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獨特的一種風俗。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近侍家堂又一年
王瑞鋒 (1)春節,我回到于莊——我出生又費盡萬般辛苦逃離的北方小莊。
(2)逃離的路徑只有一個,半耕半讀,聽起來頗有詩意實則艱辛。于莊像一柄彈弓,耕地和讀書是兩根皮筋兒,鉚的勁兒愈足,石子飛得愈遠。
(3)我總算被投進了城里,斑馬線、地下鐵、辦公隔斷、鴿子籠,像娘養的春蠶。每只蠶都有自己的隔斷,吐絲作繭,井井有條。
(4)即使人生軌跡滑得再遠,血脈、宗親、文化……一種無法言說的魔力,把我拽回了原點。
(5)現在的我,城里人——其實不過是個在廣州租住隔斷間的廣漂,作為家族中唯一讀書走出去的男丁,被允許侍立在老爺(鄉音,即爺爺)側旁,參與家族古老的春祭。
(6)于莊稱祖先為“家堂”,請家堂,即把逝去先人的魂魄請回家,由家族長者主持。王家的儀式自是老爺主持。
(7)對于勞作一年的于莊人來說,春節是對祖先恩賜的回饋,同時祈求祖先再予恩賜,賜福麥子,賜福桑麻,賜福繁衍,賜福世俗的一切,這是信仰,簡單而不可冒犯。
(8)年三十早晨8點,當朋友們沉浸在紅包、美食和旅游的喜慶中,我正陪老爺灑掃庭院,準備“請家堂”。
(9)堂屋內,大八仙桌居正中,擺滿豐盛的供品,雞、魚、肉、菜,雞須為公雞。左右太師椅。一張卷軸高高掛起,內畫一座大四合院,數代祖先名字按輩分由高到低排列。
(10)一切收拾妥帖,老爺雙手執一把燃香,畢恭畢敬立在大門口,待我把鞭炮點燃,煙霧繚繞中,他口中念念有詞:“祖先們,請照顧好咱們的家人小輩,保佑他們平安。”
(11)“列祖列宗,過年了,(回)家來吧。”喊畢,老爺把燃香逐一插到門兩側,再將一根丈長的木棍橫在門前,仿佛那能阻擋一切牛鬼蛇神。隨后,他走進堂屋,在寫滿祖先名字的卷軸前,恭敬地將三支香插進裝滿麥粒的香爐內,家堂算被請了回來。
(12)《論語》有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這時,我仿佛看見逝去的親人們正排著隊,從空中飛回于莊,飛進他們曾經的家,在八仙桌旁落座。
(13)中午12點,一年當中最豐盛的飯食——“年飯”開始了。老爺將一盤燉公雞端到八仙桌上,念叨些吉祥話,祭灑雞湯、白酒,再放一掛鞭炮后,大家才能開始享受美食。此后三天,每餐每食,也都遵循這樣的禮數。
(14)幾十年來,于莊的春節沒有絲毫變化,飯菜一模一樣,禮數一模一樣。是日晚上,外界萬家燈火吃年夜飯,于莊人則要齋戒,熬五更,等到午夜12點,燒紙錢元寶,放鞭炮,跪拜祖先后,才能進食——水餃,餡兒是芫荽豆腐,取延歲得福之意。
(15)翌日大年初一,莊重的一日。男丁一撥,女眷一撥,孩童一撥,次第給祖先牌位和老人磕頭拜年,稱為“拜家堂”。
(16)在最嚴苛的時代,即便譜碑被砸,家譜被燒,我的鄉村干部老爺仍會在一張紅紙上,于深夜暗暗寫下祖輩的名字,擺在八仙桌上,磕頭,偷偷燒掉,算是祭拜了祖先。
(17)磕頭,亦稱跪拜,源出《周禮》,要五體投地。歷經千年沿革,曾一度被廢除,但難究其因,跪拜禮在于莊卻留存了下來。
(18)現在,我跪在席子上,雙掌撐地,額頭觸地,給祖宗牌位磕四個頭,再給老爺和奶奶磕兩個頭。
(19)不過,當我上初中時,歷經思想洗禮,也曾像牛逼哄哄的時代里那些牛逼哄哄的人物一樣,勇敢地站在祖先牌位前,大聲斥責磕頭跪拜是封建禮教,立誓廢除這些禮節。不到一分鐘,我的雄心壯志被我爺(鄉音,即爸爸)一巴掌打碎。
(20)祖先到底是什么?他們在哪里?又如何保佑族人平安?就像牌位前香爐中的縷縷青煙,飄忽不定。
(21)青煙氤氳中,我看到了大老爺的牌位,這才意識到,他去世兩年了,已成了祖先。更老的老人還健在,大老爺不能入卷軸,老爺把他的名字歪歪扭扭寫在一張黃色的火紙上。
(22)大老爺在世時煙袋不離手,大字不識但逢人便念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我離開于莊,他是最堅定的支持者。
(23)大老爺是老爺的親哥,老爺忌恨了他一輩子。他們的爺就像余華《活著》里的地主福貴,賣地賣房敗光家業,新中國成立后被陰差陽錯劃成中農。老爺是大煉鋼鐵的熱血青年,眼瞅著將成為工人階級,卻被大老爺拽回于莊生產隊。彼時家里已揭不開鍋,多一個勞力多一份工分和糧食。
(24)一族之風俗,一年之盛儀。大年初二,年的最后一天,也最隆重。下午三點,五十多名族人聚集到祖墳麥地,“送家堂,送祖先回去”。老爺點燃火紙,揚灑谷湯,祈福祖先保佑,稼穡豐饒,子孫熾盛。剎時鞭炮齊鳴,震耳欲聾。
(25)麥子黃了又青,人來復去,只剩茫茫的麥田、桑樹和新鮮的霧霾。幾天后,我也離開于莊,漂回城市,繼續學著如何出人頭地。
