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陜西榆林地區已成功將毛烏素沙漠改造成為沙漠動植物的特有景觀,發展漠北沙漠旅游最點和生態農林牧業,建立了一系列的生態示范區,被稱為滄海變桑田的奇跡。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沙漠中的各種生物與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填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等共同構成該新型生態系統,其具有的基本功能是
          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
          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

          (2)從群落演替的角度分析,毛烏素沙漠變成生態示范區,說明
          人類活動可以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或進程)
          人類活動可以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或進程)
          ,該生態示范區是人工建造的“生態屏障”,提高了生態系統的
          抵抗力
          抵抗力
          穩定性。
          (3)如圖為該生態系統中能量流經某一營養級(甲)的示意圖。則圖中A表示的能量是
          甲的同化量
          甲的同化量
          ;甲生物體內的能量大部分通過
          C1
          C1
           (填圖中字母)散失,甲糞便中的能量屬于
          上一營養級
          上一營養級
          (填“上一營養級”或“甲”)同化量的一部分。

          (4)科技工作者有效選擇生物組分并合理布設,使得該生態系統正常運轉,這遵循了生態工程的
          自生
          自生
          原理。為保證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除控制對其干擾強度外,還應
          給予相應的物質和能量的投入
          給予相應的物質和能量的投入
          ,以保證其內部結構與功能的協調。

          【答案】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人類活動可以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或進程);抵抗力;甲的同化量;C1;上一營養級;自生;給予相應的物質和能量的投入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2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在我國西北半干旱地區,豆科植物檸條常被用來進行人工固沙。在某沙化地區合理種植檸條之后,群落內物種豐富度逐漸增加,并趨于穩定,增加了多種耐旱植物如地錦、胡枝子等,還出現了植食性昆蟲蝗蟲、螻蛄,肉食性昆蟲園蛛、蜈蚣等。在檸條根系周圍的土壤中,還生活著難以計數的微生物。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發布:2024/12/20 12:0:2組卷:7引用:2難度:0.7
          • 2.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

            發布:2024/12/26 8:0:1組卷:6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