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試題詳情
閱讀當代作家王劍冰的散文《吉安讀水》,完成問題。
吉安讀水
王劍冰 ①江西的南部,有一條美麗的水叫章水,有一條精致的水叫貢水,兩條水流合二為一形成了更加美麗精致的水叫贛江。宏闊的贛江一路北去,串起了一個個明珠,其中一個閃著耀眼的紅、迷人的綠的明珠就是吉安。吉安是水帶來的城市,古人依水而居,富足的水才會有富足的都市。秀麗而富足的吉安,使大文豪蘇軾都不得不發出“此地風光半蘇州”的慨嘆。
②我以前沒有到過吉安,不知道吉安有什么好。吉安的朋友朱黎生說,這里有以萬瀑爭妍的白水仙,以高山草甸為一絕的武功山,以道家文化名世的玉笥山,更有革命圣地井岡山,這里還有廬陵文化啊。黎生還說,吉安是一個紅色的搖籃、綠色的寶庫、文化的家園。我一下子就恍然了,只差了一聲呼,原來都屬吉安啊。我念著“吉安”的名字,覺得這名字實在是好。當我走進吉安,一步步深入,直讓吉安給感染得思緒飛揚,情感迷戀。
③我去井岡山,紅色的精神襯托以綠色的資源。云濤霧海,朝霞晚艷。狹路迂回,翠竹障眼。黃洋界驚心,五指峰動魄。英雄碑高聳,紀念館震撼。十送紅軍的歌聲催淚,五井后代的純秀開顏。山間一條白練天降,降到下面就變成一個舞著的女子,這就是仙女瀑。井岡山,既讓人感懷凌云壯志,更叫人神迷旖旎勝景。
④我去尋訪一個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甲】 (a氣脈 b氣概)映照了多少年。車子越過贛江一路東去,遠遠看到一座古樸小村掩映于綠色,而我必須跨越的首先是一道水——富水。守著這樣的一道水,文天祥得以橫空出世。
⑤保留完好的古村落渼陂也是依傍著富水。毛澤東曾在這里住過,住的地方有一副對聯:“萬里風云三尺劍,一庭花草半床書”,這副對聯影響了他一生的生活。毛澤東在渼陂組織紅軍赤衛隊攻城,揮灑出“十萬工農下吉安”的豪情。
⑥我去訪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紀念館旁流著一條闊水是恩江,到他的祖地,門前流的是沙溪。中興四大家之一的楊萬里家鄉有一條水叫吉水,主持撰修《永樂大典》的解縉門前涌的也是吉水。這些水統統匯入了贛江。“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是黃庭堅在江邊泰和快閣上留下的名句。
⑦贛江給了兩岸太多的潤澤,流過吉安時,又留下一個沙洲,洲上長了樹,樹上聚了白鷺,就叫了白鷺洲。有人依此建起了書院,成就了一代代國家棟梁。文天祥、劉辰翁、鄧光薦就是從這里走出。周敦頤、程頤、朱熹等大師的講學依然【乙】 (a回蕩 b回環)有聲。在白鷺洲上走,茂林修竹,曲徑通幽。登上風月樓,青原撲面,風帆入懷。仍有學校在洲上,是江西省重點中學。學子們守著一洲白鷺,讀書又讀水。我俯視過吉安的地形圖,發現贛江與富水勾勒出的,就是一只振羽而飛的白鷺。
⑧曾看到一條消息,在鄰國海底打撈出一艘元代沉船,船上有中國瓷器近兩萬件,不僅有景德鎮的產品,還有吉州窯的產品。原來吉州窯就在吉安。永和鎮瀕臨贛江,有水又有瓷土,在宋代已是“民物繁庶,舟車輻輳”的瓷城,現今世界許多博物館都藏有吉州窯的精品。踏上吉州窯址,遺跡竟有24處之多,尚能感受到曾經的火熱場景。
⑨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吉安古為廬陵郡地,素來享有“文章節義之邦”的盛譽。諸多資料告訴我,唐宋以降,吉安科舉進士眾多,曾出現過“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十里九布政”的人文盛況。這在中原是沒有的。又有考證,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祖上是吉安。吉安誕生了幾百位共和國將軍。十大元帥中,有五個是從這里走出去的。
⑩看著滔滔的贛江,我突然想起,在中國,眾多的水是向東流的,而贛江的流向是北,向北流的還有湘江。毛澤東的“湘江北去”,一嘆千秋。許多的風云人物、風云事件生活與發生在兩江周圍。這兩條并行北去的大江,可有著某種喻示?