(26)我想,祖先更恐懼一個寂靜無聲的春節。離開,大概只是為了思念。
(1)請用簡潔的文字概括“侍家堂”的三個風俗活動,在下面的空格中各填入一個動詞,完成概括。
請請家堂——拜拜家堂——送送家堂
(2)本文的語言于疏淡處見雅致,別有韻味。請大家品讀下列句子,回答括號內的問題。
①我總算被投進了城里,斑馬線、地下鐵、辦公隔斷、鴿子籠,像娘養的春蠶。每只蠶都有自己的隔斷,吐絲繭,井井有條。(加點詞有何妙處?)
②請從表達方式的角度賞析第(10)畫線句子。
(3)這篇文章的(22)(23)小節屬于哪種記敘順序?有什么作用?
【答案】請;拜;送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13引用:1難度:0.7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與稻田重逢
謝枚瓊 ①兒時記憶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塊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樣,有自己的名字。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撲在稻田里,喚起孩子的名字,一貫粗嗓門,而說到稻田呢,開口閉口則是“俺家的長豐大丘”“屋門口的三灣丘”……完全是一副溫柔的聲調。
②老家地處丘陵地帶,村民往往按其形狀和所在地或其他緣故,給一丘丘稻田命名。三角形的就叫三角丘,長方形的就叫長條丘,荷葉狀的叫荷葉丘。在昌蒲洼的田就叫昌蒲丘,在尖子山腳的就是尖子丘。從荒地上揮汗如雨地拓出來的,那就叫新開丘好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③每一丘稻田即是每一家的孩子,這是一點也不夸張的比喻。稻田像個碗,裝著村子綿長的日子。
④站在老屋門檻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長豐大丘。長方形,顯得規整,足有五畝三分。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樹塘,只要塘里有水,這田里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長豐”還真不是沒來由的。一腳踩進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癢滋滋的感覺從足底直抵心里頭。長豐大丘以前可是誰家都想耕作的一塊田。分田到戶時,爺爺靠運氣抓鬮分得了長豐大丘,高興得不亞于中了頭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邊轉上幾趟。鄰居槐三爺見了,半是調侃半是妒忌地講:轉什么轉呢,別人又搬不走你的田。
⑤田是好田,種田的亦是好手。爺爺在長豐大丘干得風生水起,一年兩季里,稻子穗穗金黃飽滿。
⑥后來,村里對田地進行調整,長豐大丘被槐三爺家的后輩新初分去了,爺爺為此郁悶了好一陣子。當時爺爺已八十高齡,可他還是喜歡到田邊去轉悠轉悠,有次新初隨口說了一句:“老伯你就莫操長豐大丘的閑心嘍!現在種田也有新法子了呢!”給爺爺嗆得半天不吭聲。自此,他的心思便轉移到了自家屋后的菜地里。
⑦自上世紀90年代起,外面的世界越來越精彩,村子里的年輕人如新初,大都加入打工的行列南下北上。一片熱鬧聲中,稻田的名字逐漸變得暗淡。起始,兩季稻改成一季,后來有的田連一季也不種了,任其雜草叢生。那時的爺爺經常搬把竹椅子倚門而坐,望著長豐大丘嘆著氣。椿樹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漸破舊。
⑧爺爺奶奶過世后,父母隨我住到了縣城,一年到頭已難得回老家一趟。長豐大丘,以及那些曾經被村里人視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的腦海里漸漸淡去。只是父母還會在家里,不時提及一丘丘稻田的名字。我理解和田地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父母對于田地的那份情感。他們骨子里和爺爺一樣,把自己的一生與田地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父母的語氣里自有一份難以排遣的無奈。母親自言自語道:有什么法子呢?又沒有哪個愿意來種。
