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2022年7月30日,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開館,至今已一年有余。你前往參觀后,撰寫了一篇探訪筆記,向同學們推介這處北京文化新地標。現在你對筆記文稿進行修改。
          (1)老師建議將“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探訪筆記”作為副標題。據此,你擬定筆記的主標題為“看見版本里的中國”,并用正楷字體寫在橫線上。
                         ——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探訪筆記第一部分 國家版本館布局      中國國家版本館被稱為“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是集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美術館、展覽館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機構,承擔著培根續脈的文化功能。建設版本館,是著眼未來的深遠考量。為了保障古代典籍的安全,中國國家版本館按照“一總三分”的模式,在中央總館(文瀚閣)之外,另設西安分館(文濟閣)、杭州分館(文潤閣)、廣州分館(文沁閣)作為異地災備館。四地四館,分布在神州大地的東西南北,保藏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既各有側重、各具特色,又遙相呼應、渾然一體,共同形成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時代表達。
          (2)檢查文段時,你對加點詞的讀音或書寫有疑惑。下列選項中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C
          C

          A.因為表達的是“考慮,思量”的意思,所以“考量”讀為“kǎo liàng”。
          B.因為表達的是“事物的標準樣式”的意思,所以“模式”中有錯別字。
          C.因為表達的是“把東西收存起來以免遺失或損壞”的意思,所以“保藏”讀為“bǎo cáng”。
          D.因為表達的是“完整不可分割”的意思,所以“渾然”中有錯別字。
          第二部分 中央總館概覽      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選址于北京城中軸線北延長線上、燕山腳下的青山綠水間。進入中央總館的正門,拾級而上,可依次行至文興樓、文華堂、文瀚閣這三大主體建筑。
                文興樓是整個中央總館的入口。正面的主題壁畫【甲】□山河攬勝□,主體圖像選擇了昆侖山脈、三山五岳等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名山大川。畫面上,云霧在崇山峻嶺間穿梭流動,朝陽與綿延千里的山川相互輝映,意境深邃、大氣磅礴。文華堂層高約13米,其設計主題為【乙】□國家書房□,是國家級版本陳列殿堂。十五組巨型紅木書柜環立四壁,柜中陳列著近四萬冊建國以來的精品出版物,書卷氣息分外濃厚。文瀚閣是中央總館建筑群的制高點,建筑形式借鑒敦煌莫高窟的九層樓,典雅莊重。閣內陳列著《四庫全書》《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等珍貴古籍出版物,彰顯出厚重的文化底蘊。
          (3)對文中【甲】【乙】兩處應該使用的標點符號,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B
          B

          A.《》 《》
          B.《》 “”
          C.“” 《》
          D.“” “”
          (4)你想弄清“書卷氣息”一詞的意思。《現代漢語詞典》“書卷”的詞條釋義是“書籍”。根據詞典釋義和文段語境,你認為“書卷氣息”在這里應當理解為
          帶給人那種沉靜、深邃、有思想的氣質。它是由廣博的知識和深邃的思考所形成的,是一種獨特的氣息
          帶給人那種沉靜、深邃、有思想的氣質。它是由廣博的知識和深邃的思考所形成的,是一種獨特的氣息

          第三部分 中央總館觀展      目前,中國國家版本館存有各類版本2500余萬冊/件,包括新中國成立以來各類出版物版本以及中華古籍、雕版拓片、碑帖家譜、錢幣郵票等,其中不乏《山海經全圖》《西樓蘇帖》等孤本,以及全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還有各種珍貴的陶器、玉器、青銅器,簡牘、絲帛、紙張,經書、史書、子集、文集,書法、繪畫、雕塑等,令人刮目相看。在這里,你能看到青銅器“何尊”,其銘文中的“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還有唯一一尊出土后未經人工修復的兵馬俑——來自秦始皇陵的跪射武士俑,仔細觀察,衣紋、發絲,甚至手掌上的紋路都還清晰可見。除此之外,館內還藏有帶著鮮明時代印記的糧票、布票,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書、報刊、磁帶等。站在中國國家版本館的樓堂里,站在一件件展品前,我仿佛聽到了中華文明近在咫尺的呼吸聲和氏族文化五千多年來的薪火相傳。
          (5)文段中“刮目相看”一詞使用欠妥,需要替換。下列詞語中最適合的一項是
          D
          D

          A.措手不及
          B.琳瑯滿目
          C.眉開眼笑
          D.目不暇接
          (6)文段中畫線的句子存在問題,請你加以修改。
          第四部分 感悟“版本”      我們該如何理解“版本”?版本,最初指同一書籍的不同印本,后來又指同一類事物在不同介質上的體現形態。所以,古今中外一切載有中華文明印記的各類資源,都可以稱為版本。簡而言之,版本就是記錄歷史印記、見證文明發展的“金種子”,立體呈現著中華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和基本走向。由此可知,版本館就是國家用來存放保管文明“金種子”的“庫房”。它                    是收藏展示、研究交流的重要窗口,                    是文腺賡續的傳世工程。
          (7)文中橫線處缺少關聯詞語,你認為最恰當的一項是
          A
          A

