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青春是什么?
          青春,是生命旅途中的一個嶄新的起點,是人生畫卷中最華美的篇章。進入青春期后,我們原本的生活發生了諸多變化。正如朗費羅所說:“青春是書的第一章,是永無終結的故事。”
          讓我們一起和小凱同學細細回味青春故事,用時光記錄青春的悲歡,擁抱青春,一步步還原青春本來的樣子。
          (1)小凱的同桌小燕這一段時間總是不穿校服,總是喜歡穿著另類,還染了帶色的頭發和指甲。據小凱說,小燕的媽媽批評小燕,但小燕反駁:“我已經長大了,獨立了,我的事不用你管!”
          你認為小燕的言行是否體現了“獨立”?請說出你的理由。
          (2)慢慢地,小凱覺得自己的同桌小燕不僅獨立意識強,而且學習好善解人意樂于助人。上課時自己總時不時地想多看小燕幾眼,他感覺自己喜歡上了小燕。于是,他把這個秘密悄悄告訴了你,說他戀愛了,體味到了愛情的味道。
          當你得知這個秘密后,你會給小凱哪些合理建議?
          (3)班級要參加學校的板報比賽。小凱這一組的板報主題是“止于至善”。小凱他們搜集了一些漫畫為板報渲染:

          ①你認為可以用在這次板報中的是
          ab
          ab

          ②假如讓你給漫畫c中“不安分”的學生說一句話,你會說什么呢?
          (4)小凱把心思全部放在了學習上,學習成績不斷提高。爸爸媽媽為了獎勵他,給他買了最新的iPad,小凱在iPad上下載了很多學習軟件,而且制訂了詳細的使用規劃。
          有一次,小凱在瀏覽網頁時看到了一則信息:
          青島大學宮振勝和盧文麗兩位老師進行了一項特殊的研究。研究從《“孔融讓梨”遭遇美國孩子》的故事展開。一群8至12歲的美國孩子學習中文,老師給他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引發了一場討論。美國學生會提出“爸爸為什么要4歲的孔融去分?”“分不公平怎么辦?”等問題。
          為了與具有獨特視角的美國學生對比,宮振勝和盧文麗在中國27個班級1100余名大中小學生中展開對“孔融讓梨”的討論。結果發現,中國的絕大多數學生(1000余名)對故事本身沒有異議;與寫故事的人的意圖保持高度一致;推理很少;把結論預設在前提中……即便是大學生也不例外。
          ①在這則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學生缺乏
          批判
          批判
          精神。
          ②培養這種思維(精神)的積極作用有哪些?
          (5)在班會中,老師告訴大家,“要讓自己的青春綻放精彩,必須向榜樣汲取力量”,并向大家推薦了一位榜樣(如圖)。

          ①這位榜樣的名字是
          張桂梅
          張桂梅

          ②你還有哪些榜樣的人選?請再列舉一例。
          ③為什么老師會向同學們推薦這類榜樣人物呢?

          【答案】ab;批判;張桂梅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21引用:1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