⑨陽春三月的一天,正是水桐花開的時節,母親意外接到了新初打來的電話。原來新初回到了村里老家,他不想再南下打工了,打算回來好好種田,問母親閑置在村里的田能不能讓給他種。新初許諾,下次給家里送新米來。父親在一旁搭話:“一粒米都不要你送,只管種好。”新初抑制不住高興的心情,話也多了起來。他告訴母親,現在種田可輕松多了,他已經添置了嶄新的農機農具,什么耕整機、插秧機、施肥機,都配了好幾種了,政府給補貼了上萬元,自己花不了幾個錢。特別是鄉里專門派了督導組下到村子里,幫著把基本水利建設搞好了。椿樹塘的塘堤都抹上了水泥,再也不用擔心會垮塌了。
⑩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我駕車陪父母回家。父母望著車窗外的鄉野田疇,滿目的青色讓他們的話匣子再也關不住了。他們指點著視野里那一丘丘稻田,大灣丘、四方丘、楓葉丘……像久別后的重逢,如數家珍。
?他們最關心的當然還是長豐大丘。站在老屋前的地坪中,一眼就能看見長豐大丘里浮起的那一層盈盈新綠,著實讓人一番驚喜。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響,一陣微風從田野上吹過來,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讓人陶醉。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節)(1)根據時間線索,完成下面表格。時間 長豐大丘與春樹塘 家人態度 兒時 田里有黑油油的泥,塘里有水 向往、喜愛 上世紀90年代起 田里雜草叢生,塘里堆滿淤 ② 接到新初電話時 ① 高興、欣喜 周末回家時 浮起新綠 ③
一腳踩進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癢滋滋的感覺從足底直抵心里頭。
(3)“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響,一陣微風從田野上吹過來,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讓人陶醉。”讀著該句,此時的你一定會想到了豐收,一定會情不自禁的吟起下面選項中的哪兩句,請選出最符合語境的一項
A.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B.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C.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D.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4)揣摩標題是理解作者寫作意圖的重要途徑,本文標題是:“與稻田重逢”,你認為好在哪里?發布:2024/12/27 3:30:2組卷:65引用:3難度:0.3 -
2.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小題。
我煨①暖了,你離開的背影
吳鈞堯 ①孩子,我想起你的“四腳獸”時代。你十個多月時,你媽媽出公差,我把你托給樓下的余媽媽照看。我把你送到她家,看到余媽媽擺弄滿桌子的玩具,吸引你注意。你看到五顏六色的玩具,咿咿呀呀地扭著小腰、伸出小手去抓。余媽媽偷偷轉身,努起嘴、皺著雙眉,那表情任誰看了,都知道她正努力調動臉部所有肌肉,催促我“走、走,趕快走”。孩子,我走得急,仿佛余媽媽的表情真的擠出聲音了。
②我回到七樓家里,望了眼樓下庭院。你一定不知道,你跟我的距離只有短短半分鐘,我卻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把思緒轉回寫作計劃。傍晚,我到余媽媽家接你,余媽媽正在廚房忙碌,上午吸引你注意的玩具散落一地,已無法提起你的興趣。你坐在客廳深處,燈光稀微。你四處張望,欲哭的表情里滿是孤獨、失望。你看見我,先是愣了一下,接著就如一頭奔馳的豹,朝我奔過來。兩只手掌,一前一后,嗒嗒嗒地,聲勢與速度同等威猛。
③我大步上前,一把撈起你。
④孩子,我離開你之前,當然偷偷瞄你。你當時被玩具吸引,沒有回頭。我很好奇,若你玩膩之后,會怎樣搜尋我的背影。這讓我想到我母親。
⑤孩子,我很少與你說,小時候我也曾跟你一樣,搜尋爸爸媽媽的背影。有一次,媽媽帶我進城,我們到了堂姐的冰果店。我喜歡冰果店中陳列在玻璃后形形色色的冰品。我貪吃刨冰,沉迷在甜香中,壓根忘了媽媽什么時候不在了。堂姐促狹地說:“你媽媽不要你了。”我慌慌張張,四處搜尋不到媽媽,竟相信了堂姐的話,兇猛地哭了。孩子,當時我相信媽媽是我的全部世界,就像你相信,我的胸膛是你永遠的操場。孩子,你年歲漸長之后,是否漸漸感到親情間的某種傾斜,總是長輩費心照看晚輩,晚輩偶一回眸,長輩就感激涕零。