          A.不僅……更……
          B.因為……所以……
          C.與其說……不如說……
          D.雖然……但是……
          結束語 中國國家版本館禮贊      北倚燕山龍首,南臨京密通渠
                煌煌盛世,典藏大廈
                如洪鐘玉磬奏響時代之華章
                如巨椽大筆書寫記錄中華文明的每一行甘苦、每一段滄桑
                黑墨廉價,狼毫纖柔
                卻寫得碧血丹心,彪炳千秋
                版本展開歷史的卷軸
                我們隔空對望,相敘相守
                版本如倉儲粟粒,每一粒都是寶貴的精神食糧
                版本如窖藏老酒,                   
                版本如修架路橋,溝通四海古今的思想
                一份藏品,勾勒出一代人披荊斬棘的模樣
                民族血脈中同樣的信仰,照徹未來的方向
          (8)在“結束語”的小詩中,你想用三個比喻句來增強表達效果,請在橫線處將詩句補充完整。

          【答案】C;B;帶給人那種沉靜、深邃、有思想的氣質。它是由廣博的知識和深邃的思考所形成的,是一種獨特的氣息;D;A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9/26 10:0:2組卷:31引用:3難度:0.5
          相似題
          • 1.從備選詞語中選擇填空。
            漫步語文世界,才能欣賞到一幅幅理想的生活畫卷,這里,
             
            有重山那邊波濤喧囂的大海,
             
            有夾岸桃花引路的世外桃源,
             
            生活的理想如此光明美好,我們就沒有理由不為之努力奮斗。
            (備選詞語:只有,不僅,況且,可是,而且,既然)

            發布:2024/12/26 21:0:8組卷:307引用:3難度:0.7
          • 2.依次填入下面橫線上的關聯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我總是被這種聲音所纏繞,______我走到哪里,_________我睡得很沉,_________在睡夢中突然驚醒的時候,我______會突然想到是我應該回去的時候了。

            發布:2024/11/21 2:0:1組卷:442引用:7難度:0.7
          • 3.讀“死”書與讀“活”書
            蔣孔陽
                  讀“死”書好,還是讀“活”書好?看起來,自然是讀“活”書好。讀“活”書,可以聯系實際,可以活學活用,可以打開思路,可以進行創造……一些舉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學上的創造發明,莫不是來自讀“活”書,以及善于“活”讀書。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時間、地點和條件而定。我們現在談的是中學生的讀書。中學生剛剛開始人生的路,他們剛剛學會自己讀書,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礎知識,首先要把書讀懂,這樣掌握的知識是可靠的,準確無誤的,就可以終生受用。因此,對于中學生來說,我看           鼓勵他們現在讀“活”書,           老老實實地勸他們讀“死”書,或者是先讀“死”書,后讀“活”書。
                  所謂讀“死”書,是說要認真地照著書本去讀,先求準,后求懂,然后再求用。書上怎樣講的,一個字一個字地認清楚,然后照著去理解。由于書是文字構成的,中國的文字包括形、音、義三個方面。讀“死”書,就是要抓住書中的形、音、義,把形認準,把音讀準,把義理解準,然后準確無誤地把書中的話記準、背準、用準。我主張中學生讀“死”書,就是鼓勵他們要在書內用功夫。要把書讀進去,真正讀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裝懂。
                  我這樣講,是從我個人的切身感受出發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幫”時的“假、大、空”,給我們的學風和文風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總結了過去的失誤,年輕時,我讀書,喜歡從興趣出發,強調讀“活”書。結果許多基本知識都還沒有搞通,就自以為是,夸夸其談,以至什么都沒有真正學到。年紀大了,回首往事,不勝懊惱。所以,讀書先要讀“死”書,有了讀“死”書的基礎,然后再讀“活”書為佳。
                  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的終極目的,是要把“死”書讀活,讓書發揮作用。“死”、“活”之間,相互為用,相互補充。我們強調讀“死”書,但又不拘泥于讀“死”書。“死”與“活”,都是對人而言的。人要書“死”,書就“死”;人要書“活”,書就“活”。這就叫“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讀書者,手中都有一把打開書籍奧秘的金鑰匙。書籍是死的,金鑰匙卻是活的。“死”與“活”的關系,大概有如書籍與金鑰匙的關系。我們先要有書籍,然后金鑰匙才能發揮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鑰匙,又有什么用處?因此,談讀書,就得先讀書。
            (1)填入文中橫線上的關聯詞語,最恰當的是
             

            A. 如果……就……B. 與其……不如……
            C. 既然……就……D. 不但……而且……
            (2)本文作者的觀點是
             

            A. 一些科學上的創造發明,莫不是來自讀“活”書,以及善于“活”讀書。
            B. 我主張中學生讀“死”書,就是鼓勵他們要在書內用功夫。
            C. 讀書先要讀“死”書,有了讀“死”書的基礎,然后再讀“活”書為佳。
            D. 談讀書,就得先讀書。
            (3)與作者所說的讀“死”書的方法不相符的是
             

            A. 要認真地照著書本去讀,先求準,后求懂,然后再求用。
            B. 書上怎樣講的,一個字一個字地記牢,然后照著去應用。
            C. 要準確掌握書中的形、音、義,然后準確無誤地把書中的話記準、背準、用準。
            D. 要把書真正讀懂,不能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裝懂。
            (4)下列名言警句哪一句可以用作本文的論據
             

            A.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B.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C.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D. 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5)本文沒有運用下列哪一種論證方法?
             

            A. 道理論證 B. 事實論證   C. 對比論證 D. 比喻論證。

            發布:2024/11/21 17:30:1組卷:23引用:2難度:0.8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