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何日再擎豆面燈
吳長海 ①正月十五的前一天,母親就開始忙活了。擦洗揉面、搟面用的案板,晾曬蒸燈、裝燈用的竹屜、笸籮,將燈芯草稈剪成比火柴棒略長的小段,當然不會忘記碾磨做窩頭燈用的豆面。這一切,只待十五捏燈、蒸燈、點燈,隆重地過節。
②捏面燈是燈節的頭等大事。吃完早飯,母親就開始和面了。因摻雜了豆面,和面需調配好面、水的比例,把握好力道。軟了燈腳站不住,硬了燈口易開裂。母親將面和得軟硬剛好,就開始在案板上搓揉一陣,然后分成大小不一的面團。母親先給我們姐弟捏生肖燈,小猴、小狗、小牛,惟妙惟肖。我們姐弟開心地捧走各自的生肖燈,去精心打扮一番,用綠豆當眼,用紅紙貼嘴,把背上的凹槽弄得更凹一些。
③家里有兩個糧園,母親會捏上兩盞龍燈。面團就像橡皮泥,聽話、乖巧,母親先是搓一個比拇指稍粗的長條,在長條一端捏出高昂的龍頭,捏著另一端在龍頭下繞上幾圈,盤龍的雛形就出現了。用剪刀小心地剪出參差的鱗角,用紅豆做好眼珠,再在后背上添個凹槽,龍燈即大功告成。家里有牛,還需捏盞石槽燈。家里有了拖拉機,還需捏盞四輪燈。母親按照自己喜歡的造型,即興捏燈。最后捏的是碗燈,又稱窩頭燈。碗燈比吃飯的碗略小,碗沿上會捏出一圈褶子,像花瓣。碗燈會做上幾十盞,母親說燈多吉祥。母親把生活經驗、審美情趣、美好心愿揉進面里,升華為一種藝術。
④面燈捏完,就準備生火蒸燈了。母親在大鐵鍋里加上水,把炭化變黑卻依然結實的竹屜放進鍋里,在上面覆蓋一層白紗布,然后把面燈一一放進鍋里。兩盞龍燈放中間,周圍擺上生肖燈、窩頭燈,呈現出眾星拱“龍”之勢。面燈擺放完畢,母親蓋上用細高粱稈做的鍋蓋。為防止鍋蓋變形,熱氣跑散;母親在鍋蓋上面壓兩塊青磚,一個黃盆,黃盆里再裝一瓢冷水。然后,母親從鍋后轉到灶口,拉動風箱,添加木柴。【A】火苗在鍋底歡快地舞蹈,風箱在鍋畔“呼啦呼啦”地伴奏,熱氣慢慢從鍋蓋上升騰,我們姐弟紅著小臉猜著誰的燈最漂亮。這樣的畫面怎一個溫馨了得!這煙火的人間多么溫馨祥和!
⑤待黃盆里的水變熱,那熟悉的饃香襲來。母親就熄火、洗手,吩咐我們姐弟取來笸籮、饃筐。母親掀開鍋蓋,將受熱膨脹擠成堆的碗燈、龍燈依次分開。取出。龍燈、碗燈放進大笸籮,端到水缸上;生肖燈放進小饃筐,端到案板上。我們姐弟圍著燈,品頭論足,談笑風生。
⑥面燈冷卻,天已將黑。母親提來豆油,倒進面燈的凹槽。將準備好的草稈插進凹槽,用一根紅薯粉絲做導火索,將面燈一一點亮,把燈身照得通透金黃,所以豆面燈又稱“金燈”,寓意喜慶富貴吉祥。母親擎著龍燈在小麥囤、玉米囤周圍照照,母親說:“龍燈照過,龍王會保佑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囤尖倉滿。”母親讓我擎著石槽燈,去牛棚照照四壁,說這樣牛兒會膘肥體壯早生牛犢。讓弟弟擎著四輪燈,去車棚照照,說這樣會日行千里順利平安。我們很聽母親的話,也擎著燈照照自己的眼,這樣會心明眼亮,學習進步,幸福成長……
⑦面燈照一圈后,芯將盡,光漸弱。換根草稈添點油,燈火旺盛依舊。擎著碗燈走出家門,和小伙伴玩耍。有“壞”叔叔挑逗幼童:“快看快看,你燈下有只漂亮的蝴蝶。”幼童欣喜,著急翻燈查看,油灑落下來。笑聲飄蕩,其樂融融。村里村外,到處是擎著面燈游走的孩童。
⑧燈火搖曳,映照著稚嫩的臉龐,孩子手里揮舞出星星點點的軌跡點綴著元宵的夜晚,快樂的、純粹的印記就這樣刻在了記憶深處,傳承著節日的習俗,歷久彌新,萬家燈火閃耀著人間不滅的熱望。
⑨正月十五擎面燈的快樂,浸入骨髓,伴我長大成人。十八歲后,我去遠方為生計奔波,為夢想打拼,【B】再也沒有在家鄉歡度元宵,自然再也沒有擎過豆面做的燈盞。又是一年元宵節,站在城市的陽臺上,目光掠過森森海波,繞過綿綿遠山,恍若看到如豆的燈火閃爍。那是白發蒼蒼的父母為后輩點亮的不滅的燈盞。
(選自學習強國平臺2023.02.05,有刪改)(1)文章圍繞“豆面燈”寫了哪些情節?請參照范例填空。
捏豆面燈——①蒸豆面燈蒸豆面燈——取豆面燈——②點豆面燈點豆面燈——③擎豆面燈擎豆面燈——④念豆面燈念豆面燈
(2)小語認真閱讀了本文,對【A】【B】兩處做了讀書摘抄筆記,請按要求為她的筆記補上批注。
讀書摘抄筆記 | 批注 |
【A】火苗在鍋底歡快地舞蹈,風箱在鍋畔“呼啦呼啦”地伴奏。 | 小語批注:這個句子寫得精妙。 具體而言:【A】 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了火苗、風箱以人的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母親蒸豆面燈時火燒得正旺的情景,也烘托了姐弟倆對豆面燈的滿心期待和快樂心情。 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了火苗、風箱以人的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母親蒸豆面燈時火燒得正旺的情景,也烘托了姐弟倆對豆面燈的滿心期待和快樂心情。 |
