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紀念趙元任先生陳原??①趙元任先生是二十世紀平凡而偉大的人文學者。
??②趙元任先生進入二十世紀時才九歲,他沒有一絲恐懼,倒是滿懷著無窮的希望和活力跨進二十世紀。他不知疲倦地學習和工作,他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學習和工作的機會;而與此同時,他盡情地享受著生活和工作的樂趣和幸福,并且讓他的親人甚至他的朋友們感受到這種生的樂趣——“唯有生命之樹常青!”他衷心關懷著關愛著他的親人,他真誠地關心受苦受難的眾人的遭遇和命運。一句話,所有人文精神都是趙元任先生始終堅持的品德。他不愿意自己多災多難的民族沉淪為類似“印第安人居留地”那樣的國土。他只不過是一個人文學者,一個平凡的人文學者,他一心向往著一種平靜的、淡泊的、與世無爭的生活方式和寬松的能夠平等地相互切磋的學術環(huán)境。
??③趙元任先生是一個偉大的人文學者,幾乎可以類比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他在青少年時期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基礎,培養(yǎng)了觀察自然現(xiàn)象和親自動手進行實驗和制作的習慣;他以弱冠之年留學美國,先學數(shù)學、物理,然后學哲學,涉獵邏輯學和心理學,他從小愛觀天象引導他走進天文學的門檻。他和朋友們節(jié)衣縮食辦起科學社和《科學》雜志,傳播科學知識。他從師歐美各國的語言學家、語音學家,他從游學之初就萌發(fā)了歷史地科學地研究中國語言的志向,并且以改革語文特別是書寫系統(tǒng)為己任,他這樣做,是為著開發(fā)民智,拯救中華。接著他確定語言研究是他畢生的治學方向,他銳意研究國音國語統(tǒng)一和各地方言,他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④有人說,前半生對于趙元任先生是極端重要的,因為他的主要業(yè)績是在二、三十年代這短暫的時間完成的:國語統(tǒng)一運動(今日可讀作推廣普通話運動)和方言調查,在他身上是辯證的統(tǒng)一。他參加了漢語標音符號系統(tǒng)的創(chuàng)制,特別是國語羅馬字的制定是他獨立在這個時期完成的。他的主要音樂創(chuàng)作,包括那些當時廣為流行的大眾歌曲和至今仍然膾炙人口的藝術歌曲,像《教我如何不想他》和《海韻》等,絕大部分是在這個期間寫出的。他的文學作品翻譯和話劇腳本主要是在此時問世的。他對中國語言學研究的機構、方法和設想,都是這個時期奠定基礎的。總而言之,前半生是趙元任先生治學的黃金時刻,這是毫無疑義的。
??⑤趙元任先生后半生,不能說沒有任何建樹。他在二次大戰(zhàn)爆發(fā)以后,特別是在珍珠港事變后,在語言信息和漢語教學中發(fā)揮了他的語言天才,為正義戰(zhàn)爭作出了貢獻。他沒有直接參加戰(zhàn)斗,也沒有投身社會革命,但他決不是立意逃避現(xiàn)實躲進桃花源去的“純粹”學者隱士。戰(zhàn)爭結束以后,他在前半生實踐的基礎上,歸納自己的語言觀點和教學經驗,也做了許多極有深度的著述。但遺憾的是他已多年遠離他研究的對象——中國語文,即離開了漢語的發(fā)祥地,生長地,發(fā)展地。對于一個從二十世紀開頭就懷著改革語文以促進民族復興大志的人文學者,這樣的境遇真是莫大的遺憾,而這遺憾絕非他個人的,而是我們民族的遺憾,更是學術上的遺憾。
??⑥他是真誠的,他是質樸的,他是勤奮的,他只是一個平凡的人文學者。那年頭他不能理解故國,但故國理解他。然而理解又能怎樣呢?這片黃土地也經歷了風風雨雨,走過崎嶇的不平的彎路。盡管如此,這沃土上的知識者,其中不乏他的學生、朋友、知音,以及那些高瞻遠矚的政治活動家,都在想念他,等待他,召喚他,因為他們理解他。而他呢?那年頭有人能洞悉他的心境嗎?他不感到寂寞嗎?他不感到飄零嗎?他不思念生他育他的沃土嗎?他會想起他常常提到的第六世祖趙翼那一聯(lián)絕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嗎?他怎能忘懷一出娘胎便與他息息相伴甚至可以說與他融成一體的母語呢?……
??⑦一直到他去國外三十五年后(1973),他才踏進久別的故土,那一年他見到了周恩來,見到了他久別的二女兒新那和她的丈夫黃培云,他提名要見的所有在世的親友。由于種種原因,他又一次離開國土,八年后,當他再一次回國時,夫人楊步偉已作古了。回來后,他見到了鄧小平,他見到了胡喬木,他見到了他的學生王力,他的神交朋友呂叔湘,會見了學術界文化界的新老朋友??????人們以景仰的心情和真誠的歡笑迎接了他。可是,遺憾的是,僅僅一年后,他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永遠離開了他熱愛著的故土和思念著的故友,還有祖國的語言……
??⑧他走了。但他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他留下了許多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產品,這些創(chuàng)造物包括文字制品和音像制品。無論就其涉獵的廣度,鉆研的深度而言,都是極有價值的瑰寶。
(1)第①段中“平凡而偉大”的含義是什么?
