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文言文,回答文后問題。
                性好鵝,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新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嘗至門生家,見篚幾滑凈,因書之,真草相半。后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羲之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選自《晉書?王羲之列傳》)【注釋】①姥(mǔ):老婦。②篚(fěi)幾:篚木矮桌。③真草:楷書,草書。④抗行:抗衡,并行,相當。⑤耽:沉溺,沉迷。
          (1)下列句中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善鳴,求市未能得善:擅長(善于)
          B.遂攜新友命駕就觀就:前往(去,到,靠近)
          C.籠鵝而歸籠:籠子
          D.使人耽之若是使:假使(假如,如果)
          (2)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正確的是
          B
          B

          句子: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
          A.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
          B.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
          C.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
          D.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
          (3)將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錯誤的是
          B
          B

          A.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
          譯文:老太太聽說王羲之要來,把這只鵝烹調好,用來招待他。
          B.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
          譯文:王羲之前往看鵝,心情很高興,堅持要求拿到市場上賣了。
          C.羲之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
          譯文:王羲之的書法被世人看重,都是這類情況(或:諸如此類的情況很多)
          D.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譯文:東漢張芝臨池學寫字,池水都變成黑色。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

          A.王羲之是中國古代杰出的書法家,被稱為“書圣”。王羲之《蘭亭集序》帖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最燦爛的瑰寶,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B.會稽—位孤老太太養了一只叫聲很好聽的鵝,王羲之想買沒買成,帶著親友駕車前往觀賞,鵝卻被殺了,他為此難過了一整天。
          C.王羲之喜歡鵝,山陰道士養的鵝他很喜歡,便替道士寫了一遍《道德經》,換他的鵝。
          D.王羲之到一學生家去,用一半楷書,一半草體,在學生家的篚木矮桌留下墨寶,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

          【答案】C;B;B;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5/27 14:0:0組卷:10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孫叔敖者,楚之處士也。虞丘相進之于楚莊王以自代也。三月為楚相,施教導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秋冬則勸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樂其生。
                  莊王以為幣輕,更以小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業。市令言之相曰:“市亂,民莫安其處,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幾何頃乎?”市令曰:“三月頃。”相曰:“罷,吾今令之復矣。”后五日,朝,相言于王曰:“前日更幣,以為輕。今市令來言曰:‘市亂,民莫安其處,次行不定。’臣請遂令復如故。”王許之,下令三日而市復如故。
                  楚民俗好庳車。王以為庳車不便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數下,民不知所從,不可。王必欲高車,臣請教閭里使高其梱。乘車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數下車。”王許之。居半歲,民悉自高其車。
            (選自《史記?循吏列傳》)[注釋]①和合:和睦同心。②禁止:有禁則止,聽從命令的意思。③春夏以水:春夏時節借河水上漲使采伐的林木順流而下運出去。④幾何頃:有多久。⑤庳車:矮車,車的底座低。⑥梱:門檻。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施教民,上下和合(引導)
            B.半歲(過了)
            C.百姓不便,皆其業(放棄)
            D.民皆其生(快樂)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三月楚相 身死而不受
            B.王為庳車不便馬 頭搶地爾
            C.虞丘相進之楚莊王 先生坐!何至
            D.下令三日市復如故 出淤泥不染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市亂,民莫安其處,次行不定。
            ②王以為庳車不便馬,欲下令使高之。
            (4)結合文中材料,用自己的話對孫叔敖為政作簡要評價。

            發布:2024/12/26 23:0:1組卷:15引用:2難度:0.5
          • 2.閱讀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題。
            【甲】富貴不能淫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乙】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面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天下熄:指戰爭停息,天下太平。
            B.子未學禮乎?丈夫之也。 冠:行冠禮。
            C.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錯意:在意。
            D.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 徒跣:赤腳走在路上。
            (2)下面對文中句子的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一定要恭敬、小心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
            B.得志,與民由之——得志的時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C.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大王給與恩惠,用大的交換小的,很好。
            D.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雖然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但又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呢?
            (3)下面對兩篇文章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甲乙兩文的出處不同。甲文出自《孟子》,孟子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派的又一位大師,被推尊為“亞圣”,《孟子》是記錄孟子的言論、活動的著作;乙文出自《戰國策?魏策》,《戰國策》是西漢劉向根據戰國時期史料整理編輯的。
            B.甲乙兩文的內容不同。甲文是討論“何謂大丈夫”的問題。孟子針對景春的觀點,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標準。乙文寫的是安陵君面對強泰企圖用“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政治騙局,而派唐雎出使秦國一事,表現了安陵君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和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精神。
            C.甲乙兩文的寫作方法不同。甲文用的是議論文的筆法,先就景春提出的“大丈夫”的錯誤觀點進行反駁,孟子在此基礎上提出“大丈夫”的三個標準;乙文用的是小說的筆法,先交代唐雎出使秦國的背景和原因,再寫他出使秦國,和秦王作斗爭的經過,最后取得了勝利。
            D.甲乙兩文都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在孟子看來,“大丈夫”具有不為富貴、貧賤、威武這些外部的因素所迷亂、動搖和屈服的氣概,唐雎也具有勇敢、責任和擔當的國士情懷,這些意志和精神我們都應該發揚光大。

            發布:2024/12/19 1:30:1組卷:202引用:4難度:0.7
          • 3.木蘭從軍
                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因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 少年皆次當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數建奇功。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余觀夫木蘭從軍之 事,因益信。
            題木蘭廟
            唐?杜牧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①。
            【注釋】:①明妃:王昭君,為維護漢匈關系,出塞和親,嫁給匈奴單于呼韓邪。
            (1)聯系已有積累,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詞語已有詞語積累
            ①長而
             
            求精 
            ②木蘭易男裝
             
            奔倚其下(蒲松齡《狼》)
            鞍馬
             
            愿為鞍馬(《木蘭詩》)
            黑山
             
            關山若飛(《木蘭詩》) 
            (2)借助工具書,解釋下表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詞語古代漢語詞典義項(部分)
            習騎
             
            ①數量少,缺少。②消減,減少。③年幼,年輕。
            ②木蘭乃男裝
             
            ①換。②改變。③容易。
            黃河
             
            ①逆水流而上。②面向,向著。
            十有二年
             
            ①凡是。②總共,一共。③平凡,平常。
            (3)根據下面句子的意思,給句子斷句。(限斷 2 處)
            值 可 汗 點 兵 因 其 父 名 在 軍 書 與 同 里 諸 少 年 皆 次 當 行。
            (4)如何理解詩句“彎弓征戰作男兒”?結合《木蘭從軍》內容,簡要概述。
            (5)詩、文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發布:2024/12/26 19:30:1組卷:22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