【B】再也沒有在家鄉歡度元宵,自然再也沒有擎過豆面做的燈盞。 | 小語批注:這個句子很有味道,但要怎樣安排它的朗讀重音和語氣呢? 具體而言:【B】 兩個“再也沒有”讀重音,朗讀語氣應“氣沉聲緩”,強調了作者長大后為生計奔波、為夢想打拼而離開家鄉,難以回家鄉過元宵節、擎豆面燈的無奈傷感之情。 兩個“再也沒有”讀重音,朗讀語氣應“氣沉聲緩”,強調了作者長大后為生計奔波、為夢想打拼而離開家鄉,難以回家鄉過元宵節、擎豆面燈的無奈傷感之情。 |
D
D
A.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B.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C.最喜小二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D.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李清照《漁家傲》)
(4)小語想將本文作為課本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拓展閱讀材料,你覺得合適嗎?請根據單元導語和目錄,結合本文說說理由。
單元導語 | 目錄 |
民俗是民間流行的習俗、風尚,是由民眾創造并世代傳承的民間文化。本單元的課文,或表現各地風土人情,或展示傳統文化習俗。我們能夠從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風情畫卷,感受到多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價值和意義。 | 1 社戲/魯迅 2回延安/賀敬之 3安塞腰鼓/劉成章 4燈籠/吳伯簫 |
【答案】蒸豆面燈;點豆面燈;擎豆面燈;念豆面燈;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了火苗、風箱以人的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母親蒸豆面燈時火燒得正旺的情景,也烘托了姐弟倆對豆面燈的滿心期待和快樂心情。;兩個“再也沒有”讀重音,朗讀語氣應“氣沉聲緩”,強調了作者長大后為生計奔波、為夢想打拼而離開家鄉,難以回家鄉過元宵節、擎豆面燈的無奈傷感之情。;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8/2 8:0:9組卷:41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臘八粥》)本文通過對人物的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等的描寫,表現了“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發布:2025/3/13 3:30:1組卷:26引用:3難度:0.0 -
2.課外閱讀。
渴望 曉萌今年過生日,他渴望得到一輛滑板車。街上的孩子們好多人都有。男孩子們湊到一塊兒會比賽,滑得最快最溜的那個,就是大家心中的英雄啊!
生日前三天,曉萌就開始為自己的禮物作謀劃。他給爸爸詳盡描繪了一個人蹬上滑板車之后的愉快感覺。然后,他在作業本的反面盡可能準確地畫出一輛滑板車的圖形。最后呈上的是一張價格調查表,上面開列著每個商場出售的滑板車的不同品牌、不同質地以及不同價格的清單。爸爸聽完后,只是說一句:上學吧。曉萌愣了半天,也沒想明白爸爸的話是什么意思。
生日前一天,沒見到爸爸的任何動靜。為保險起見,他把那張滑板車價格調查表拿出來,用黑筆描得粗粗的,先擱在爸爸的枕頭邊,又用醬菜瓶壓在桌子上,最后拿糨糊粘在冰箱把手上。曉萌心里想,爸爸肯定會看見的。
可是生日那天,早晨起床以后,曉萌徹底傷心了,因為爸爸什么也沒有買。曉萌在家里垂著頭站了好久。然后他背上書包,出門上學去了。
(1)曉萌今年過生日渴望得到一輛滑板車的理由是
(2)生日前三天,曉萌為自己的禮物做了哪些方面的謀劃?想一想,在文中用“ ”畫出來
(3)第3段中畫橫線放、擱、壓、粘三個動詞表現了曉萌
(4)《渴望》想告訴讀者的是什么?說說你的理解。發布:2025/3/13 4:0:1組卷:6引用:1難度:0.0 -
3.課內閱讀。
……總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樣子了,但他卻沒想到今日粥的顏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兒還同時想起染缸里的臟水。
“棗子同赤豆擱多了。”媽媽解釋的結果,是撿了一枚大得特別嚇人的赤棗給了八兒。
雖說是棗子同飯豆擱得多了一點兒,但大家都承認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1)八寶粥的顏色是
(2)媽媽做的八寶粥好吃嗎?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用“ ”畫出來。
(3)結合課文想一想,作者詳寫的是發布:2025/3/13 3:30:1組卷:7引用:1難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