(2)閱讀選文,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趙元任的優(yōu)秀品質。
(3)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第⑥段畫線句子。
他不感到寂寞嗎?他不感到飄零嗎?他不思念生他育他的沃土嗎?
(4)第⑦段寫趙元任兩次回國后,國家領導人、學術界名人與他會面的內容,有什么作用?
(5)選文的結尾處談到“他走了。但他留下了豐富的‘遺產’。”請結合選文內容,簡要說說,他在語文方面留下了哪些遺產。
【答案】(1)“平凡”是指趙元任的淡泊、與世無爭,是平常人;“偉大”是指趙元任涉足多個學術領域,堪比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
(2)愛國、樂觀真誠、質樸勤奮、淡泊名利、學識淵博。
(3)這句話運用排比和反問,三個“他不……嗎”的句子使得句式整齊,語氣強烈,突出了趙元任先生漂泊在外的孤獨之感,體現(xiàn)了他對祖國的無限思念之情。
(4)從側面突出了他對中國語言學的貢獻之大,人們對他的景仰之深。
(5)①研究國音國語統(tǒng)一和各地方言,取得成果;②參加漢語標音符號系統(tǒng)的創(chuàng)制,獨立完成了國語羅馬字的制定;③翻譯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話劇腳本,為中國語言學研究的機構、方法和設想奠基;④歸納自己的語言觀點和教學經驗,留下許多著述。
(2)愛國、樂觀真誠、質樸勤奮、淡泊名利、學識淵博。
(3)這句話運用排比和反問,三個“他不……嗎”的句子使得句式整齊,語氣強烈,突出了趙元任先生漂泊在外的孤獨之感,體現(xiàn)了他對祖國的無限思念之情。
(4)從側面突出了他對中國語言學的貢獻之大,人們對他的景仰之深。
(5)①研究國音國語統(tǒng)一和各地方言,取得成果;②參加漢語標音符號系統(tǒng)的創(chuàng)制,獨立完成了國語羅馬字的制定;③翻譯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話劇腳本,為中國語言學研究的機構、方法和設想奠基;④歸納自己的語言觀點和教學經驗,留下許多著述。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3 12:26:7組卷:11引用:2難度:0.3
相似題
-
1.(《臘八粥》)本文通過對人物的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等的描寫,表現(xiàn)了“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發(fā)布:2025/3/13 3:30:1組卷:32引用:3難度:0.0 -
2.課外閱讀。
渴望 曉萌今年過生日,他渴望得到一輛滑板車。街上的孩子們好多人都有。男孩子們湊到一塊兒會比賽,滑得最快最溜的那個,就是大家心中的英雄啊!
生日前三天,曉萌就開始為自己的禮物作謀劃。他給爸爸詳盡描繪了一個人蹬上滑板車之后的愉快感覺。然后,他在作業(yè)本的反面盡可能準確地畫出一輛滑板車的圖形。最后呈上的是一張價格調查表,上面開列著每個商場出售的滑板車的不同品牌、不同質地以及不同價格的清單。爸爸聽完后,只是說一句:上學吧。曉萌愣了半天,也沒想明白爸爸的話是什么意思。
生日前一天,沒見到爸爸的任何動靜。為保險起見,他把那張滑板車價格調查表拿出來,用黑筆描得粗粗的,先擱在爸爸的枕頭邊,又用醬菜瓶壓在桌子上,最后拿糨糊粘在冰箱把手上。曉萌心里想,爸爸肯定會看見的。
可是生日那天,早晨起床以后,曉萌徹底傷心了,因為爸爸什么也沒有買。曉萌在家里垂著頭站了好久。然后他背上書包,出門上學去了。
(1)曉萌今年過生日渴望得到一輛滑板車的理由是
(2)生日前三天,曉萌為自己的禮物做了哪些方面的謀劃?想一想,在文中用“ ”畫出來
(3)第3段中畫橫線放、擱、壓、粘三個動詞表現(xiàn)了曉萌
(4)《渴望》想告訴讀者的是什么?說說你的理解。發(fā)布:2025/3/13 4:0:1組卷:6引用:1難度:0.0 -
3.課內閱讀。
……總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樣子了,但他卻沒想到今日粥的顏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兒還同時想起染缸里的臟水。
“棗子同赤豆擱多了。”媽媽解釋的結果,是撿了一枚大得特別嚇人的赤棗給了八兒。
雖說是棗子同飯豆擱得多了一點兒,但大家都承認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1)八寶粥的顏色是
(2)媽媽做的八寶粥好吃嗎?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用“ ”畫出來。
(3)結合課文想一想,作者詳寫的是發(fā)布:2025/3/13 3:30:1組卷:7引用:1難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