?贛江岸邊,粗壯的榕樹蓬勃成壯觀的風景。自古這里就有“榕不過吉”之說。榕樹再上邊的堤岸,是垂絲絳絳的柳樹,一個剛毅粗壯,一個婀娜柔曼。榕容同音,柳留諧意。那么,容與留就是吉安的特點了。它融合了一個深遠厚重的廬陵文化,那么多的名人成長于此;它接納了第一支紅色隊伍,讓一星之火從這里燃遍全國。今天我依然看到它新起的一個個工業園,一個個旅游區,看到到處都寫著的“歡迎”的標語。吉安人招商時這樣說:“吉安在江西的中部,交通便利,吉安人以忠為本,誠實信用。吉安愿和衷共濟,共謀發展。凡有朋來,吉安都會盛情以大盅款待。”中、忠、衷、盅[1],表明了吉安的胸懷。
?我在贛江邊徜徉,看到那現代化的建筑【丙】 (a裝潢 b裝點)在贛江兩岸,陽光灑了一江的光線,一只白鷺在水上盤旋了一圈,直直飛向了高遠的天空。我感到我太喜愛這條江,生活在這條江的人是有福的,許多的人在江邊說笑著,玩耍著,或者就那么坐著、站著,顯現出安逸與自在,他們的表情充滿水的光澤。我知道那叫滿足。我又想到吉安的名字,那就是吉祥安和、吉泰民安啊!
(選自《2009中國年度散文》,有改動)[注釋][1]盅:飲酒或喝茶用的沒有把的小杯子。
(1)梳理這篇文章的作者游蹤,并概括其間內容將答案填寫在橫線處。
作者先走進井岡山,①覽勝感懷覽勝感懷;接著到②富水富水、恩江恩江、白鷺洲白鷺洲等地,尋訪名人遺跡;然后徜徉贛江岸邊,③欣賞吉安現代風光欣賞吉安現代風光。
(2)在文中【甲】【乙】【丙】處選擇合適的詞語并用正楷字體抄寫在下面橫線處。
答:【甲】氣概氣概【乙】回蕩回蕩【丙】裝點裝點
(3)有同學在讀這篇文章時,聯想到了相關文學常識,你認為下列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CC
A.第⑤段中的毛澤東于1939年寫了《紀念白求恩》一文,以此表達對加拿大醫生白求恩的深切懷念。
B.第③段中的黃庭堅就是明代作家魏學洢的《核舟記》中的“魯直”。
C.第⑥段中的“歐陽修”,號醉翁,教材中收錄了他的作品《賣炭翁》。
D.第⑦段中“周敦頤”的作品有《愛蓮說》,北宋周敦頤認為“蓮,花之君子者也。”
(4)作者在文中慨嘆吉安是贛江水系中的一顆明珠,請你結合全文概括說明吉安是如何體現“明珠”價值的?
(5)這篇文章在敘述描寫中飽含感情,請你結合第?段中畫線語句對這段話作賞析。
【考點】散文.
【答案】覽勝感懷;富水;恩江;白鷺洲;欣賞吉安現代風光;氣概;回蕩;裝點;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11/13 8:0:1組卷:25引用:1難度:0.4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與稻田重逢
謝枚瓊 ①兒時記憶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塊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樣,有自己的名字。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撲在稻田里,喚起孩子的名字,一貫粗嗓門,而說到稻田呢,開口閉口則是“俺家的長豐大丘”“屋門口的三灣丘”……完全是一副溫柔的聲調。
②老家地處丘陵地帶,村民往往按其形狀和所在地或其他緣故,給一丘丘稻田命名。三角形的就叫三角丘,長方形的就叫長條丘,荷葉狀的叫荷葉丘。在昌蒲洼的田就叫昌蒲丘,在尖子山腳的就是尖子丘。從荒地上揮汗如雨地拓出來的,那就叫新開丘好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③每一丘稻田即是每一家的孩子,這是一點也不夸張的比喻。稻田像個碗,裝著村子綿長的日子。
④站在老屋門檻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長豐大丘。長方形,顯得規整,足有五畝三分。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樹塘,只要塘里有水,這田里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長豐”還真不是沒來由的。一腳踩進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癢滋滋的感覺從足底直抵心里頭。長豐大丘以前可是誰家都想耕作的一塊田。分田到戶時,爺爺靠運氣抓鬮分得了長豐大丘,高興得不亞于中了頭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邊轉上幾趟。鄰居槐三爺見了,半是調侃半是妒忌地講:轉什么轉呢,別人又搬不走你的田。
⑤田是好田,種田的亦是好手。爺爺在長豐大丘干得風生水起,一年兩季里,稻子穗穗金黃飽滿。
⑥后來,村里對田地進行調整,長豐大丘被槐三爺家的后輩新初分去了,爺爺為此郁悶了好一陣子。當時爺爺已八十高齡,可他還是喜歡到田邊去轉悠轉悠,有次新初隨口說了一句:“老伯你就莫操長豐大丘的閑心嘍!現在種田也有新法子了呢!”給爺爺嗆得半天不吭聲。自此,他的心思便轉移到了自家屋后的菜地里。
⑦自上世紀90年代起,外面的世界越來越精彩,村子里的年輕人如新初,大都加入打工的行列南下北上。一片熱鬧聲中,稻田的名字逐漸變得暗淡。起始,兩季稻改成一季,后來有的田連一季也不種了,任其雜草叢生。那時的爺爺經常搬把竹椅子倚門而坐,望著長豐大丘嘆著氣。椿樹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漸破舊。
⑧爺爺奶奶過世后,父母隨我住到了縣城,一年到頭已難得回老家一趟。長豐大丘,以及那些曾經被村里人視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的腦海里漸漸淡去。只是父母還會在家里,不時提及一丘丘稻田的名字。我理解和田地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父母對于田地的那份情感。他們骨子里和爺爺一樣,把自己的一生與田地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父母的語氣里自有一份難以排遣的無奈。母親自言自語道:有什么法子呢?又沒有哪個愿意來種。
