須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1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①所有動物的神經系統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最明顯的就是運動控制和感覺分析。人類大腦與眾不同的是,它能夠學會很多比較專門的活動技能。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語言,沒有一個人一生下來就懂某種語言,而實際上每一個人都能學會說話和聽懂別人的話語。各民族的人都可以學會閱讀和書寫。在人類中,音樂也帶有普遍性,沒有受過專門訓練的人也會分辨和重復不少樂曲。與此相似,幾乎每一個人都能畫簡單的圖形,而且進行精確復制的能力也并不鮮見。人腦的這些高級功能中至少有一部分是由神經網絡控制的。在某些情況下,神經系統功能的專門化很強。
                  ②人腦的另一個特性是,它的兩半球有各種功能的分工。人腦功能不是完全對稱的,這一點可以從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中舉例說明。大多數人慣用右手,而右手是左腦控制的,語言能力也基本上由左腦控制。由于這些原因,大腦左半球曾被認為是控制性的,而右半球是服從性的。近年來,這個概念已被修正,因為人們越來越清楚,大腦兩半球各有其特殊的功能,由右腦控制的有音樂才能和復雜視覺圖形的辨別能力等。右腦對感情的表達和分辨也更為重要。
            (1)文中畫線句“這個概念已被修正”一句中,“這個概念”是指
             

            (2)根據文意,對“人類大腦與眾不同的是,它能夠學會很多比較專門的活動技能”中的“專門的活動技能”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說話和聽懂別人的話語
            B.閱讀和書寫
            C.精確制造
            D.分辨和重復樂曲
            (3)下列說法,與文意完全相符的一項是
             

            A.人和動物都具有運動控制能力。
            B.語言能力是左右腦共同控制的。
            C.每一個人都具有精確復制圖形的能力。
            D.人類會讀寫、懂音樂、能畫圖這些功能完全是由神經網絡控制的。

            發布:2025/1/3 2:0:1組卷:2引用:1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大海的波濤聲是自然界最純美、渾厚,且頗具神秘色彩的“音樂”。然而是誰“彈奏”了這一曲曲動人的音樂呢?美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浪花中大大小小的氣泡便是一位位天才的“演奏家”。
                  海洋學研究所科學家認為,濤聲的音質取決于形成海浪所特有的浪端氣泡的體積大小。他們分別對在實驗室水池和海洋中拍攝到的高速錄像進行了分析,并測算了浪端氣泡的體積,進而為我們勾畫出了一幅浪花中氣泡形成的完整圖畫。
                  根據測算,科學家將氣泡分成一大一小兩個種類,“大氣泡”直徑約在1毫米至1厘米之間,而“小氣泡”的直徑則小于1毫米。科學家介紹說,大氣泡和小氣泡的形成過程不盡相同。海浪形成初期,浪尖會卷裹一部分空氣形成一個管狀空洞,當海浪下落時,這個空洞便被分割成若干部分,從而形成大氣泡。當浪尖與海水再次相遇,飛濺起的浪花將海水表面的空氣帶入水中,小氣泡就此誕生。根據科學家的結論,小氣泡爆裂時所發出的聲音要比大氣泡更為激烈。雖然大小氣泡的形成過程不同,但兩種過程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規律。這一規律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見,如在地震和山體滑坡等自然現象中都可以找到它。
                  科學家認為,千萬不要小瞧這些不起眼的氣泡,它們不僅是“大海之音”的締造者,更是大氣與海洋相互作用的關鍵因素。通常,大大小小的氣泡會將空氣帶入海水中,為海洋生物提供大量所需的二氧化碳氣體。氣泡的大小決定著海水溶解二氧化碳氣的數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氣中這一溫室氣體的含量。與此同時,氣泡在海面爆裂的一瞬間,又向空中輸送了豐富的水汽,有助于云的形成。上述看似簡單的正反兩個過程,卻對整個地球的氣候有著深遠的影響。
            (1)第四段中加點的“兩個過程”指的是
             

