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科普文,回答問題。
我們平時接受的信息80%都是通過視覺獲得的。不同動物眼睛的形態、結構差別很大,對此科學家展開了深入研究。
科學家認為視覺進化經歷了4個階段。
“原始眼”最早出現在距今5.3億年前的寒武紀早期,是由許多感光細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感光層,只能對光線的強弱做出反應。一些動物利用“原始眼”感受強光的變化來分辨白晝和黑夜,但不能偵測光線的方向。
“原始眼”在進化中一個偶然的變異——感光層向下凹陷,形成一個小坑。光線進入小坑會產生陰影,借由明暗變化動物就能感知光線的方向了。這個凹陷的感光層就是最初的視網膜。
雖然有了視網膜,但此時動物的眼睛還不能成像,看不到周圍的環境。視網膜在進化中繼續發生凹陷,越陷越深,以至于最后進來的光都必須通過一個小孔,這就是瞳孔。這種眼睛不僅能感知光線強弱和方向,還能通過小孔來形成模糊的影像。烏賊就擁有這種眼睛。
最后,瞳孔被一個透明層封閉了,這個透明層就是晶狀體。此時的眼睛成為了一個完全封閉的結構,眼球誕生了!晶狀體出現后,角膜和虹膜也由上皮組織進化出來。得益于完善的折光系統,眼睛成像也更加清晰。
每種生物都具有其獨特的視覺世界。生活在泥沙中的扇貝僅具有感光作用的眼睛,來幫助它們區分白天黑夜。蜜蜂可以感知多種顏色以區分花朵。如果周圍漆黑一片,那么將如同海底的盲鰻一樣失去眼睛。雖然不同動物擁有著不同功能的眼睛,但是這些眼睛都滿足了它們對生存的需求,這也是瑰麗多姿的生物世界的奇妙所在。

(1)“原始眼”的感光層下陷后,感光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出現了差異,這種生命現象被稱為 細胞分化細胞分化。
(2)渦蟲通過眼點只能感知光線的強弱和方向,由此可以推測渦蟲的眼點類似圖1中的 杯狀眼杯狀眼。
(3)觀察圖2,發現夜行性動物的眼球瞳孔更大且晶狀體更 大、更圓大、更圓,有利于光線 進入與匯聚進入與匯聚。
(4)有人認為“眼睛是從簡單向復雜進化的,只有復雜的眼睛才能幫助動物適應環境。”你是否認同這種說法,并說明理由 不認同。每種生物都具有其獨特的眼睛,均能適應其生活環境不認同。每種生物都具有其獨特的眼睛,均能適應其生活環境。
【答案】細胞分化;杯狀眼;大、更圓;進入與匯聚;不認同。每種生物都具有其獨特的眼睛,均能適應其生活環境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81引用:1難度:0.4
相似題
-
1.如圖甲、乙是人眼瞳孔處于不同狀態的示意圖,丙是人眼球結構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圖甲、乙黑色部分表示瞳孔,是位于圖丙2中央的小孔 B.瞳孔狀態由圖乙變成圖甲,說明外界光線在增強 C.光線會刺激圖丙的9產生神經沖動 D.如果圖丙中的5過度變凸,物像會落在8的前方,形成近視 發布:2024/12/8 8:0:1組卷:16引用:2難度:0.6 -
2.如圖甲、乙是人眼瞳孔處于不同狀態的示意圖,丙是人眼球結構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圖甲、乙黑色部分表示瞳孔,是位于圖丙2中央的小孔 B.瞳孔狀態由圖乙變成圖甲,說明外界光線在增強 C.光線從瞳孔進入,透過晶狀體,在圖丙的8上產生視覺 D.如果圖丙中的5過度變凸,物像會落在8的前方,形成近視 發布:2024/12/8 8:0:1組卷:1引用:2難度:0.6 -
3.眼是人體重要的感覺器官。下列有關眼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鞏膜是眼球最前端的結構 B.玻璃體能調節進入眼球的光線量 C.瞳孔位于眼球的虹膜中央 D.人們經常說的白眼球指的是虹膜 發布:2024/12/8 8:0:1組卷:16引用:2難度:0.5
相關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