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6日9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
(1)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的運載火箭順利發射升空。火箭發射前,發射臺下的水池內需注入大量的水。點火升空時,發射臺周圍出現大量的“白霧”(如圖1),這是水蒸氣 液化液化(填物態變化名稱)的結果;火箭加速升空的過程中,飛船的機械能 增大增大。6時56分,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完成交會對接,對接后,相對于天和核心艙,飛船是 靜止靜止的。
(2)2021年11月7日,航天員翟志剛和王亞平身著“飛天”艙外航天服成功出艙,并完成在機械臂上安裝腳限位器和艙外工作臺等工作。航天服上的國旗呈現紅色,說明她可以 反射反射紅光;機械臂工作時類似于人的手臂,屬于 費力費力杠桿。
(3)2021年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開講。如圖2所示,王亞平老師演示了水中的乒乓球不受浮力的實驗。由此可判斷,核心艙內 不能不能(選填“能”或“不能”)用U形管壓強計研究液體的壓強。核心艙內有許多可供航天員隨時把握的固定把手,以防止航天員移位時,由于 慣性慣性繼續運動而碰到艙壁。
(4)2022年3月23日,“天宮課堂”再度開課。如圖3甲所示,兩塊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觸后合成一個,然后將兩塊透明板分開,中間形成一個長約10cm的液橋,這一實驗說明分子間存在 引引力。如圖3乙所示,太空拋物實驗中,奧運頂流“冰墩墩”被王亞平拋出后,假如它不受任何外力,將 做勻速直線運動做勻速直線運動。
(5)飛船返回艙返回地球時,進入大氣層后,與大氣劇烈摩擦,艙體外壁的溫度達2000℃以上,這是通過 做功做功的方式改變了返回艙的內能。艙體外壁涂的防熱材料在高溫下熔化、汽化,吸收吸收熱量,加之隔熱層的保護,從而使艙內溫度可保持在30℃左右。
【答案】液化;增大;靜止;反射;費力;不能;慣性;引;做勻速直線運動;做功;吸收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185引用:3難度:0.5
相似題
-
1.關于比賽中的冰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冰壺擲出去后,在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B.冰壺運動過程中,受到的合力為零 C.冰壺離開運動員的手后,不再受到力的作用 D.冰壺被擲出去后,會繼續滑行一段距離 發布:2025/1/4 21:30:5組卷:120引用:2難度:0.8 -
2.下列現象是由慣性產生的是( )
A.籃球從斜坡上滾下時速度越來越快 B.向上拋出的石頭最終落回地面 C.分子不停地做熱運動 D.在平地上騎自行車時,停止踩腳踏板后仍能前進一段距離 發布:2025/1/3 2:30:3組卷:377引用:5難度:0.7 -
3.關于慣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靜止的足球沒有慣性 B.跳遠運動員要助跑后起跳,是為了增大慣性 C.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蘋果,運動的速度越來越快,是由于受到慣性的作用 D.在汽車緊急剎車時,坐在車里的乘客會向前傾倒,是由于乘客具有慣性 發布:2024/12/24 7:30:2組卷:2088引用:1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