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問題。
以下是小墅的一次古詩文學習經歷的展板,請你一起參與。
他的詩作 | |
【甲】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
【做批注,可以探究核心詞】 “莫笑”二字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風光的贊賞。 【做批注,可以質疑關鍵詞】 詩中的“古風存”,具體表現是: |
他的“書窩” | |
【乙】書巢記 陸游 吾室之內,或棲于櫝①,或陳②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③不覿④,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⑤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⑥,或至不得行,則輒⑦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邪?”乃引⑧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⑨乎其似果也!” 【注釋】①櫝(dú):木柜,木匣,這里指書櫥。②陳:陳列。③妻子:妻子兒女。④覿(dí):見,相見。⑤間:間或,偶爾。⑥槁(gǎo)枝:枯干的樹枝。⑦輒:就,⑧引:邀請。⑨信:確實。 |
【做批注,可以聯系課內外】本文和《陋室銘》都通過寫書屋來寄托自己的志趣,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
(1)下列對這首詩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C
C
A.詩歌寫的是詩人游村的見聞和感受,整首詩無一“游”字而處處切題。
B.詩歌前兩句渲染豐收之年農村歡悅的景象,也道出了農家待客的熱情。
C.詩歌五、六句生動地描摹了一幅春社之后寧靜而古樸的鄉村生活畫卷。
D.詩歌結尾兩句寫詩人游興未盡,表達詩人對鄉村生活喜愛與向往之情。
(2)解釋加點詞。
加點詞 | 方法提示 | 解釋(填寫文字) |
乃引客就觀之 | 關聯教材:持就火煬之(《活板》) | A就 靠近 靠近 |
俯仰四顧 | 查閱詞典:①回頭:回頭看。②視:看。③看望:拜訪。④副詞,但;卻;反而。 | B顧 看 看 |
既入又不能出 | 結合語境。 | C既 已經 已經 |
B
B
A.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
B.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
C.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
D.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
(4)把展板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此非吾所謂巢者邪?
②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請你完成“他的詩作”展板。
(5)請借鑒對詩作首聯的批注,簡要概括詩中“古風存”的具體表現。
請你繼續完成“他的‘書窩’”展板。
(6)請結合展板小貼士,說說《書巢記》和劉禹錫《陋室銘》表達的情感、情趣有何不同。
小貼士 ??知人論世,是解讀古詩文的一大法寶。陸游是著名的愛國詩人,創作這兩則詩文時,已年過半,然宦海浮沉,他最終去官為民,歸隱鄉村。 |
【答案】C;靠近;看;已經;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1 8:0:10組卷:18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古詩,完成問題。
從軍行(其一)
(唐)王昌齡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①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②,無那③金閨④萬里愁。
【注】①海風:從邊地沙漠南海吹來的風。②關山月:樂府曲名,屬橫吹曲,多為傷離別之辭。③無那:無奈,指無法消除。一作“誰解”。④金閨:對女子閨閣的美稱,指家庭。
( 1)請賞析第二句中“獨”字妙在何處?
( 2)請結合三四兩句中的主要意象,分析詩人情感。發布:2024/12/27 2:30:1組卷:59引用:2難度:0.3 -
2.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
山館①
余靖
野館蕭條晚,憑軒對竹扉。
樹藏秋色老,禽帶夕陽歸。
遠岫②穿云翠,畬③田得雨肥。
淵明誰送酒?殘菊繞墻飛。【注釋】①本詩寫于詩人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貶期間,大約是他晚年所作。②岫 (xiù):峰巒。③畬 (shē)田:開墾過三年的田。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蕭條”一詞 寫出了山館的寂寥冷清,烘托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凄涼。
B.頷聯寫詩人所見傍晚之景:樹因秋色更顯蒼老,倦鳥在暮色中低回歸巢。
C.尾聯詩人自比陶潛,陶潛有親友送酒,而自己只有殘菊相伴,內心惆悵不已。
D.全詩采用由遠及近的順序,生動再現了山館秋景,意蘊悠長,回味無窮。
(2)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頸聯“遠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兩句的妙處。發布:2024/12/27 3:30:2組卷:42引用:3難度:0.5 -
3.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各題。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①去,萋萋滿別情。【注釋】①王孫:此指遠游的人。
(1)下列對詩歌相關內容和寫法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以春草起興,想象獨特,巧妙地把眼前春色與離別之情融為一體。
B.第三聯中“侵”“接”二字承接“又生”,描繪出了芳草蔓延擴展之勢。
C.尾聯點題,芳草青青的古原成為送別的背景,“草”與“送別”自然渾成。
D.“萋萋”與“離離”相照應,借景抒情,抒發了詩人的傷春與傷離別之情。
(2)詩的第二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以淺近的語言道出了深刻的哲理,成為千古絕句。請簡要分析這句詩蘊含了怎樣的哲理。發布:2024/12/27 3:30:2組卷:2引用:3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