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中國人民加快建設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請你參與進來,完成任務。
【頂層設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來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予以有力推進;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通過“十四五”規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重要部署……
(1)閱讀以上材料,談談你從中感悟到哪些道理?
【服務大局】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落實2022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貫徹落實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忠誠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
(2)如何理解建設法治政府,必須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
【踐行憲法】
第八個國家憲法日主題是“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某中學開展了以“講好憲法故事、普及憲法知識、弘揚憲法精神”為主題的系列教育宣傳活動。
(3)要講好憲法故事、普及憲法知識、弘揚憲法精神,中學生應該如何做?
【答案】(1)①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②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③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④我國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2)①權力是把雙刃劍,運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濫用,則會滋生腐敗,貽害無窮;②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這是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③國家權力的行使不能任性。只有依法規范權力運行,才能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利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④此堅持有利國家機關及工作人員改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義,防止濫用權力,預防腐敗。
(3)①學習憲法知識,領會憲法的原則和精神;②積極參與憲法宣傳活動,讓憲法走近群眾,深入人心;③理解并認同憲法的價值,增強對憲法的信服和尊崇,讓憲法銘刻于心;④自覺抵制各種妨礙憲法實施、損害憲法尊嚴的行為等等。
(2)①權力是把雙刃劍,運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濫用,則會滋生腐敗,貽害無窮;②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這是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③國家權力的行使不能任性。只有依法規范權力運行,才能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利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④此堅持有利國家機關及工作人員改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義,防止濫用權力,預防腐敗。
(3)①學習憲法知識,領會憲法的原則和精神;②積極參與憲法宣傳活動,讓憲法走近群眾,深入人心;③理解并認同憲法的價值,增強對憲法的信服和尊崇,讓憲法銘刻于心;④自覺抵制各種妨礙憲法實施、損害憲法尊嚴的行為等等。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16引用:1難度:0.8
相似題
-
1.3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正草案)》,新增“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材料傳遞出民主和法治的關系是( )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了國家立法權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C.我國法律是全體公民意志的集中體現 D.我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需要法治的保障 發布:2024/12/28 4:0:1組卷:34引用:3難度:0.6 -
2.近期,我市有不少細心的居民會發現,身邊多了一道色彩“靚麗”的“風景線”——垃圾分類投放亭。然而,許多垃圾分類投放亭卻成了擺設……垃圾雖小,卻牽著民生。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模式粗放,推進垃圾分類遲緩,增加了處理量和難度,造成每年數百億元的損失。垃圾分類推進遲緩,緣于“有倡議缺標準、有試點少管理,靠自發無懲戒”。
道德與法治課上,同學們針對身邊垃圾分類存在的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形成了以下兩種觀點,請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評析。
觀點一: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只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就能完美推進垃圾分類。
觀點二:法安天下,德潤人心。以道德來引領,用法治來約束,才能有效解決垃圾分類的難題。發布:2024/12/27 22:30:1組卷:5引用:5難度:0.2 -
3.這10來我國制定修訂生物安全法,森林法等20多部法律法規,首創設立了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把超過25%的國土面積劃為生態保護紅線,建立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正式設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個國家公園,實施長江10年禁漁。從中我們感受到( )
A.我國面臨非常嚴峻的資源環境問題 B.生態環境理念己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 C.法治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堅實保障 D.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已非常完善 發布:2024/12/28 0:0:1組卷:44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