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回答問題。
【材料一】
新華社酒泉10月26日電 (記者 李國利 黃一宸 劉藝)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飛船入軌后,將按照預定程序與空間站組合體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將與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進行在軌輪換。在空間站工作生活期間,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將進行多次出艙活動,開展涉及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等領域的大量空間科學實(試)驗,完成艙內外設備安裝、調試、維護維修等各項任務。這次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2次載人飛行任務。
(摘選自“新華每日電訊”,2023年10月26日)【材料二】
有網友注意到,此次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的設計者竟然是一位高校在讀女生。——此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曾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四川美術學院研究生譚昊瑜執筆設計的標識最終入選。這是載人航天工程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的任務標識中,唯一一個由高校學生執筆設計并被選用的作品。
譚昊瑜告訴記者,當時看到標識征集時,她對能夠參與到這個活動中,既滿懷期待,也有一些忐忑。在設計調研階段,她深入研究了國內歷次載人航天任務標識以及國外相關航天任務標識,對設計風格、信息要素有了更為系統的認識,“這個標識一定要蓬勃大氣,體現出中國航天事業的蒸蒸日上”。

(摘選自“潮新聞客戶端”,2023年10月19日)【材料三】
逐夢天宮啟新程
——寫在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飛赴“天宮”之際 在西北大漠一年中最美的時節,中國人開啟飛向太空新的征程——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托舉著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送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3名航天員奔赴“天宮”。
接力出征 一往無前
10月26日上午,身著乳白色艙內航天服的3名航天員,在萬眾矚目下,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出征太空。
指令長湯洪波走在中間,這是他在兩年多時間里的第二次飛天。在湯洪波的老家湖南湘潭,他的父親正通過直播觀看出征儀式。他堅信有國家強大的科技力量做保障,這一次,兒子也一定會圓滿完成任務。
航天員唐勝杰,是首位出征太空的甘肅籍航天員。敦煌飛天的美麗傳說,已在他的家鄉傳頌了千年。他的出現,讓家鄉父老雀躍歡呼。唐勝杰說:“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時代給了我們追夢圓夢的舞臺,實現了從蔚藍到深藍的增色,實現了從‘航空夢’到‘航天夢’的跨越。”
河南杞縣的街坊四鄰早早守在電視機前看江家小兒子。曾經的江新林還是個得了獎狀就藏起來從不張揚的孩子,如今已是“不負時代,以奮斗的姿態奮力奔跑”的航天員。
前來送行的人群中有楊利偉,他向即將踏上飛天之旅的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揮手致意。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也是從這里領命出征,中國人逐夢太空的千年夢想變為現實。
回望起點,他說:“20年彈指一揮間,從首次飛天到全面建成空間站,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我作為參與者和見證者,既激動更自豪,有遺憾更羨慕。”
楊利偉出征時,身后問天閣那面墻還是空白的。今天,執行歷次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的巨幅照片鋪滿墻面。不久后,首登太空的航天員唐勝杰和江新林也將位列其中。
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獨自飛行到太空會師……時至今日,我們已經建成了屬于自己的“太空家園”,在浩瀚宇宙擁有了一方溫馨港灣。
征途漫漫 行穩致遠 11時14分,橘紅色的尾焰從長征火箭的底部噴薄而出,如巨龍盤旋托舉潔白的箭體騰空而起。
有著“神箭”之譽的長征二號F火箭,是我國唯一一型用于執行載人任務的運載火箭,肩負保障航天員安全進入太空的特殊使命,至今保持著100%的發射成功率。
系列運載火箭以“長征”命名,時時激勵著科技人員克服艱難險阻,到達勝利彼岸。這是設計者命名的初衷。從一窮二白發展至今的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何嘗不是一場千萬人并肩共赴的“長征”。
面對世界航天大國在載人航天領域已先行30年,中國老一輩航天人決心自主創新打造航天員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當時提出的載人飛船三艙方案、軌道艙留軌方案、逃逸救生方案等,到現在還廣泛應用于航天器,而且能與國際航天很好地接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閆潔說。
20年前,正在清華大學讀博的薛輝,在電視上看到神舟五號升空。2009年,他成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名科技人員。“在神舟升起的地方,我找到了國家利益和個人價值的結合點。”他說。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薛輝”,主動加入到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的征途中來。
薪火相傳,欣欣向榮 10月26日17時46分,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采用自主交會對接模式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形成三艙三船組合體。
“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撤離返回之前,我忍不住再次回到核心艙,看了看自己精心調試的設備,摸了摸自己親手安裝的螺絲,真的很舍不得。”