            A.氣泡將空氣帶入海水中,同時為海洋生物提供二氧化碳氣體。
            B.飛灘的浪花形成小氣泡,并將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
            C.氣泡將空氣帶入海水中,并向空中輸送豐富的水汽。
            D.氣泡溶解二氧化碳氣體,并將它提供給海洋中的生物。
            (2)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海浪中的氣泡能發出純美、渾厚的聲音,這是海洋學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實驗和觀測發現的。
            B.地球上二氧化碳氣的數量影響著大氣的溫度,而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水中的大小氣泡影響。
            C.科學家將氣泡分成一大一小兩個種類,大小氣泡形成的過程不盡相同,但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規律。
            D.浪尖卷裹的空氣被海浪分割成大氣泡,與此同時,海水表面的空氣進入水中形成小于1毫米的小氣泡。
            (3)根據原文所給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恰當的一項是
             

            A.大氣泡是管狀空洞被海浪切割形成的,其直徑超過了1毫米,因此在爆裂時所發出的聲音也就更急促、更洪亮。
            B.在地震和山體滑坡等自然現象中都可以發現能量守恒的規律,可見這個規律是對物質運動現象的準確的抽象概括。
            C.有關科學家都很重視改善大氣環境,他們對海水溶解二氧化碳的研究,可能為減弱地球“溫室效應”提供新的思路。
            D.浪花氣泡成了彈奏動人音樂的天才的演奏家,這種奇妙的比喻表明科學和藝術常常是聯系在一起的。

            發布:2025/1/3 1:0:5組卷:2引用:2難度:0.5
          • 3.宇宙的未來 (節選)
            霍金
                  在大約一百億年以后,宇宙中大多數恒星都已把燃料耗盡。大約具有太陽質量的恒星不是變成白矮星就是變成中子星(中子星)恒星在核能耗盡后,經過引力坍縮,依靠簡并中子的壓力與引力平衡形成的星體。中子星比白矮星更小更緊致。具有更大質量的恒星會變成黑洞(黑洞)一種特殊的天體,是時間—空間的一個區域。它的基本特征是有一個封閉的視界。由于引力強大,就連光也不能從中逃逸出來,所以黑洞是看不見的。黑洞還更小,并且具有強到使光線都不能逃逸的引力場。然而,這些殘留物仍然繼續繞著銀河系中心每一億年轉一圈。這些殘余物的相撞會使一些被拋到星系外面去。余下的會漸漸地在中心附近更近的軌道上穩定下來,并且最終會集中在一起,在星系的中心形成一顆巨大的黑洞。不管星系或星系團中的暗物質是什么,可以預料它們也會落進這些非常巨大的黑洞中去。
                  因此可以假定,星系或星系團中的大部分物體最后在黑洞里終結。然而,我在若干年以前發現,黑洞并不像被描繪的那樣黑。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即德國物理學家海森伯(1901—1976)提出的測不準原理。它的量子力學意義是不能在同一個態中同時準確測量出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講,粒子不可能同時具有定義很好的位置和定義很好的速度。粒子位置定義得越精確,則其速度就只能定義得越不精確,反之亦然。如果在一顆黑洞中有一顆粒子,它的位置在黑洞中被很好地定義,這意味著它的速度不能被精確地定義。所以粒子的速度就有可能超過光速,這就使得它能從黑洞逃逸出來,粒子和輻射就這么緩慢地從黑洞中泄漏出來。在一顆星系中心的巨大黑洞可有幾百萬英里的尺度。這樣,在它之內的粒子的位置就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粒子速度的不確定性就很小,這表明一顆粒子要花非常長的時間才能逃離黑洞。但是它最終是要逃離的。在一個星系中心的巨大黑洞可能花10(九十次方)年的時間蒸發掉并完全消失,也就是“1”后面跟90個“0”。這比宇宙現在的年齡要長得多,它是1010年,也就是“1”后面跟10個“0”。如果宇宙要永遠膨脹下去的話,仍然有大量的時間可供黑洞蒸發。
                  永遠膨脹下去的宇宙的未來相當乏味。但是一點也不能肯定宇宙是否會永遠膨脹。我們只有大約為使宇宙坍縮的需要密度十分之一的確定證據。然而,可能還有其他種類的暗物質,還未被我們探測到,它會使宇宙的平均密度達到或超過臨界值。這種附加的暗物質必須位于星系或星系團之外。否則的話,我們就應覺察到了它對星系旋轉或星系團中星系運動的效應。
                  為什么我們應該認為,也許存在足夠的暗物質,使宇宙最終坍縮呢?為什么我們不能只相信我們已有確定證據的物質呢?其理由在于,哪怕宇宙現在只具有十分之一的臨界密度,都需要不可思議地仔細選取初始的密度和膨脹率。如果在大爆炸后一秒鐘宇宙的密度大了一萬億分之一,宇宙就會在十年后坍縮。另一方面,如果那時宇宙的密度小了同一個量,宇宙在大約十年后就變成基本上空無一物。
                  宇宙的初始密度為什么被這么仔細地選取呢?也許存在某種原因,使得宇宙必須剛好具有臨界密度。看來可能存在兩種解釋。一種是所謂的人擇原理,它可被重述如下:宇宙之所以是這種樣子,是因為否則的話,我們就不會在這里觀測它。其思想是,可能存在許多具有不同密度的不同宇宙。只有那些非常接近臨界密度的能存活得足夠久并包含足夠形成恒星和行星的物質。只有在那些宇宙中才有智慧生物去詰問這樣的問題:密度為什么這么接近于臨界密度?如果這就是宇宙現在密度的解釋,則沒有理由去相信宇宙包含有比我們已探測到的更多物質。十分之一的臨界密度對于星系和恒星的形成已經足夠。
                  然而,許多人不喜歡人擇原理,因為它似乎太倚重于我們自身的存在。這樣就有人對為何密度應這么接近于臨界值尋求另外可能的解釋。這種探索導致極早期宇宙的暴漲理論。其思想是宇宙的尺度曾經不斷地加倍過,正如在遭受極端通貨膨脹的國家每隔幾個月價格就加倍一樣。然而,宇宙的暴漲更迅猛更極端得多:在一個微小的暴漲中尺度的至少一千億億億倍的增加,會使宇宙這么接近于準確的臨界密度,以至于現在仍然非常接近于臨界密度。這樣,如果暴漲理論是正確的,宇宙就應包含足夠的暗物質,使得密度達到臨界值。這意味著,宇宙最終可能會坍縮,但是這個時間不會比迄今已經膨脹過的一百五十億年左右長太多。

