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昔楊介夫①謂其子用修②曰:“爾有一事不如我,爾知之乎?”曰:“大人③為相,位冠群臣之上,此慎之所不如也。”曰:“非也。”曰:“大人為相,三歸而為鄉人創大利三焉,此慎之所不如也。”曰:“非也。”曰:“天子南征,大人居守④,政事取決,如伊尹、周公⑤之攝,此慎之所不如也。”曰:“非也。”“敢問慎之所不如者何事?”楊公笑曰:“爾子不如我子也。”
唐子⑥曰:“鄙哉!楊公之語其子也。多⑦其子之為狀元,而又有望其孫,請為更之。謂其子曰:‘慎乎,爾知爾之不如我乎?君子之道,修身為上,文學⑧次之,富貴為下。茍能修身,不愧于古之人,雖終身為布衣,其貴于宰相也遠矣。茍能修身,不愧于古之人,雖老于青衿⑨,其榮于狀元也遠矣。我之教子,僅得其次;爾之教子,且不如我,我復何望哉!’”
(節選自《潛書》)【注釋】①楊介夫:明代政治家楊廷和,字介夫。②用修:楊慎,字用修,楊廷和之子。③大人:對長輩的尊稱。④居守:特指皇帝出征時,重臣鎮守京都或行部。⑤伊尹、周公:都是商周時期輔佐君王治理國家的賢臣。⑥唐子:唐甄,明末清初思想家。⑦多:贊美。⑧文學:古代文獻經典。⑨青衿:學子之服。后稱讀書人為“青衿”。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①三歸而為鄉人創大利三焉 回家,回到家鄉。回家,回到家鄉。
②楊公之語其子也 對……說,告訴。對……說,告訴。
③雖終身為布衣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錦繡,故稱“布衣”。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錦繡,故稱“布衣”。
④我復何望哉 又。又。
(2)請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爾有一事不如我,爾知之乎?
②茍能修身,不愧于古之人。
(3)唐子為什么認為楊介夫“鄙哉”?
(4)請根據選文與《誡子書》一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我們應該怎樣“修身”。
【答案】回家,回到家鄉。;對……說,告訴。;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錦繡,故稱“布衣”。;又。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13 8:0:9組卷:4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