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日,清華大學王大中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953年,王大中進入清華大學機械系學習。為了發展中國原子能事業,1956年,王大中改選了反應堆工程專業。王大中他們用幾十臺手搖計算機進行設計計算,經過6年奮斗,于1964年成功建成反應堆。改革開放初期,雖然我國缺乏人才和經驗,但王大中說:“我們要敢于嘗試,敢于選擇科技領域的無人區。”他帶領團隊開啟10MW模塊式球床高溫氣冷堆研發。當時有人提出燃料球技術可從國外購買,王大中與團隊經過反復研究,決定自己做。最終,他帶領的團隊創造了世界奇跡。進入21世紀,他指導團隊積極探索產學研融合之路,使先進核能技術成果獲得了重大應用。60多年來,王大中帶領團隊走出了我國先進核能技術從跟跑到領跑的成功之路。
結合所學知識,思考下列問題:
(1)王大中傾情一生為核能,帶給我們青少年哪些人生啟迪?
(2)我們青少年應怎樣使自己成為祖國需要的創新型人才?(至少兩個方面。)
【考點】勇于創新;學習的內容、范圍和表現.
【答案】(1)要以王大中為榜樣,樹立遠大理想,樹立集體意識,獨立思考,勤于動手,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勇于實踐,堅持不懈,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2)①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根據自己的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方法,進行創造性學習;②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③敢于創新、善于創新,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求實的態度結合起來;④勤于觀察、善于思考、敢于質疑,不迷信權威,勇于向傳統挑戰;⑤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
(2)①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根據自己的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方法,進行創造性學習;②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③敢于創新、善于創新,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求實的態度結合起來;④勤于觀察、善于思考、敢于質疑,不迷信權威,勇于向傳統挑戰;⑤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1引用:1難度:0.7
相似題
-
1.【創新驅動逐夢太空】2022年的《開學第一課》將課堂“搬到”了中國空間站的天問實驗艙,通過AR技術1:1在演播廳現場還原實驗艙。陳冬、劉洋、蔡旭哲三位航天員帶領同學們“云”參觀天問實驗艙,引導更多青少年抬頭仰望星空,在心里種下一顆顆熱愛科學,探索未知的種子。
建成創新型強國,中學生應如何做?(答出2點即可)發布:2024/9/29 3:0:2組卷:2引用:1難度:0.3 -
2.2022年10月13日,由“火箭院”抓總研制的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點火升空,成功將環境減災二號05星送入預定軌道,科研人員把書本上的理論再次成功應用到實踐中。這啟示我們( )
A.實踐離不開創造,創造是社會實踐的源泉 B.創造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C.要做一名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創造者 D.必須開創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 發布:2024/12/27 21:0:2組卷:0引用:4難度:0.8 -
3.下面是李琪同學生活中的兩個情景,請你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探究。
情景一:學校決定舉辦一場創意大賽,班主任正在動員同學參加,班長詢問李琪要不要報名。
(1)李琪應該:
(2)你的理由是:
情景二:提起高鐵,中國人無不為之驕傲,有最初的時速200公里到如今的350公里,“中國速度”總是讓世界為之感嘆。李琪據此認為我國已經是科技強國了。
(1)你贊同這種觀點嗎?
(2)理由:發布:2024/12/28 2:0:1組卷:5引用:2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