⑥下一回,凝望媽媽的背影時,我已經是“男人”了。
⑦高中畢業后,我成了一名軍人。
⑧新兵訓練中,“五百米障礙”是最大的考驗。它的項目有快跑、爬竿、跳壕溝、爬矮墻、持槍匍匐前進、通過低矮的鐵絲網。一次操練,看見身高一米九的大個子,攀爬兩公尺高的“矮墻”,竟蹬不過去,一米六多的矮個,反而飛躍而過。我和戰友不禁竊笑。等輪到自己上陣,正式戴上鋼盔、系上腰帶、背上槍,通過“五百米障礙”時,卻在“矮墻”前手軟腳重過不了關。
⑨當時,每逢假日,媽媽會不顧舟車勞頓來看我。她帶來零食,看著我狼吞虎咽。我常想,當時媽媽的心中,必定是兩難,________。
⑩每次分別,我都目送媽媽走上交通車,凝望微胖的媽媽蹣跚上車的背影。車子開動了,我看見媽媽頻頻揮手,好像在說,別送了,回去吧。
?孩子,交通車離開以后,我沒有回到營舍,而是來到五百米障礙場苦練。先持裝備爬竿,再戰矮墻,我一次一次地挑戰它。幾天后,測驗成績出色,我望著媽媽上車的地方,喘著粗氣說:“媽媽,我做到了!”
?孩子,那一刻我的心情,多么像你,豹一般的四腳獸,快速奔向我。只是我已經站了起來,用一個兒子的獨立姿態,輕輕煨暖媽媽的背影。
【注釋】①煨(wēi):用微火慢慢地煮。
在“賞美文?學寫作”的讀寫活動中,老師推薦賞讀《我煨暖了,你離開的身影》,并布置了以下兩個任務,請你完成。
(1)請根據文章內容,在橫線處補寫出媽媽“兩難”的心理。(30字左右)
(2)這是一篇語言生動、情感真摯的文章。請自選角度,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發布:2024/12/27 3:30:2組卷:6引用:2難度:0.6 -
3.飄香的生命
突然,覺得辦公室內流動著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卻一時想不起來是什么香味。開始,還以為是某個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個個挨著猛嗅了一番,卻都不是。這時,有人提醒:“這是桂花香吧。”
這才恍然醒悟,這確實是桂花香啊!于是,趕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樹旁。果然,一股濃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蕩魂魄。再仔細瞧去,在那密密的樹葉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黃的花兒正如天空的星星閃爍,卻又十分靜謐,毫無張揚之意。
瞧著瞧著,我的眼睛就濕潤了。這些惹人憐愛的小東西,竟在偷偷地飄香,飄香了還像什么都發生似的,靜靜地立在枝頭,等著悄悄的凋零。我們如不仔細瞧,還不知道它已經到過這個世界,已經香過這個世界。這時,我的思緒觸到一個最溫柔的記憶,那是上中學時一個同學講的故事。
當時,這個同學家里很窮,為了省電,他每天晚自習后十一點鐘才回家,而那時,學校的大門也在他走后一段時間才緩緩地關上。他一直以為大門是要到那個時候才關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從不覺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鎖在校園內過了一夜,他才知道學校大門是十點鐘就關的,而原來關門的老大爺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時他才明白,老大爺一直在默默地為他開著方便之門。當他流著淚買了一大堆禮品去看老大爺時,老大爺已經去世了……
聽完這個故事,我們許多人的眼睛都濕潤了,為了那個默默行善的老人。我們的心濕漉漉的,因為在那一刻,我們才醒悟,其實我們每個人身旁都有那個開門的老人,在為我們開著方便之門,他們就像這小小的嫩黃的桂花,悄悄地釋放著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們不張揚,是因為他們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1)給下列加下劃線的字注音。
嗅
(2)把下面的陳述句改成反問句。
聽完這個故事,我們許多人的眼睛都濕潤了。
(3)照樣子把成語補充完整
例:口是心非顧 揚 若 嚴
(5)“我們許多人的眼睛都濕潤了”和“我們的心濕漉漉的”,其原因分別是什么?
(6)《飄香的生命》寫出了作者對生命的什么感悟?發布:2025/3/9 18:30:2組卷:7引用:2難度: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