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從景區泡腳、亂刻亂畫到因飛機延誤而大鬧機場,從公然“霸座”到任性拉下高鐵緊急制動閥,從重慶公交墜江悲劇到高空拋物致人死亡……近年來,關于國人文明素質的討論也一直都沒有停過。
                如何構建與時代相適應的現代文明,是一個迫切需要厘清和解決的時代課題。有人認為文明素質的高低取決于道德素養的高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提升國人文明素質,當下應該德育先行;也有人認為文明素質的高低取決于規矩是否嚴格、制度落實是否到位,提升國人文明素質,當下應該管理先行。
                你對此有什么看法?請在兩種立場中選擇一種,寫一篇文章,說服持另一立場的人。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點】材料作文
          【答案】沉疴需良藥 痼疾當猛醫      固然,春風化雨更能潤花紅柳綠;當急,沉疴痼疾已難被溫柔喚醒。如果國民素質的種種亂象,已如被蟲蛀鼠噬的枯樹,我們還能僅僅以“春風化雨”的德育來溫柔呼喚它們的春天嗎?我們應當機當斷、嚴懲亂象、樹立新風,如同在醫好“病”的基礎上,才能用“保健”的方法維持秩序。
                德育如同春風喚醒生命內在的春意盎然,規矩如同園藝培養生命應有的健康勃發。先有內心嚴格的道德律,德育才能起到作用。
                我們需要明確自由的邊界,而不能放任自我一味張揚。“中國式過馬路”不遵守紅綠燈的簡單規則,難道是不懂得這簡單的規則嗎?不,這是以所謂的“靈活變通”踐踏著紀律本該鐵硬的繩鎖。“景區泡腳、亂刻亂畫,大鬧機場、公然霸座,難道是不明白什么是公共場所、什么是他人的利益嗎?不,這是以所謂“自由、任性”過度放飛自我、忽略他人、自私自利。在現代生活中,物質生活的豐富極大滿足了個體需求,自我利益不斷被滿足、膨脹,忘記了他人。這是現代社會人們不文明的根源。
                面對這些“小事”上人們的自由而不自覺,一味地說教往往蒼白無力,嚴明的紀律將是束縛自由最明確的疆界、最有力的界限。這些細節人們往往懂得卻不自制,這就需要繩索重拳以遏制亂象。反之,只憑德育的軟風是吹不散霧霾和垃圾的,沉疴必須猛藥醫。當對細節的明確規定以鐵律的方式嚴格執行后,良好的風氣局面會最有效率地形成。中國古代的軍令狀、岳家軍,外國的西點軍校,都是紀律嚴明、作風優良、戰斗力強的典范。對這些細節處反復以紀律約束形成習慣,這本身就是一種德育培養。像是小樹可以用修剪、捆綁的有力手段使之挺立,所謂“德育”肯定是以從最小的細節嚴格落實開始的,否則,一味“德育先行”只是紙上談兵。
                管理公眾形成秩序需要縝密嚴格的制度,人心向善自我生長依靠內心的良知。制度與德育發揮作用的范圍從來不同。比如同是食品安全,只靠善待他人、不一味追求利益的德育為先,是無法遏制假冒偽劣的。古有同仁堂對誠信的追求:“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炮制雖繁必敢省人工”,這源于自律更基于明確的規范;今有餐飲業“刷碗必刷七遍以上”的明確條文。越是明確細致的規定,越能給道德以清晰的指引;越是嚴格細密的執行,越是給道德以最充實生動的實踐。
                古人云“小處不可隨便”“天下大事必做于細、難事必做于易”。國人文明素質、道德樹立,讓我們從身邊的一件件小事開始,細規定、嚴落實,嚴格秩序,像商鞅立木為信,言必行、行必果,相信我們的文明習慣會一點點養成,我們的社會風氣會逐漸變好。那時候,像春天從每個人心上緩緩萌生。如此,先規范,后德育,基礎牢固、步步扎實,這是不是比空泛呼喚道德的“空中樓閣”更可行呢?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0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網上購物、視頻聊天、線上娛樂已成為當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業內人士指出,不遠的將來,我們只需在家里安裝VR(虛擬現實)設備,便可以足不出戶地穿梭于各個虛擬場景:時而在商店的衣帽間里試穿新衣;時而在診室里與醫生面對面交流;時而在足球場上觀看比賽;時而化身為新聞事件的“現場目擊者”。
                  當虛擬世界中的“虛擬”越來越成為現實世界中的“現實”時,是選擇擁抱這個新世界,還是刻意遠離,或者與它保持適當距離?
                  對材料提出的問題,你有怎樣的思考?寫一篇論述類文章。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發布:2025/1/3 8:30:2組卷:2引用:4難度:0.5
          • 2.閱讀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個小孩手拿一個橘子,問:“媽媽,為什么橘子不能拿來就吃,而要剝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訴你,你想得到的東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應的勞動。”“那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訴你,你手中的東西,不能獨自占有。”
                  讀以上材料,你有何啟迪?聯系實際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400字。

            發布:2025/1/3 9:0:2組卷:0引用:1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9月21日,一則消息震撼全網。四川瀘定地震中失聯17天的甘宇在人們的不懈尋找下、終于獲救!
                  甘宇是國有大型水電站的一名技術員,地震中,他冒險拉閘泄洪、排險救人而被困山林,身陷絕境中,甚至要靠喝尿液來維持生命、此時甘宇不知道,一場圍繞他而展開的搜救活動正在進行中,從政府到民間,從懷抱希望的親人、專業敬業的救援隊員到熟悉環境的村民……,無數人自發自愿,前赴后繼,冒著余震、落石,走過斷道、懸崖,抱著不放棄的信念,搜救不停止;年近60的普通村民倪太高在山里獨自找尋兩天,最終找到了他之前并不認識的甘宇。
                  人們感動于好人甘宇的堅強和自救,感動于生命的韌性;更感動于眾多普通人的善意接力——正是他們,才創造了這個守望相助的生命奇跡。
                  以上材料引發你怎樣的感悟與思考?請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發布:2025/1/3 9:0:2組卷:1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