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海洋碳匯是指海洋生物及海洋活動直接或間接匯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海洋中的方式和能力。海岸帶的海草床、紅樹林和鹽沼《海水呈堿性》等生態系統能夠捕獲和儲存大量的碳,并將其永久埋藏在海洋沉積物里,從而成為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匯場所之一。
          簡述海岸帶的海洋碳匯方式以及提高和維持其海洋碳匯能力的措施。

          【答案】海洋植物(海草、紅樹林)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鹽沼堿性海水對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的中和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淺海沉積環境對陸地和海洋中產生的生物碳的沉積作用儲存二氧化碳。措施:合理擴大海草床、紅樹林、鹽沼面積,增加物種多樣性;有效截留污染物,防止海水養殖污染;加強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建立陸地緩沖區,加強現有濱海濕地的保護。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2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據史料記載,遼河的主河道入海口有不斷西遷的過程,1909年前遼河水曾經大遼河入海;后因洪水,大部分河水改經現遼河入海;1958年人們修建水利工程將流向大遼河的河汊封閉,上游河水全部流向現遼河。
            潮汐是海水的一種周期性漲落現象,漲潮時海水向上爬升,流速較慢;落潮時流速比漲潮時大的多。遼河口的潮間帶景觀獨特,除了生長著一望無際的鹽地堿蓬,還有一種潮汐造就的美景-“潮汐樹”。“潮汐樹”是由發育在海灘上的潮溝組成,潮溝類似河流的坡面沖溝,其形狀如樹,主干朝向海洋,樹枝狀分權朝向陸地。成規模、可觀賞的“潮汐樹”景觀目前僅存在于遼河口一帶。近年來油井鉆臺和漁業養殖不斷蠶食著河口的潮灘。
            圖1示意遼河口海岸線的變遷狀況。圖2為遼河口的“潮汐樹”景觀。

            (1)分析該地潮灘形成的自然原因及1945-1979年增長快的主要原因。
            (2)簡述“潮汐樹”的形成過程。
            (3)請就該地區“潮汐樹”景觀的保護提出合理化建議。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10引用:1難度:0.5
          • 2.紅樹林根系發達,喜濕、耐鹽堿、抗風浪,有“海岸衛士”之稱。紅樹林與珊瑚礁一樣都是“陸地建造者”。近年來,廣西北部灣沿岸的紅樹林面積減少了10%,引起了政府的極大關注。
            (1)分析紅樹林在促淤造陸中的作用。
            (2)簡述我國保護紅樹林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發布:2024/8/8 8:0:9組卷:3引用:4難度:0.5
          • 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東山島位于福建省東南部,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屬基巖大陸島。“風動石”,是當地標志性景觀,狂風吹來時巨石搖晃不定,但又不會倒下,故名“風動石”。據專家鑒定巖體屬于花崗巖類。
            材料二:東山島氣候資料。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均溫(℃) 14 15 17 20 22 25 28 27 26 17 16 14
            降水(mm) 20 40 100 180 200 310 210 260 160 40 25 20
            材料三:紅樹是一種適合在沿海灘涂種植的樹種。目前,東山島利用獨特的地理環境種植開發出-林漁復合模式,將漁業與林業生產結合起來,減輕灘涂和水體養殖帶來的有機質負荷,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材料四:砂質海岸物質來自巖石風化和河流沉積。隨著海岸侵蝕、人工采砂、修建人工海岸等人類活動影響,砂質海岸線長度不斷減少,歷史上東山島秋冬風沙頻繁,生態環境惡劣,是有名的“飛沙灘”。新中國成立后,政府大量引進原澳大利亞的木麻黃,徹底解決了風沙之患,使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從內外力角度簡要說明“風動石”景觀形成原因。
            (2)簡析東山島砂質海岸減少的原因。
            (3)簡述“林漁復合模式”的生態意義,及其今后可持續發展可采取的措施。
            (4)從氣候角度分析該地秋冬季節風沙頻繁的原因,并推測木麻黃的主要生長習性。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4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