⑨陽春三月的一天,正是水桐花開的時節,母親意外接到了新初打來的電話。原來新初回到了村里老家,他不想再南下打工了,打算回來好好種田,問母親閑置在村里的田能不能讓給他種。新初許諾,下次給家里送新米來。父親在一旁搭話:“一粒米都不要你送,只管種好。”新初抑制不住高興的心情,話也多了起來。他告訴母親,現在種田可輕松多了,他已經添置了嶄新的農機農具,什么耕整機、插秧機、施肥機,都配了好幾種了,政府給補貼了上萬元,自己花不了幾個錢。特別是鄉里專門派了督導組下到村子里,幫著把基本水利建設搞好了。椿樹塘的塘堤都抹上了水泥,再也不用擔心會垮塌了。
⑩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我駕車陪父母回家。父母望著車窗外的鄉野田疇,滿目的青色讓他們的話匣子再也關不住了。他們指點著視野里那一丘丘稻田,大灣丘、四方丘、楓葉丘……像久別后的重逢,如數家珍。
?他們最關心的當然還是長豐大丘。站在老屋前的地坪中,一眼就能看見長豐大丘里浮起的那一層盈盈新綠,著實讓人一番驚喜。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響,一陣微風從田野上吹過來,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讓人陶醉。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節)(1)根據時間線索,完成下面表格。時間 長豐大丘與春樹塘 家人態度 兒時 田里有黑油油的泥,塘里有水 向往、喜愛 上世紀90年代起 田里雜草叢生,塘里堆滿淤 ② 接到新初電話時 ① 高興、欣喜 周末回家時 浮起新綠 ③
一腳踩進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癢滋滋的感覺從足底直抵心里頭。
(3)“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響,一陣微風從田野上吹過來,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讓人陶醉。”讀著該句,此時的你一定會想到了豐收,一定會情不自禁的吟起下面選項中的哪兩句,請選出最符合語境的一項
A.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B.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C.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D.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4)揣摩標題是理解作者寫作意圖的重要途徑,本文標題是:“與稻田重逢”,你認為好在哪里?發布:2024/12/27 3:30:2組卷:66引用:3難度:0.3 -
2.飄香的生命
突然,覺得辦公室內流動著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卻一時想不起來是什么香味。開始,還以為是某個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個個挨著猛嗅了一番,卻都不是。這時,有人提醒:“這是桂花香吧。”
這才恍然醒悟,這確實是桂花香啊!于是,趕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樹旁。果然,一股濃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蕩魂魄。再仔細瞧去,在那密密的樹葉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黃的花兒正如天空的星星閃爍,卻又十分靜謐,毫無張揚之意。
瞧著瞧著,我的眼睛就濕潤了。這些惹人憐愛的小東西,竟在偷偷地飄香,飄香了還像什么都發生似的,靜靜地立在枝頭,等著悄悄的凋零。我們如不仔細瞧,還不知道它已經到過這個世界,已經香過這個世界。這時,我的思緒觸到一個最溫柔的記憶,那是上中學時一個同學講的故事。
當時,這個同學家里很窮,為了省電,他每天晚自習后十一點鐘才回家,而那時,學校的大門也在他走后一段時間才緩緩地關上。他一直以為大門是要到那個時候才關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從不覺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鎖在校園內過了一夜,他才知道學校大門是十點鐘就關的,而原來關門的老大爺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時他才明白,老大爺一直在默默地為他開著方便之門。當他流著淚買了一大堆禮品去看老大爺時,老大爺已經去世了……
聽完這個故事,我們許多人的眼睛都濕潤了,為了那個默默行善的老人。我們的心濕漉漉的,因為在那一刻,我們才醒悟,其實我們每個人身旁都有那個開門的老人,在為我們開著方便之門,他們就像這小小的嫩黃的桂花,悄悄地釋放著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們不張揚,是因為他們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1)給下列加下劃線的字注音。
嗅
(2)把下面的陳述句改成反問句。
聽完這個故事,我們許多人的眼睛都濕潤了。
(3)照樣子把成語補充完整
例:口是心非顧 揚 若 嚴
(5)“我們許多人的眼睛都濕潤了”和“我們的心濕漉漉的”,其原因分別是什么?
