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面小題。
          中華鱘(圖1)是國家一級保護水生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它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魚類。在葛洲壩建成之前,每年夏秋季,成年中華鱘聚集到長江的入海處,逆江而上,于次年的10月來到建壩前中華鱘產卵場產卵(圖2)。鱘魚洄游期間不攝食,魚苗在孵化后順著長江往下游,次年的5~8月到達長江口,9月后,入海生長。20世紀80年代,葛洲壩興建,中華鱘不得不在葛洲壩以下宜昌江段處產卵(圖2)。隨著2003年三峽大壩開始蓄水,中華鱘現存產卵地的水文環境也發生著變化。

          20世紀80年代,葛洲壩興建,中華鱘不得不在葛洲壩以下宜昌江段處產卵(圖2)。隨著2003年三峽大壩開始蓄水,中華鱘現存產卵地的水文環境也發生著變化。

          (1)建壩前中華鱘的產卵場位于長江
          上游
          上游
          (上游/中游/下游),此處的河流特征是
          水流湍急
          水流湍急
          (水流平緩/水流湍急)。
          (2)近40年來。我國通過人工養殖成功繁育中華鱘,并放流。圖3是利用回捕法確定的放流中華鱘分布圖。由圖3可知,放流后的中華鱘最北可到的緯度約
          A
          A
          ,最東可到的經度約
          D
          D

          ?
          A.33.50°N
          B.33.59°S
          C.128°W
          D.128°E
          (3)自2017年起,已經連續5年沒有監測到中華鱘自然繁殖活動。2021年監測到葛洲壩下游產卵場中華鱘繁殖群體數量僅為15尾。結合表1、表2、圖4等材料分析近年野生中華鱘難以繁殖的原因。
          表1宜昌江段10月平均水溫(1983-2013年)
          年份 1983 1988 1993 1998 2003 2008 2013
          水溫℃ 18.8 19.4 18.9 19.2 20.1 21.8 22.9
          表2中華鱘產卵期水文要求(部分)
          水溫(℃) 含沙量(kg/m3 流速(m/s) pH 溶氧量(m/L) 水深(m)
          18.0-20.5 0.715-0.915 2.2-2.6 8 9.2 5-19.8
          ?
          (4)目前,人工繁殖是中華鱘物種保護的重要途徑。人工馴養的子--代中華鱘對環境非常敏感。崇明島上的中華鱘保護基地成立于2004年,2015年周邊建立保護區。2023年中華鱘保護基地的二期工程建設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同時,周邊游覽灘涂的游客日益增多。根據材料思考,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基地中人工繁殖的中華鱘生存?請你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

          【答案】上游;水流湍急;A;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23引用:1難度:0.3
          相似題
          • 1.近年來,長江洪災頻繁發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中游地區圍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勢低平  ③流域內降水豐沛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壞植被  ⑤支流眾多,雨季漲水集中

            發布:2024/12/15 7:30:1組卷:40引用:5難度:0.6
          • 2.關于長江、黃河生態環境問題及保護措施正確的是(  )

            發布:2024/12/1 11:0:1組卷:53引用:2難度:0.5
          • 3.讀“人工裁彎取直工程示意圖”,完成第9~10題。

            人工裁彎取直工程主要是為了解決(  )

            發布:2024/12/14 12:18:40組卷:2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