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安石少好讀書,其屬文動筆如飛,初若不經意,既成,見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議論高奇,能以辯博濟其說,果于自用,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于是上萬言書,以為:“自古治世,未嘗以財不足為公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爾。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闖巷草野之間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悅乎?愿監茍者因循之弊,明詔大臣,為之以漸,期合于當世之變。臣之所稱,流俗之所不講,而議者以為迂闊而熟爛也。”后安石當國,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書。
俄直集賢院。以母憂去,終英宗世,召不起。
熙寧二年二月,拜參知政事。上謂曰:“人皆不能知卿,以為卿但知經術,不曉世務。”安石對曰:“經術正所以經世務,但后世所謂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為經術不可施于世務爾。”上問:“然則卿所施設以何先?”安石曰:“變風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為然。于是設制置三司條例司,命與知樞密院事陳升之同領之。而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諸役相繼并興,號為新法,遣提舉官四十余輩,頒行分下。
安石性強忮,遇事無可否,自信所見,執意不回。甚者謂“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罷黜中外老成人幾盡,多用門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復相,歲余罷。終神宗世不復召,凡八年。
(《宋史?王安石傳》有刪改)(乙) 論曰:朱熹嘗論安石“以文章節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為,庶幾復見二帝三王①中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財利兵革為先務引用兇邪排擯忠直躁迫強戾使天下之人囂然喪其樂生之心。卒之群好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寧、宣和之際,而禍亂極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問韓琦曰:“安右何如?”對曰:“安石為翰林學士則有余,處輔弼之地則不可。”神宗不聽,遂相安石。嗚呼!此雖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明 張溥《宋史論》節選)
(丙) 若乃于三代②留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當之矣。悠悠千年,間生偉人,此國史之光,而國民所當買絲以繡,鑄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國民之視公何如,吾每讀宋史,未嘗不廢書而慟也。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詬,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則有克林威爾,而在吾國則荊公。
(清梁啟超《王荊公》節選)
[注]①二帝三王:唐堯、虞舜及夏禹、商湯、周文(武),王。②三代:夏商周。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DD
A.而安石乃汲汲以財利兵革為先/務引用兇邪/排擯忠直/躁迫強戾使/天下之人/器然喪其樂生之心
B.而安石乃汲汲以財利兵革為先務/引用兇邪/排擯忠直/躁迫強戾使/天下之人/囂然喪其樂生之心
C.而安石乃汲汲以財利兵革為先/務引用兇邪/排擯忠直/躁迫強戾/使天下之人/囂然喪其樂生之心
D.而安石乃汲汲以財利兵革為先務/引用兇邪/排擯忠直/躁迫強戾/使天下之人/囂然喪其樂生之心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CC
A.“熙寧”,宋神宗的年號。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每位皇帝可以有一一個或者多個年號,如唐玄宗年號有天寶、開元等。
B.“三司”,古代官職名。宋代以“鹽鐵、度支、戶部”為三司,專掌國家的財賦,都由朝廷重要的大臣掌管。
C.“領”,兼任,指以本官兼較低職,同樣意思的還有“判”“權”等,而“攝”指暫時兼任比本官高的職務。
D.“荊公”是對王安石的尊稱,因他曾被封為荊國公。古代對平輩或長輩也可稱“字”表尊敬,如“王介甫”。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B
A.王安石思維敏捷,志向遠大。他寫文章下筆如飛,文章精妙讓人嘆服;立有改變世事、風俗的志向,堅持變法。
B.王安石剛愎自用,固執己見。遇事不管對與錯,他都堅持自己的意見。當宰相時,因為旱災,被罷免官職。
C.乙文中韓琦曾明確指出王安石不可擔任宰相,神宗沒有聽取他的建議,明代張溥認為這是宋氏也是王安石的不幸。
D.甲文主要通過敘述人物言行來突出王安石的特點,乙文主要引用朱熹之言來褒貶他,而丙文用克林威爾做類比來評價他。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俄直集賢院,以母憂去,終英宗世,召不起。
②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寧、宣和之際,而禍亂極矣。
(5)朱熹和梁啟超是如何評價王安石的?你認同誰的觀點?請結合文本分析。
【答案】D;C;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5/27 14:0:0組卷:53引用:7難度:0.4
相似題
-
1.假設蘇軾在黃州寫信給好友張夢得,以下書信用語的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
A.蘇軾稱呼張夢得時可用“足下”;自稱時可稱“仆” B.信中提及蘇轍時,可稱“舍弟”;提及過世的母親時則稱“先慈” C.信末的結尾祝福語,可用“斗山安仰”“福壽雙全” D.署名下敬辭,可用“頓首”“謹啟” 發布:2024/12/31 22:0:1組卷:244引用:20難度:0.7 -
2.對《短歌行》中所用典故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詩,曹操用來表達自己對賢才的渴求。 B.“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出自《詩經?小雅?鹿鳴》,原詩表現的是天子宴請群臣的盛況和賓主之間融洽的溫情。 C.“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借用《管子?形勢解》中的話,用比喻手法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山”“海”表明了自己遠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的一個典故。曹操在這里以周公自比,是說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 發布:2024/12/20 12:30:2組卷:204引用:14難度:0.9 -
3.很多古代詩句浸潤著豐富的傳統節日文化,請寫出下列詩句涉及的節日名稱。
(1)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2)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3)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4)殘臘即又盡,東風應漸聞。一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
(5)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1)發布:2025/1/1 1:30:1組卷:36引用:11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