當時常夢回太空的湯洪波再次回到這里時,“一室一廳”已經擴充到了“三室一廳”。短短兩年內,中國載人航天走過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和建造階段,突破掌握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空間站組裝建造、再生式環控生保等8項關鍵技術,如期建成空間站,展現出新時代中國航天的加速度。
為了迎接戰友的到來,空間站里的神舟十六號乘組一早就精心布置了核心艙。
這一次,神十六、神十七兩個乘組“太空會師”,會帶來一張令人期待的合照:有飛天次數最多的航天員景海鵬,有最快重返空間站的航天員湯洪波,還有4名第三批航天員同時在軌。
從零開始摸索的首批航天員作出了開創性貢獻,如今,第二批航天員挑起大梁,第三批航天員接續飛行,第四批航天員正在選拔,其中或有人來自港澳地區。
(摘選自“新華網”,2023年10月27日)(1)閱讀材料,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CC
A.新聞的體裁有消息、新聞特寫、通訊、新聞評論等,【材料一】是特寫,【材料三】是通訊。
B.【材料二】“這是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的任務標識中,唯一一個由高校學生執筆設計并被選用的作品”一句中的“首次”和“唯一”語義重復,可以刪去一個。
C.【材料三】中的三個小標題不僅準確概括每段的內容,同時新穎、醒目,具有文學性。
D.消息兼有新聞和文學的特點,但由于其強調新聞性、時效性和真實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訊。
(2)請用簡潔醒目的語言,給【材料一】的新聞擬一個合適的標題。
(3)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飛赴“天宮”后,校文學社準備視頻連線采訪航天員楊利偉,請你結合【材料三】幫助他們設計一份采訪提綱。
采訪提綱 | |||
采訪時間 | 2023.10.27 | 采訪地點 | 校報告廳 |
采訪對象 | 楊利偉,特級航天員,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 ||
采訪目的 | ① 了解神舟十七乘組的情況 了解神舟十七乘組的情況 |
||
采訪方式 | 視頻連線 | ||
采訪問題 | ② 與神舟十六號乘組相比,神舟十七乘組具有什么特點? 與神舟十六號乘組相比,神舟十七乘組具有什么特點? ③ 為什么神舟十七號乘組由三名航天駕駛員組成? 為什么神舟十七號乘組由三名航天駕駛員組成? |
【答案】C;了解神舟十七乘組的情況;與神舟十六號乘組相比,神舟十七乘組具有什么特點?;為什么神舟十七號乘組由三名航天駕駛員組成?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10/8 13:0:2組卷:33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展望新年之際,同學們回顧了過去一年里我國科技領域取得的新成就。閱讀下面這段文字,完成問題。
2020年全球籠罩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下,我國的科技領域卻捷報頻傳。科研工作者用實力刷新記錄,贏得世界矚目。1月,我國自主研發設計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正式投入使用,這是目前全球唯一有能力將測控區間由地球同步軌道延伸至太陽系的天文設備;7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并開通服務,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11月,我國自主研制的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下潛至10909米,刷新我國載人深潛新記錄;同月,“嫦娥五號”在月球采土成功,我國成為全球第三個攻克這項技術的國家;12月4日,“人造太陽”裝置成功建成并首次實現放電,標志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核聚變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同日,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將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從6億年縮短到200秒……
一個個振奮人心的重磅消息接踵傳來,也引起了許多外媒和網友的注意。他們對中國高密度的科技突破感到震驚,甚至發問:“第五次工業革命要來了嗎?”對此,國人可以驕傲地宣稱:“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1)為上面的文段擬定標題,最適合的一項是
A.第五次工業革命真的要來了
B.中國宣稱已經征服星辰大海
C.中國高密度科技突破令世界矚目
D.疫情陰影下捷報頻傳引外媒關注
(2)有位同學要擬寫一副對聯來向我國科研工作者致敬,有些措辭他還猶豫不決,請你幫助他完成
上聯:一片丹心排除萬難,奏出①______磅礴交響
下聯:②_____________,踏上科技強國鏗鏘征途A.①自主研發 ②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B.①上天入地 ②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C.①上天入地 ②戰無不克攻無不勝 D.①自主研發 ②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發布:2024/12/27 3:0:1組卷:61引用:3難度:0.6 -
2.為了辦手抄報,同學們搜集了一些有關最新科技成果的消息。請你將下面這則消息改寫為標題新聞。(15個字以內)
6月23日9時43分,第55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這是“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三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隨著它在“北斗三號”組網“大棋局”的落子定盤,“北斗三號”30顆組網衛星已全部到位,“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系統覆蓋區域不斷擴大,定位精度不斷提升,服務功能不斷增加,已成為國家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發布:2024/12/20 20:0:2組卷:179引用:3難度:0.8 -
3.請你為以下消息擬一個標題,要求概括主要事實,不超過20字。
??校報記者9月30日報道 在剛剛結束的女子甲組100米比賽中,九年級五班王英同學勇奪冠軍。鏗鏘玫瑰,綻放芳華,比賽中她不畏強手,奮力爭先,展現出頑強拼搏的精神,給現場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發布:2024/12/27 2:0:1組卷:6引用:3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