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問題。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這兩段文字出自《
          列子
          列子
          》(書名),這部著作中有很多寓言,比如我們學過的《
          兩小兒辨日
          兩小兒辨日
          》等。
          (2)解釋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雜然相
          贊同
          贊同

          置土石
          哪里
          哪里

          ③始
          換牙
          換牙

          ④山之一
          草木
          草木

          (3)請將文中劃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亡以應。
          (4)選文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寫出一種,并指出其作用。
          (5)“愚公移山”結局,山并不是愚公直接移走的,但為什么他移山的故事流傳了兩千多年,依然為后人所津津樂道?日新月異的當代,是否已經不需要愚公精神了?請寫出理由。

          【考點】寫法技巧
          【答案】列子;兩小兒辨日;贊同;哪里;換牙;草木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5/27 14:0:0組卷:121引用:3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甲】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節選自孟子《魚我所欲也》)【乙】      晉文公將與楚戰城濮,問于咎犯曰:“為之奈何?”咎犯曰:“戰陳之事,不厭詐偽。君其詐之而已矣。”辭咎犯,問雍季,雍季對曰:“以詐偽遇人,雖愈利,后無復。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聽雍季之計,而用咎犯之謀,與楚人戰,大破之。還歸賞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曰:“咎犯之言,一時之權也。雍季之言,萬世之利也。吾豈可以先一時之權,而后萬世之利也哉!”
                  由此觀之,義者,人之大本也。雖有戰勝存亡之功,不如行義之隆
            (節選自《淮南子?人間訓》,有刪減)【注】①咎犯:春秋時晉國的大臣。后文雍季也是晉國的大臣。②戰陳:借指作戰。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爾而與之
             

            ②不禮義
             

            ③雍季
             

            咎犯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②吾豈可以先一時之權,而后萬世之利也哉!
            (3)【甲】【乙】兩個文段都運用了 
             
            的寫作手法,體現了不同的人對于“義”在不同境況下的選擇。晉文公在抉擇時不用雍季之計卻賞賜他,從中可以看出晉文公是一位
             
            的君主。
            (4)【甲】【乙】兩個文段中的畫線句子,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請簡要分析。

            發布:2024/12/27 0:30:2組卷:22引用:3難度:0.6
          • 2.《魚我所欲也》沒有直接進入議題,而是先從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事情寫起,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發布:2024/12/27 0:30:2組卷:27引用:4難度:0.7
          • 3.文言文閱讀。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節選自《左傳》)【乙】長勺之役,曹劌問所以戰于莊公。公曰:“余聽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斷之。”對曰:“是則可矣。知夫茍中心圖民,智雖弗及,必將至焉。”
            (節選自《國語》)注釋:中心圖民:內心為百姓考慮。
            (1)下面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以戰/陋之有
            B.又何焉/遂與外人
            C.則可矣/不知木蘭女郎
            D.忠之也/予作文以記之
            (2)【甲】【乙】兩段文字刻畫人物主要運用了
             
            描寫,【甲】文在突出曹劌這個人物時用了
             
            表現手法。

            發布:2024/12/27 3:30:2組卷:4引用:4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