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高寒缺氧,生態脆弱。2010年4月的強烈地震,嚴重破壞了玉樹地區的生態系統。隨后,當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恢復生態。災后重建的十年間,玉樹建立了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培育出了適宜在玉樹生長的青海云杉、藏柳等苗木,成活率90%以上,累計造林83.81萬畝。2013年后,玉樹境內的探礦權全部退出,所有規劃內的水電開發項目全面叫停。2015年中央決定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后,玉樹已有1.8萬人走上生態公益性崗位,牧民從草原使用者變成草原管護者……
分析玉樹地區災后重建的各項舉措對三江源地區生態修復的作用。
【答案】建立育苗實驗基地,提高了林木成活率,擴大了森林面積;禁止探礦、挖礦工程,停止水電站建設,可減少對地表植被的破壞,保護生態系統的原始性;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牧民由草原使用者變成草原管護者,可減少過度放牧,利于恢復草原植被,減輕土地荒漠化;災后重建多措并舉,使自然環境形成良性循環,生態系統得到不斷改善和修復。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3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地質災害是一種危害性大、破壞性強的自然災害。廣泛分布于山區和丘陵地帶,給人們的 生產、生活及工程活動造成巨大的危害和破壞。地質災害發生后的重建工作應避免( )
A.選址應避開陡峭山坡和地殼破碎地帶 B.重建一定要打好基礎 C.重建一定要嚴格制定防震工程要求,選重板建材 D.選新址重建是預防震災的方法之一 發布:2024/12/31 14:0:2組卷:60引用:3難度:0.6 -
2.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是災后重建規劃的重要依據和基礎。如圖為汶川地震災后重建規劃區人口超載類型的分布圖。其中第Ⅰ類:資源環境承載力差且受災極重的山區縣;第Ⅱ類: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強,雖然受災嚴重,但原有人口容量較大,尚能滿足當前需要;第Ⅲ類:與災害的關聯度較弱,原有的環境承載力較弱,造成人口超載。讀圖完成7~8題。
災后該區域環境人口容量( )A.茂縣趨于合理 B.平武縣沒有變化 C.汶川縣小于北川縣 D.汶川縣進一步下降 發布:2024/5/27 14:0:0組卷:3引用:0難度:0.6 -
3.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是災后重建規劃的重要依據和基礎。如圖為汶川地震災后重建規劃區人口超載類型的分布圖。其中第Ⅰ類:資源環境承載力差且受災極重的山區縣;第Ⅱ類: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強,雖然受災嚴重,但原有人口容量較大,尚能滿足當前需要;第Ⅲ類:與災害的關聯度較弱,原有的環境承載力較弱,造成人口超載。讀圖,完成3~4題。
災后該區域環境人口容量( )A.茂縣趨于合理 B.平武縣沒有變化 C.汶川縣小于北川縣 D.汶川縣進一步下降 發布:2024/5/27 14:0:0組卷:0引用:0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