            (1)對宇宙“臨界密度”作用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宇宙密度的臨界值很重要,大于它或者小于它最終都會導致宇宙膨脹而產生大爆炸。
            B.為何宇宙必須剛好具有臨界密度,人擇原理和暴漲理論都是兩種可能的解釋。
            C.如果宇宙的平均密度超過臨界密度那么宇宙就會坍縮。
            D.如果宇宙的密度小于臨界密度,它就不會坍縮而會永遠膨脹下去。
            (2)對“人擇理論”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人擇原理的提出是人們通過對宇宙的觀測從而得出的理論。
            B.人擇理論者認為只有那些有智慧生物的宇宙,因為密度接近于臨界密度,所以才得以“存活”。
            C.人擇原理實際上就是對宇宙密度的人為確定,因此宇宙密度也可以任意改變。
            D.人擇原理實際上就是從現行的宇宙狀況出發去認識宇宙的臨界密度,其思想即“存在就是合理的”。
            (3)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暴漲理論反對人擇理論那種對人們自身存在的過分倚重,而對宇宙的臨界密度尋求另外可能的解釋。
            B.根據暴漲理論,宇宙的密度就是在一次次迅猛、極端的暴漲中接近于準確的臨界密度。
            C.如果暴漲理論是正確的,那么在星系和星系團之外可能存在著其他種類的暗物質。
            D.現在的宇宙“安然無恙”既沒膨脹也沒坍縮,處于一種“穩定狀態”。
            (4)根據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論正確的一項是
             

            A.不能肯定宇宙是否會永遠膨脹,也不能肯定宇宙最終會坍縮。
            B.根據人擇原理,宇宙當中有許多的暗物質,只是人們還沒有探測到或者沒有去定義它們。
            C.暴漲可以使宇宙的密度突然達到臨界狀態,也可以突然大于臨界狀態,這就意味著宇宙最終可能會坍縮。
            D.可以預言,再過一百五十億年宇宙的某一次暴漲將使宇宙坍縮。

            發布:2025/1/3 7:30:1組卷:2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