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厝(在閩南方言里,“厝”是房子)是指一種模仿“皇宮式”建筑風格建造的房屋,始于唐代,是閩南地區極具特色的傳統民居。埭尾村地處九龍江南溪下游,始建于明朝,現隸屬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東園鎮,為歷史悠久的聚居地,也是古厝集聚地。目前,全村有276座古厝(包括從明朝留下來的40余座古厝)。古厝群傍水而建,建筑風格與格局由族人統一規劃,按照“九宮”格局呈軸對稱排列、多層次進深、前后左右有機銜接,屋頂多為硬山式曲線燕尾脊,紅瓦屋面,石砌墻體,裝飾工藝極為精湛。目前,該村古厝閑置比例較高,保護難度較大。該地正在試行“古厝生態銀行機制”,以古民居為著力點,出臺相配套的扶持政策,建立完善的閑置資產開發利用工作機制,實現將閑置古厝從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的“蝶變”。圖示意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埭尾村地理位置。

          (1)說明埭尾村成為歷史悠久的聚居地的有利自然條件。
          (2)分析埭尾村古厝閑置比例較高的原因。
          (3)推測導致埭尾村古厝保護難度較大的原因。
          (4)簡述該地實行“古盾生態銀行機制”的有利影響。

          【答案】(1)該村位于河流沉積作用形成的沖積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水熱條件優越,適宜發展種植業;臨近河流,便于取水和排水,有利于聚落形成。
          (2)福建省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城鎮提供的就業機會多,收入水平高;該村鄰近漳州市和廈門市,導致本村人口大量遷出,古厝閑置比例較高。
          (3)歷史上完整遺留的古厝數量較少,村民為擴大居住面積而在古厝群內亂搭亂蓋,缺乏基本維護,失去古厝原有的建筑風格;對古厝的重視程度低,整修古厝的資金缺口大,古厝保護缺乏動力;沿河水道泥沙淤積加重,汛期古厝群面臨被淹的風險。
          (4)推進閑置農房用于農家樂、度假鄉居等,發展鄉村經濟新業態,促進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向農村回流;有利于提高對古厝的保護意識,使古厝得以被修繕和保護;促進農村產業發展、農民増收致富、集體資產增值;有利于廣闊鄉村地區產業重新恢復活力,繁榮市場等。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7引用:2難度:0.4
          相似題
          • 1.下列移民不屬于推力導致人口移動的是(  )

            發布:2024/12/31 18:30:1組卷:5引用:1難度:0.6
          • 2.中國正“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城市,即出現“城鄉倒置”現象。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出現“城鄉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

            發布:2024/12/31 17:30:2組卷:78引用:3難度:0.5
          • 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候鳥式養老”是當今興起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選擇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來老鋼鐵工業城市攀枝花已成為我國冬季養老的熱點城市之一。2016年來此過冬養老人數近10萬。攀枝花正在實現由“鋼城”向“陽光花城”的轉型。
            材料三:四川省攀枝花市區位示意圖。

            材料四:攀枝花氣溫、降水資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月均溫/℃ 13.6 16.8 21.0 24.4 25.8 26.3 25.2 24.7 22.4 20.2 16.1 12.8 20.8
            降水量/mm 4.2 3.5 10.0 11.7 45.4 133.4 207.1 210.0 140.9 61.2 20.5 1.5 849.4
            (1)簡述攀枝花作為老工業基地“鋼城”發展的優勢條件和面臨的主要問題。
            (2)根據材料分析攀枝花成為“候鳥式”養老目的地的有利地理條件。
            (3)大量外來人口對攀枝花“陽光花城”興起有哪些積極影響?

            發布:2024/12/31 18:0:1組卷:0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