(6)《飄香的生命》寫出了作者對生命的什么感悟?發布:2025/3/9 18:30:2組卷:7引用:2難度:0.0 -
3.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小題。
我煨①暖了,你離開的背影
吳鈞堯 ①孩子,我想起你的“四腳獸”時代。你十個多月時,你媽媽出公差,我把你托給樓下的余媽媽照看。我把你送到她家,看到余媽媽擺弄滿桌子的玩具,吸引你注意。你看到五顏六色的玩具,咿咿呀呀地扭著小腰、伸出小手去抓。余媽媽偷偷轉身,努起嘴、皺著雙眉,那表情任誰看了,都知道她正努力調動臉部所有肌肉,催促我“走、走,趕快走”。孩子,我走得急,仿佛余媽媽的表情真的擠出聲音了。
②我回到七樓家里,望了眼樓下庭院。你一定不知道,你跟我的距離只有短短半分鐘,我卻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把思緒轉回寫作計劃。傍晚,我到余媽媽家接你,余媽媽正在廚房忙碌,上午吸引你注意的玩具散落一地,已無法提起你的興趣。你坐在客廳深處,燈光稀微。你四處張望,欲哭的表情里滿是孤獨、失望。你看見我,先是愣了一下,接著就如一頭奔馳的豹,朝我奔過來。兩只手掌,一前一后,嗒嗒嗒地,聲勢與速度同等威猛。
③我大步上前,一把撈起你。
④孩子,我離開你之前,當然偷偷瞄你。你當時被玩具吸引,沒有回頭。我很好奇,若你玩膩之后,會怎樣搜尋我的背影。這讓我想到我母親。
⑤孩子,我很少與你說,小時候我也曾跟你一樣,搜尋爸爸媽媽的背影。有一次,媽媽帶我進城,我們到了堂姐的冰果店。我喜歡冰果店中陳列在玻璃后形形色色的冰品。我貪吃刨冰,沉迷在甜香中,壓根忘了媽媽什么時候不在了。堂姐促狹地說:“你媽媽不要你了。”我慌慌張張,四處搜尋不到媽媽,竟相信了堂姐的話,兇猛地哭了。孩子,當時我相信媽媽是我的全部世界,就像你相信,我的胸膛是你永遠的操場。孩子,你年歲漸長之后,是否漸漸感到親情間的某種傾斜,總是長輩費心照看晚輩,晚輩偶一回眸,長輩就感激涕零。
⑥下一回,凝望媽媽的背影時,我已經是“男人”了。
⑦高中畢業后,我成了一名軍人。
⑧新兵訓練中,“五百米障礙”是最大的考驗。它的項目有快跑、爬竿、跳壕溝、爬矮墻、持槍匍匐前進、通過低矮的鐵絲網。一次操練,看見身高一米九的大個子,攀爬兩公尺高的“矮墻”,竟蹬不過去,一米六多的矮個,反而飛躍而過。我和戰友不禁竊笑。等輪到自己上陣,正式戴上鋼盔、系上腰帶、背上槍,通過“五百米障礙”時,卻在“矮墻”前手軟腳重過不了關。
⑨當時,每逢假日,媽媽會不顧舟車勞頓來看我。她帶來零食,看著我狼吞虎咽。我常想,當時媽媽的心中,必定是兩難,________。
⑩每次分別,我都目送媽媽走上交通車,凝望微胖的媽媽蹣跚上車的背影。車子開動了,我看見媽媽頻頻揮手,好像在說,別送了,回去吧。
?孩子,交通車離開以后,我沒有回到營舍,而是來到五百米障礙場苦練。先持裝備爬竿,再戰矮墻,我一次一次地挑戰它。幾天后,測驗成績出色,我望著媽媽上車的地方,喘著粗氣說:“媽媽,我做到了!”
?孩子,那一刻我的心情,多么像你,豹一般的四腳獸,快速奔向我。只是我已經站了起來,用一個兒子的獨立姿態,輕輕煨暖媽媽的背影。
【注釋】①煨(wēi):用微火慢慢地煮。
在“賞美文?學寫作”的讀寫活動中,老師推薦賞讀《我煨暖了,你離開的身影》,并布置了以下兩個任務,請你完成。
(1)請根據文章內容,在橫線處補寫出媽媽“兩難”的心理。(30字左右)
(2)這是一篇語言生動、情感真摯的文章。請自選角度,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發布:2024/12/27 3:30:2組卷:6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