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咱們老祖宗們總結下來的一句養生諺語。其意思是勸人們春天不要急于脫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剛見冷就穿得太多,適當地捂一點或凍一點,對于身體的健康是有好處的。其中蘊含的生物學道理與人體體溫調節密切相關,如果體溫太高或太低,都會使人體生理功能受到損害。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春捂”時人體散熱 等于等于產熱(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不會不會(填“會”或“不會”)使人體體溫升高,而且還能幫助人們抵御初春時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大的節氣特點。否則過早的脫掉棉衣,一旦氣溫下降就會難以適應,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而入,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春季傳染病。
(2)春秋季感冒多發,感冒引起的體溫升高、持續發熱均會使體液減少,出現口渴等缺水癥狀,此時我們就會有主動飲水的行為,該過程中有多種信息分子參與人體水平衡的調節,如神經遞質和 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對于健康的機體而言,輕微的缺水狀態下內環境中抗利尿激素濃度仍保持相對穩定,這是因為當人體飲水不足時,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濃度會 升高升高,其中抗利尿激素是由 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分泌的,垂體垂體釋放,作用于 腎小管和集合管腎小管和集合管,使得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但由于負反饋調節的存在,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濃度依然能保持相對穩定。
(3)“秋凍”的感覺是在 大腦皮層大腦皮層形成的。在寒冷的環境中,人體會通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兩種方式調節以維持體溫恒定,該過程中體內 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代謝增強,產熱增加。
(4)“秋凍”也要因人而異。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是不適宜‘秋凍’的。這是因為深秋季節氣溫變化大,這種變化多端的天氣會使人的皮膚、皮下組織血管 收縮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 升高升高。嚴重時還會導致冠心病患者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癥狀,甚至還會使血管脆裂發生中風,引起偏癱,甚至危及生命。
【考點】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協調——體溫調節.
【答案】等于;不會;抗利尿激素;升高;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垂體;腎小管和集合管;大腦皮層;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收縮;升高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2引用:2難度:0.7
相似題
-
1.下列關于體溫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體在寒冷環境中,產熱和散熱均比在炎熱環境中快 B.人體在安靜時,只能由內臟組織代謝來釋放熱量 C.物理散熱過程都發生在體表,所以皮膚是唯一的散熱器官 D.在寒冷的刺激下,皮膚溫度感受器產生反射性的血管舒張反應 發布:2024/12/31 4:30:1組卷:6引用:2難度:0.7 -
2.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帶的一種非冬眠小型哺乳動物。如圖為持續寒冷刺激下布氏田鼠體內褐色脂肪組織細胞(BAT細胞)產熱過程示意圖。回答有關體溫調節的問題:
(1)圖中去甲腎上腺素作為
(2)據圖可知布氏田鼠體內褐色脂肪組織細胞(BAT細胞)內的甲狀腺激素和
(3)綜合分析,布氏田鼠在寒冷環境中體溫調節過程中需要發布:2024/12/31 5:30:3組卷:1引用:2難度:0.6 -
3.人體處于高溫環境時會發生一系列反應,以維持正常的生理代謝。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減少 B.由于溫度高,有氧呼吸酶失活,此時身體供能主要靠無氧呼吸 C.因氣溫過高,機體將通過大量的排汗增加散熱、調節體溫 D.該過程涉及神經、體液調節 發布:2024/12/31 5:0:5組卷:3引用: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