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是抗菌譜最廣,抗菌活性最強的一類抗生素,具有作用效果穩定以及毒性低等特點,已經成為治療嚴重細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藥物之一。隨著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細菌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耐藥率逐年升高。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用進化的觀點分析,細菌耐藥率逐年提高是
          抗生素對細菌進行定向選擇
          抗生素對細菌進行定向選擇
          的結果,細菌耐藥率逐漸升高的實質是
          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2)某學生為研究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作用,做了如下實驗:
          ①取大腸桿菌菌液均勻涂布在已滅菌的培養基平板上,并將平板劃分為三個大小一致的區域,各放入一個經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處理的相同圓形濾紙片,在適宜條件下培養12-16h,觀察結果(如圖),測量各抑菌圈的直徑,并取平均值。為使實驗更嚴謹、達到研究目的,該實驗操作需做一個重要改進:
          平板需增加一個區域,在該區域放入一個不用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處理的圓紙片
          平板需增加一個區域,在該區域放入一個不用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處理的圓紙片


          ②挑取該平板上位于
          靠近抑菌圈(抑菌圈邊緣)
          靠近抑菌圈(抑菌圈邊緣)
          的菌落,配成菌液,重復上述實驗,培養多代,記錄每一代培養物抑菌圈的直徑。
          ③預期實驗結果:根據抑菌圈大小可判定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

          (3)細菌耐藥性變異的有利或有害是
          相對
          相對
          (填“絕對”或“相對”)的,原因是 
          基因突變的有利或有害取決于生物的生存環境
          基因突變的有利或有害取決于生物的生存環境

          (4)科研人員從第五代抑菌圈邊緣挑取細菌接種,調換含有卡那霉素的濾紙片,重復培養5代;又在抑菌圈邊緣重新挑取細菌培養,恢復使用含有青霉素的濾紙片,測得抑菌圈直徑平均值為N11,且N11>N5,這一結果為我們防止“超級細菌”的出現提供的思路是:
          建立細菌耐藥預警機制,當細菌耐藥率超過一定值時,及時更換新的抗生素類藥物,將細菌耐藥率控制在較低水平
          建立細菌耐藥預警機制,當細菌耐藥率超過一定值時,及時更換新的抗生素類藥物,將細菌耐藥率控制在較低水平

          【答案】抗生素對細菌進行定向選擇;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平板需增加一個區域,在該區域放入一個不用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處理的圓紙片;靠近抑菌圈(抑菌圈邊緣);弱;相對;基因突變的有利或有害取決于生物的生存環境;建立細菌耐藥預警機制,當細菌耐藥率超過一定值時,及時更換新的抗生素類藥物,將細菌耐藥率控制在較低水平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7/13 8:0:9組卷:21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醫學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療由病原細菌所引起的疾病,而抗生素的使用也促使了抗藥性菌株的產生。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有些抗生素能抑制DNA的合成,從而抑制病原細菌
             
            來治療疾病;有些抗生素能與病原細菌的核糖體、mRNA或tRNA結合,直接抑制病原細菌的
             
            來治療疾病。
            (2)有些抗藥性菌株是通過細胞內產生分解抗生素的酶來產生抗藥性的,這些酶產生的根本原因最可能是病菌產生了
             

            (3)人類濫用抗生素往往導致病原細菌的抗藥性不斷增強。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其實質是
             

            (4)養殖業中過量使用抗生素,殘留的藥物可通過畜禽產品直接蓄積于人體,或通過環境釋放蓄積到其它植物中,并最終通過
             
            匯集于人體,導致人體的慢性毒性作用和體內正常菌群的耐藥性變化。

            發布:2025/1/1 8:0:2組卷:21引用:1難度:0.5
          • 2.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是治療重癥感染的一類藥物,表格為2005-2008年該類抗生素在某醫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及某種細菌對該類抗生素的耐藥率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人均使用量/g 0.074 0.12 0.14 0.19
            耐藥率/% 2.6 6.11 10.9 25.5

            發布:2024/10/23 21:0:2組卷:2引用:1難度:0.7
          • 3.抗生素耐藥性是微生物的一種自然進化過程.現在我們使用的抗生素大多來自于放線菌(一種與細菌細胞結構類似的原核生物),研究發現,病原細菌的耐藥基因往往是通過圖1所示機理獲得的.

            (1)病原細菌通過接合方式將自己質粒上的一段DNA序列a轉移到放線菌細胞中,放線菌的抗生素耐藥基因“跳躍”至病原細菌的DNA序列上,與病原細菌的DNA發生
             
            ,形成b.
            (2)放線菌裂解死亡后,b會釋放到環境中.病原細菌從周圍環境中吸收b,這一過程稱為細菌的
             

            (3)病原細菌將吸收的b整合到自己的
             
            上,從而獲得抗生素耐藥性.序列a在耐藥基因轉移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4)病原細菌產生抗生素耐藥性的主要機理如圖2所示.據圖可知,病原細菌產生耐藥性的途徑有
             


            (5)研究發現,由于抗生素的大量生產和濫用,導致人類腸道中病原細菌的耐藥性不斷增強,從進化的角度分析細菌耐藥性增強的原因是
             

            (6)由于抗生素在醫療以及養殖業中的大世使用,導致環境中出現了大量抗性污染熱點區,抗性基因可以通過多種直接或間接的傳播途徑最終進人水體和土壤.請你提出一項對應抗生素耐藥性蔓延的措施
             

            發布:2024/10/25 17:0:1組卷:115引用:1難度:0.1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