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綠地公園中有一片獨立封閉的人工景觀湖,蟲鳴鳥叫一派生機勃勃。景觀湖中種植有金魚藻、荷花、水蔥等幾種水生植物、湖中有鯽魚、黑殼蝦、夜鷺等動物,湖四周種植了香樟、棕櫚、女貞等各種綠植。請回答:(橫線上填寫文字,方括號內填寫編號)

(1)寫出一例該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成分 陽光(或空氣、水、溫度等)陽光(或空氣、水、溫度等)。
(2)在“水生植物→鯽魚→夜鷺”這條食物鏈中,水生植物固定和儲存的光能最多,夜鷺獲得的較少,這體現了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有 逐級遞減逐級遞減的特點。
(3)寫出一例該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現象 蟲鳴(或鳥叫)蟲鳴(或鳥叫)。
在綠地公園中小申同學發現,同一株女貞向陽處和背陰處的葉片顏色有深淺區別。他想通過觀察葉片的內部結構,來探究向陽處和背陰處葉片顏色差異的原因。
(4)若要觀察女貞葉片的內部結構,可采用徒手切片法,挑選其中最 薄薄(選填“薄”或“厚”)的切片材料制作成臨時裝片,理由是 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被觀察的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的,最薄的切片通常只有一層細胞,可防止細胞重疊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被觀察的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的,最薄的切片通常只有一層細胞,可防止細胞重疊,從而便于觀察。
(5)如圖是女貞葉片內部結構示意圖。小申在觀察時發現,向陽處葉片的[②②]葉肉細胞葉肉細胞中葉綠體數量更多,他推測這種結構上的差異更有利于向陽處的葉片進行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
該景觀間屬于封閉水域,本質的污染情況可能對生態系統有重大的影響,園林部門定集金對景觀間進行治理。如表是小申探究景觀湖治理前后水質變化實驗的分組材料。
探究實驗的分組材料
組別 材料 |
A組 | B組 | C組 |
水樣 | 治理前水樣30mL | 治理后水樣30mL | 清水30mL |
水蚤 | 30只 | 30只 | 30只 |
變量唯一(或單一變量)
變量唯一(或單一變量)
。C組的作用是 對照
對照
。實驗還需要在同樣的實驗條件下重復3次,其目的是 減少實驗的誤差,提高數據的準確性
減少實驗的誤差,提高數據的準確性
。(7)水蚤身體分為頭部和軀干部,具有外骨骼,附肢分節,屬于
節肢
節肢
動物。(8)研究表明,通過向水體中投加適量的微生物,可以降解水體中過多的有機污染物。這些微生物屬于生態系統生物成分中的
分解者
分解者
。(9)有的市民會向景觀中放生巴西龜等外來動物,你贊同這種做法嗎?為什么?
不贊同這種做法。因為放生巴西龜等外來動物可能會破壞當地生態系統的平衡,導致其他物種的數量減少或滅絕
不贊同這種做法。因為放生巴西龜等外來動物可能會破壞當地生態系統的平衡,導致其他物種的數量減少或滅絕
。【答案】陽光(或空氣、水、溫度等);逐級遞減;蟲鳴(或鳥叫);薄;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被觀察的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的,最薄的切片通常只有一層細胞,可防止細胞重疊;②;葉肉細胞;光合作用;變量唯一(或單一變量);對照;減少實驗的誤差,提高數據的準確性;節肢;分解者;不贊同這種做法。因為放生巴西龜等外來動物可能會破壞當地生態系統的平衡,導致其他物種的數量減少或滅絕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8 8:0:9組卷:29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珊瑚礁中生活著大量的蟲黃藻和其它生物,它們和環境組成了珊瑚礁生態系統。
(1)蟲黃藻能進行光合作用,為其它生物提供有機物。從生態系統的成分看,蟲黃藻屬于
(2)近年來由于海水溫度上升,大量的蟲黃藻因不適應而死亡,使珊瑚礁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這說明生態系統的
(3)部分蟲黃藻進化出對水溫升高的適應,使其所在的生態系統達到新的平衡。從進化論角度看,蟲黃藻進化出對水溫升高的適應是發布:2024/12/18 18:30:1組卷:85引用:3難度:0.5 -
2.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請回答問題:
(1)圖中的草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
(2)寫出該食物網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
(3)若不考慮人為干擾,該生態系統中動物的數量能夠保持相對穩定,其原因是發布:2024/12/19 4:0:2組卷:3引用:1難度:0.7 -
3.觀察如圖,陰影部分表示四種植物的共同特征,這一特征是( )
A.都無種子 B.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C.都有根、莖、葉 D.種子外都無果皮包被 發布:2024/12/16 7:0:2組卷:5引用:2難度:0.7
相關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