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魚礁”是人為在海中設置的一種構造物,能為魚蝦等提供生長、產卵和棲息的場所。研究者提出了“多營養層次”海水生態養殖模式,即在上層掛繩養殖海帶等藻類;在中層掛籠養殖牡蠣等濾食性貝類;在底層設置人工魚礁,養殖海參等底棲雜食動物。如圖是研究者在某地設置的以人工魚礁、海帶養殖和牡蠣養殖為主體的“海洋牧場”,其內部部分構造和物質循環關系如圖1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據圖可判斷,牡蠣可能屬于生態系統中的 消費者和分解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填成分)。牡蠣雖可濾食水體中的小型浮游植物,但大規模養殖還需定期投喂餌料,請從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牡蠣作為該生態系統的輸出產品,浮游植物等提供的能量無法滿足大量牡蠣的能量需求;并且輸出的元素不能回歸該生態系統牡蠣作為該生態系統的輸出產品,浮游植物等提供的能量無法滿足大量牡蠣的能量需求;并且輸出的元素不能回歸該生態系統。海帶和浮游植物之間存在 競爭競爭關系,若養殖海帶數量過多,會導致牡蠣的 食物食物來源減少,產量下降。
(2)研究者測定了四個區域表層海水的無機氮與活性磷含量(與海水富營養化程度呈正相關),結果如圖2所示。圖中結果表明,牡蠣養殖區牡蠣養殖區的海水富營養化程度最高,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是該區域的 殘餌、糞便等被分解者分解殘餌、糞便等被分解者分解,釋放出N、P;另一方面是該區域的 浮游植物等被取食強度大,生產者少浮游植物等被取食強度大,生產者少,吸收的N、P少。
(3)上述海水養殖模式提升了群落 垂直垂直方向上結構的復雜程度,充分利用了生態系統中的 空間、陽光、食物等資源空間、陽光、食物等資源。但在構建該模式時,還需考慮所養殖生物的環境容納量、種間關系、對環境的影響等因素,從而確定生物之間的合適比例,這樣做的目的是 既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又確保養殖產品的持續高產既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又確保養殖產品的持續高產。
【答案】消費者和分解者;牡蠣作為該生態系統的輸出產品,浮游植物等提供的能量無法滿足大量牡蠣的能量需求;并且輸出的元素不能回歸該生態系統;競爭;食物;牡蠣養殖區;殘餌、糞便等被分解者分解;浮游植物等被取食強度大,生產者少;垂直;空間、陽光、食物等資源;既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又確保養殖產品的持續高產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50引用:1難度:0.4
相似題
-
1.某種植物病毒V是通過稻飛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間傳播的,稻田中青蛙數量的增加可減少該病毒在水稻間的傳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關系 B.水稻和青蛙是競爭關系 C.病毒V與青蛙是寄生關系 D.青蛙與稻飛虱是捕食關系 發布:2024/12/31 3:0:2組卷:14引用:5難度:0.5 -
2.加拿大一枝黃花(雙子葉植物)現身南充嘉陵。其根狀莖發達繁殖速度快,容易在入侵地形成單優勢種群落(指只有一個優勢種的植物群落)、威脅當地生物多樣性,固有“生態殺手”的“美名”。下列關于加拿大一枝黃花敘述正確的是( )
A.入侵地缺乏天敵、氣候適宜,其種群數量始終呈現“J”型增長 B.利用吸取莖稈汁液的昆蟲來抑制其蔓延,這體現了種間捕食關系 C.入侵后生物群落豐富度下降,營養結構趨于簡單,抵抗力穩定性降低 D.其根部分泌的化學物質可抑制多種草本植物的生長,說明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傳遞 發布:2024/12/30 21:30:1組卷:1引用:1難度:0.7 -
3.生態位指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與棲息地、食物、天敵等多種環境因子的關系。生態位相似的生物,會發生下列哪種關系( )
A.競爭 B.捕食 C.寄生 D.互利共生 發布:2024/12/31 2:30:2組卷:1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