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宋某在學校操場拾到蘇某丟失的手表,拒絕歸還。蘇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宋某限期歸還手表。
材料二 廣東省某市第一宗環境污染入刑案在該市第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經法院審理查明,被告人王某作為某五金加工廠的經營者,在該廠未取得排污許可的情況下私自排放工業污水,嚴重污染環境。法院認定被告人王某犯污染環境罪,判處其有期徒刑9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
(1)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材料一中宋某的行為屬于哪一類違法行為?
(2)材料二中王某的行為屬于哪一類違法行為?該行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3)材料二中,法院對王某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并處罰金5萬元分別屬于刑罰處罰中的哪一種類?
(4)上述案例給我們哪些警示?
【答案】(1)民事違法行為。
(2)犯罪行為。
特征: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
(3)有期徒刑屬于刑罰中的主刑,罰金屬于刑罰中的附加刑。
(4)①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②任何違法犯罪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③我們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我們珍惜美好生活,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等。
(2)犯罪行為。
特征: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
(3)有期徒刑屬于刑罰中的主刑,罰金屬于刑罰中的附加刑。
(4)①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②任何違法犯罪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③我們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我們珍惜美好生活,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等。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9/2 0:0:8組卷:10引用:2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