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探究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面對疫情,中國與世界人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
某校八年級學生積極投身抗疫活動中,以“關注世界疫情,講述中國故事”為主題舉行系列教育實踐活動,活動開始后,八年級(3)班制作的兩塊展板引起全校師生的廣泛關注。
展板一:國家敢擔當
新聞一:戰“疫”路上,政府買單2021年1月15日,河北石家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已經為全市1000多萬人進行了兩次核酸檢測,對高風險地區人員進行集中異地隔離,這都由政府買單。新聞二:雪中送炭,共渡難關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基礎上,積極主動向相關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截止2020年5月31日,中國共向27個國家派出29支醫療專家組,已經或正在向150多個國家、地區和4個國際組織捐贈了抗疫物資。
在這場全球戰“疫”中,有一種安心叫“中國措施”;有一種風范叫“中國擔當”;有一種態度叫“中國精神”;有一種溫暖叫“中國援助”。
(1)“一枝一葉總關情。”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分別闡釋以上兩則新聞所蘊含的道理。
展板二:英雄展情懷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以疫情為令,“最美逆行者”挺身而出,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生命防線,他們用行動匯聚成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中國力量。
?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2019年9月25日,鐘南山院士榮獲中國“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他一直活躍在治學、治病第一線,他說:“我這樣一個醫學世家出身的人,我的脈搏,沒有一刻不是緊貼著祖國的。我最大的愿望,是能為祖國多作一點貢獻……造福人民——這也是我對國家、對人民的報答。”疫情暴發后,84歲高齡的他老驥伏櫪,又一次站了出來,一邊告訴公眾“盡量不要去武漢”,一邊登上去武漢的高鐵,掛帥出征。《人民日報》這樣評價他:既有院士的專業,又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寧負自己,不負國家17年前,張伯禮院士在抗擊非典前線作出“寧負自己,不負國家”的承諾;17年后,72歲的張伯禮再次選擇“逆向而行”,在大年初三直奔武漢。82天后,他脫下醫袍,化身人大代表,開始為百姓發聲,他關注每一個事關百姓健康的問題,在擔任人大代表的13年里,共提出議案和建議60余項。 |
(3)孟子云:“人皆可以為堯舜。”請你用一句名言表明自己向英雄學習的決心。(如: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4)假如你是其中一員,請你為本次防疫宣傳設計兩種活動形式。(符合題意即可)
【答案】(1)新聞一:我國惠民利民政策陸續出臺,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新聞二:我國綜合國力顯著提升,我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①熱愛生命,敬畏生命,生命至上,關切生命,休戚與共。②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心懷愛國之情。③為了國家利益,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甚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④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或義無反顧地承擔責任)。⑤愛崗敬業,服務和奉獻社會。
(3)例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傳遞大愛,閃耀生命。
(4)①發放防疫宣傳單。②設計、張貼標語。③制作宣傳展板。④舉行攝影展。⑤制作、播放微視頻、微電影。⑥組織社區宣講活動。⑦組織防疫演出活動。⑧社區廣播防疫知識。
(2)①熱愛生命,敬畏生命,生命至上,關切生命,休戚與共。②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心懷愛國之情。③為了國家利益,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甚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④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或義無反顧地承擔責任)。⑤愛崗敬業,服務和奉獻社會。
(3)例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傳遞大愛,閃耀生命。
(4)①發放防疫宣傳單。②設計、張貼標語。③制作宣傳展板。④舉行攝影展。⑤制作、播放微視頻、微電影。⑥組織社區宣講活動。⑦組織防疫演出活動。⑧社區廣播防疫知識。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6引用:1難度:0.1
相似題
-
1.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圳經濟特區建設40年的實踐離不開世界各國的共同參與為各國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分享了發展利益歡迎世界各國更多地參與中國經濟特區的改革開放發展,構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贏新格局。這說明( )
A.改革開放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B.我國堅持合作共贏理念 C.交流互鑒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D.中國在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占主導地位 發布:2024/12/30 16:0:5組卷:13引用:3難度:0.8 -
2.從如圖的信息中,我們可以推出的結論是( )
①我國是世界上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
②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功跨入世界發達國家行列
③我國GDP逐年穩步提高
④我國經濟為全球經濟穩定和增長作出了貢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發布:2024/12/31 8:0:33組卷:1引用:1難度:0.7 -
3.“CHINA”現在已經成為各國新聞報道中的高頻詞,關于中國的方方面面都是國際媒體競相報道、深入分析的對象。中國在倫敦奧運會的上的精彩表現、中國已成為美國學生赴國外留學的第二大目的地、“兩會”期間提出的“中國夢、“⒎5%”的經濟增長目標將給世界帶來新的“中國機遇”……頻繁見諸報端的“CHINA”一詞,體現了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加。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對兩種不同觀點進行評析。發布:2025/1/22 8:0:1組卷:8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