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認識物質,能幫助我們更全面了解物質世界。以氧氣和二氧化碳為例,回答下列問題:
(1)認識物質的組成和構成
①從宏觀上看,氧氣和二氧化碳都由 元素元素(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組成。
②從微觀上看,氧氣和二氧化碳都由 分子分子構成。
(2)認識物質的性質
①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納米鐵粉在氧氣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Fe+3O2 自燃 2Fe2O34Fe+3O2 自燃 2Fe2O3。
②將蘸有酒精的棉芯點燃后放入燒杯中,向燒杯中緩緩傾倒二氧化碳,觀察到燒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滅(如圖1).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有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由此可推知的滅火原理是 使燃燒物隔絕空氣(或氧氣)使燃燒物隔絕空氣(或氧氣)。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復燃燒,操作方法是 將棉芯從燒杯中取出(合理均可)將棉芯從燒杯中取出(合理均可)。
(3)認識物質的制法
①某同學用軟塑料瓶自制氣體發生裝置,通過捏放瓶身可隨時控制反應發生和停止(如圖2).若利用該裝置制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H2O2 MnO2 2H2O+O2↑;2H2O2 MnO2 2H2O+O2↑;。若利用該裝置制二氧化碳,無紡布包內藥品為 大理石大理石(寫名稱)。
②工業上常用液化空氣制氧氣,該過程發生 物理變化物理變化(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4)辯證地認識物質
①量變引起質變。例如:碳在充足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氣中燃燒生成 CO(或CO和CO2)CO(或CO和CO2)(寫化學式)。
②功過相對論。從“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效應”的事實分析,“過”:使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等;“功”:使地球氣溫保持在適宜生物生存的溫度范圍使地球氣溫保持在適宜生物生存的溫度范圍(舉一例)。
自燃
自燃
M
n
O
2
M
n
O
2
【考點】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碳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用途;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氧氣的工業制法;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答案】元素;分子;4Fe+3O2 2Fe2O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使燃燒物隔絕空氣(或氧氣);將棉芯從燒杯中取出(合理均可);2H2O2 2H2O+O2↑;;大理石;物理變化;CO(或CO和CO2);使地球氣溫保持在適宜生物生存的溫度范圍
自燃
M
n
O
2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226引用:13難度:0.5
相似題
-
1.甲、乙兩同學各取相同質量的氯酸鉀,乙同學用單獨加熱氯酸鉀的方法制氧氣,甲同學采用加熱高錳酸鉀和氯酸鉀混合物的方法制氧氣,如圖所示圖像能正確表示甲、乙兩同學實驗過程中產生氧氣和加熱時間關系的是( )
A. B. C. D. 發布:2024/12/17 20:30:1組卷:363引用:5難度:0.6 -
2.某同學誤將少量KMnO4當成MnO2加入KClO3中進行加熱制取氧氣,部分物質質量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c代表氧氣 B.t1時刻,KMnO4開始分解 C.t2時刻,O2開始產生 D.高錳酸鉀是氯酸鉀反應的催化劑 發布:2024/12/11 15:0:1組卷:980引用:7難度:0.3 -
3.實驗室加熱一定量的氯酸鉀制取氧氣,下列圖像不能正確表示其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 B. C. D. 發布:2024/12/24 12:0:2組卷:104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