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一種重要的農作物,研究者通過多種育種技術來提高水稻的產量。

(1)水稻種植區域廣泛,同一品種在不同生態區域產量差異明顯。研究發現作物品種的表型(P)是其基因型(G)、環境效應(E)及基因型與環境之間的互作效應(G×E)共同作用的結果,即P=G+E+G×E。G×E的大小反映了基因型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程度的高低,G×E較小的品種一般適應種植的區域 較大較大(填“較大”或“較小”)。表觀遺傳是G×E效應的一種體現,是指基因的 堿基序列堿基序列保持不變,但影響基因 表達表達,導致表型發生可遺傳變化的現象。
(2)水稻稻穗的大小會影響水稻產量。研究人員獲得了稻穗為大穗的單基因純合突變體1和突變體2,其稻穗顯著大于野生型。將突變體1和突變體2分別與野生型水稻雜交,獲得的F1的稻穗大小與野生型相同,說明大穗為 隱性隱性 (填“顯性”或“隱性”)性狀。為了研究兩突變基因的關系,將突變體1和突變體2雜交,若子代表現為大穗,說明突變體1和突變體2的突變基因的關系是 AA(選填“A、等位基因;B、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C、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
(3)進一步研究發現突變基因為A基因,并對野生型和突變體1的A基因進行測序,結果如圖1。據圖可知,由于堿基對的 替換替換使突變體1的A基因突變,其指導合成的mRNA上的堿基為 UAGUAG的終止密碼子提前出現,肽鏈變短,最終導致蛋白質的 空間結構空間結構改變,功能異常。
(4)A基因表達一種甲基轉移酶,可通過催化染色體中組蛋白的甲基化來影響F基因的表達,F基因是稻穗發育的主要抑制基因。研究者進一步做了如圖2所示檢測,據圖解釋突變體大穗出現的成因:突變體由于A基因突變,導致A蛋白功能異常,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改變(或降低),F基因表達水平下降,對稻穗發育的抑制作用降低,出現大穗現象突變體由于A基因突變,導致A蛋白功能異常,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改變(或降低),F基因表達水平下降,對稻穗發育的抑制作用降低,出現大穗現象。
【考點】表觀遺傳.
【答案】較大;堿基序列;表達;隱性;A;替換;UAG;空間結構;突變體由于A基因突變,導致A蛋白功能異常,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改變(或降低),F基因表達水平下降,對稻穗發育的抑制作用降低,出現大穗現象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8/8 8:0:9組卷:5引用:1難度:0.4
相似題
-
1.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轉移酶的作用下,在胞嘧啶上結合一個甲基基團,但胞嘧啶仍能與鳥嘌呤互補配對。DNA甲基化若發生在啟動子區域會導致該基因不能轉錄,且這種變化是可遺傳的。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h2>
A.DNA甲基化轉移酶的合成是在細胞核中完成的 B.DNA甲基化若發生在啟動子區域可能會影響RNA聚合酶與啟動子結合 C.甲基化改變了DNA分子的化學元素組成和堿基中嘌呤的比例 D.DNA甲基化使DNA的堿基序列發生改變從而導致生物性狀發生改變 發布:2024/12/30 21:30:1組卷:17引用:3難度:0.7 -
2.下列有關表觀遺傳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h2>
A.吸煙者精子中的DNA甲基化水平明顯升高,這說明發生了基因突變 B.DNA甲基化可在不改變基因堿基序列的前提下實現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C.基因型相同的同卵雙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異可能與表觀遺傳有關 D.DNA甲基化屬于表觀遺傳,發生了甲基化的DNA不一定能傳遞給后代 發布:2024/12/30 23:30:2組卷:4引用:4難度:0.6 -
3.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堿基被添加甲基基團,此種變化不影響DNA中堿基的排列順序,但會影響基因的表達,對細胞分化具有調控作用。基因啟動子區域被甲基化后,會抑制該基因的轉錄,如圖所示。研究發現,多種類型的癌細胞中發生了抑癌基因的過量甲基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DNA甲基化阻礙RNA聚合酶與起始密碼子結合從而調控基因的表達 B.抑癌基因過量甲基化后可能會導致細胞不正常增殖 C.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遺傳信息發生改變,從而使生物的性狀發生改變 D.癌細胞容易轉移與其細胞膜上糖蛋白增多有關 發布:2024/12/19 3:30:1組卷:6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