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問題。
抗戰十四年,修改有深意
記者日前從教育部獲悉,2017年春季教材將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
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以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強調“九一八事變”后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后貫通的整體,并要求在課程教材中予以系統、準確的體現。
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的“十四年抗戰”概念,主要是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至“七七事變”之前東北軍民的六年抗爭也包含在了“抗日戰爭”這一歷史概念中。
這一修改可以說是對抗戰問題認識的巨大進步,也更為符合歷史事實。“九一八事變”不僅標志著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標志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者的開始。首先,中國抗戰第一槍在1931年沈陽北大營就已經打響;第二,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30萬東北抗日聯軍在1931年至1937年之間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抵抗,付出了大量犧牲。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在1931年至1937年間,中國共產黨滿洲省委就在積極部署抵抗,9月19日還發表抗日宣言,東北義勇軍在共產黨領導下壯大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發動廣大民眾參加抗戰。在此期間,國民黨方面也有東北軍余部繼續進行對日抗戰,還有十九路軍參加的淞滬抗戰也屬于其中的一部分。確立“十四年抗戰”,無疑有利于全面有效還原我國當年抗日戰爭的基本歷史事實。有助于消除此前人們在認識上的混亂,同時更是對歷史真實的尊重。
14年抗戰史能夠最大程度地將為爭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犧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疇中來,這更是對民族脊梁、抗戰英靈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8年抗戰不能將為民族而戰的大量英烈包含在內,特別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義勇軍、東北抗日聯軍,他們在最艱苦的環境中流血犧牲,“南有楊靖宇,北有趙尚志”,世界聞名,特別是我們的國歌就是義勇軍進行曲。這些不被算作抗戰歷史,是極大的不公。東北軍民對抗日戰爭的巨大付出應該得到重視。這是對所有為抗日犧牲仁人志士的最大敬畏和尊重。
這一新的歷史界定,也粉碎了一些海外勢力扭曲“8年抗戰”與“14年抗戰”之間有機聯系,排他獨斷地抹殺中國共產黨作為民族中流砥柱的不良居心。在國際上長期存在著一種歷史偏見,對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當中的重要歷史地位嚴重認識不足。英國歷史學家米特在《被遺忘的盟友:中國抗日戰爭》一書中對這種偏見也提出過批評。14年抗戰史的正名,有助于喚醒國際認知,進一步敦促各界繼續接近歷史真實,公允面對中國人民做出的重大犧牲。
同時,14年抗戰史的書寫,也有助于國內國際抗戰史研究領域能夠更好地進行對接。譬如日本著名學者江口圭一與家永三郎等,都將中國抗日戰爭起點定位于1931年。這樣的呼應是對日本國內勇于正視歷史、反省罪行的有識之士的一種肯定,有助于警醒各國牢記歷史、珍惜和平。
(《人民日報》2017年01月12日09版,有刪改)【相關鏈接】
①在中國抗日戰爭歷史中,8年抗戰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的全面抗戰;14年抗戰則是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開始的抗戰,包含了局部抗戰和全面抗戰兩個階段。——(來自騰訊網)
②中國人民的抵抗從1931年開始就沒停止過。東北的抗戰不僅是東北人民對日本侵略者的抵抗,更是中華民族持續不斷、不屈不撓的抗爭,都應該計入抗戰的史冊。這一時間跨度的增加,是對中國人民連續一貫、脈絡清晰的抗戰歷史的一種恢復和升華,“14年抗戰”這個概念更具有科學性、歷史性、原則性與現實性。——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湯重南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CC
A.中國人民的抵抗從1931年開始就從沒停止過,“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開始反抗侵略、中華民族開始進行不屈不撓抗戰的重要標志。
B.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原因之一就是這一概念更具有科學性、歷史性、原則性與現實性
C.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一做法充分說明了東北軍民抗戰斗爭對我們整個民族崛起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D.此次教育部要求修改此前一直沿用的“8年抗戰”,而代之以“14年抗戰”,這一歷史概念的修改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CAC
A.“十四年抗戰”,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開始的“全面抗戰”,事實上,從“九一八事變”開始,東北軍民已進行了長達6年的局部抗戰。
B.國際抗戰史研究領域有關中國的抗戰部分一直以來都采用的是“14年抗戰史”的說法,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也可以與之吻合對接。
C.“南有楊靖宇,北有趙尚志”,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義勇軍、東北抗日聯軍,對抗日戰爭的巨大付出應該得到重視和尊重。
D.英國歷史學家米特對國際上長期存在著的扭曲中國“8年抗戰”與“14年抗戰”之間有機聯系的歷史偏見提出了批評。
E.著名學者江口圭一與家永三郎和日本國內一些勇于正視歷史、反省罪行的有識之士,都將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定位于1931年。
(3)教育部要求教材修改全面落實“14年抗戰”有哪些重大意義?請加以概括。
【考點】內容理解概括.
【答案】C;A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8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臘八粥》)本文通過對人物的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等的描寫,表現了“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發布:2025/3/13 3:30:1組卷:26引用:3難度:0.0 -
2.課外閱讀。
渴望 曉萌今年過生日,他渴望得到一輛滑板車。街上的孩子們好多人都有。男孩子們湊到一塊兒會比賽,滑得最快最溜的那個,就是大家心中的英雄啊!
生日前三天,曉萌就開始為自己的禮物作謀劃。他給爸爸詳盡描繪了一個人蹬上滑板車之后的愉快感覺。然后,他在作業本的反面盡可能準確地畫出一輛滑板車的圖形。最后呈上的是一張價格調查表,上面開列著每個商場出售的滑板車的不同品牌、不同質地以及不同價格的清單。爸爸聽完后,只是說一句:上學吧。曉萌愣了半天,也沒想明白爸爸的話是什么意思。
生日前一天,沒見到爸爸的任何動靜。為保險起見,他把那張滑板車價格調查表拿出來,用黑筆描得粗粗的,先擱在爸爸的枕頭邊,又用醬菜瓶壓在桌子上,最后拿糨糊粘在冰箱把手上。曉萌心里想,爸爸肯定會看見的。
可是生日那天,早晨起床以后,曉萌徹底傷心了,因為爸爸什么也沒有買。曉萌在家里垂著頭站了好久。然后他背上書包,出門上學去了。
(1)曉萌今年過生日渴望得到一輛滑板車的理由是
(2)生日前三天,曉萌為自己的禮物做了哪些方面的謀劃?想一想,在文中用“ ”畫出來
(3)第3段中畫橫線放、擱、壓、粘三個動詞表現了曉萌
(4)《渴望》想告訴讀者的是什么?說說你的理解。發布:2025/3/13 4:0:1組卷:6引用:1難度:0.0 -
3.課內閱讀。
……總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樣子了,但他卻沒想到今日粥的顏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兒還同時想起染缸里的臟水。
“棗子同赤豆擱多了。”媽媽解釋的結果,是撿了一枚大得特別嚇人的赤棗給了八兒。
雖說是棗子同飯豆擱得多了一點兒,但大家都承認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1)八寶粥的顏色是
(2)媽媽做的八寶粥好吃嗎?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用“ ”畫出來。
(3)結合課文想一想,作者詳寫的是發布:2025/3/13 3:30:1組卷:7引用:1難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