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社會大課堂,處處皆有人。視野不斷擴展的小靜結合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感悟,制作了“家鄉情世界行”專題網頁,以下是從中摘取的片段:
【尋根鑄魂】踏上紅色研學之旅,走進茂名紅色教育基地,“我”切身感受到粵西大地曾經激揚的革命風采,體悟了這片熱土曾經蕩漾的家國天下的壯烈情懷,激活了蘊藏于心底的精神密碼,錨定了立身處世的價值坐標。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根植內心,承載抱負,砥礪奮進!
【命運與共】疫情面前,14億中國人民守望相助,凝聚起抗疫的磅礴力量。多國的無私援助讓我們感受到跨越國界的支持與信任;中國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全球180多個國家分享診療和防控方案,向150個國家提供援助,為全球合作抗疫樹立了標桿,多國共同抗疫,讓我們看到了唇齒相依的世界和負責擔當的中國。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
(1)“尋根鑄魂”中,紅色研學之旅激活的精神密碼指的是什么?作為茂名兒女,你打算以怎樣的行動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根植內心”?
(2)命運與共,天下一家。“多國共同抗疫,讓我們看到了唇齒相依的世界和負責擔當的中國”體現了教材中的哪些觀點?
(3)經此一疫,網友感慨:“此生無悔在華夏”,折射出中國人的自信和情懷。我們該如何做自信的中國人?
【答案】(1)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①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②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③在日常學習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敬業創優;④從自己、現在、小事做起,創造精彩人生。
(2)①當今世界是開放、發展、緊密聯系的世界;
②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
③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④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
⑤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努力提高自身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⑥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在經濟合作、全球治理等多個領域發揮的引領作用越來越大;⑦中國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⑧中國堅持合作共贏理念等。
(3)①對國家有認同:具有強烈的國家認同感、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的責任感、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能夠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和國家尊嚴。
②對文化有底氣:能夠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
③對發展有信心: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人間正道,堅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能夠引領中國發展,創造中國奇跡。
④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面對各種思想文化的碰撞和價值觀念的沖突,我們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開放包容的心態。
⑤自信的中國人既是夢想家又是實干家,既要胸懷理想又要求真務實,既要滿懷激情又要契而不舍。
⑥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①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②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③在日常學習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敬業創優;④從自己、現在、小事做起,創造精彩人生。
(2)①當今世界是開放、發展、緊密聯系的世界;
②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
③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④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
⑤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努力提高自身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⑥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在經濟合作、全球治理等多個領域發揮的引領作用越來越大;⑦中國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⑧中國堅持合作共贏理念等。
(3)①對國家有認同:具有強烈的國家認同感、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的責任感、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能夠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和國家尊嚴。
②對文化有底氣:能夠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
③對發展有信心: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人間正道,堅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能夠引領中國發展,創造中國奇跡。
④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面對各種思想文化的碰撞和價值觀念的沖突,我們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開放包容的心態。
⑤自信的中國人既是夢想家又是實干家,既要胸懷理想又要求真務實,既要滿懷激情又要契而不舍。
⑥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5引用:1難度:0.4
相似題
-
1.2017年春季新學期,教材中的“八年抗戰”說法將不再出現,新教材關于抗戰的提法全部改為“十四年抗戰”。 這樣修改的目的是( )
①通過更真實地展現史實,以燃起國人對日本的仇視
②幫助學生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為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學習
③凸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精神
④通過改寫史實來強調“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對人類的重要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發布:2024/12/28 2:0:1組卷:10引用:2難度:0.7 -
2.在東京奧運賽場上,楊倩一槍定勝、侯志慧一氣呵成、孫一文一劍封喉、鞏立姣一擲成功、蘇炳添一飛沖天、全紅嬋一跳成名……中國體育代表團以奮勇爭先的拼搏韌勁和銳不可當的奔涌氣勢在射擊、舉重、跳水等項目中攬金奪魁,將中國速度、中國力量展現得淋漓盡致。“中國速度、中國力量”( )
①體現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②會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③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
④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發布:2024/12/28 4:0:1組卷:51引用:3難度:0.7 -
3.“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這是哪種精神的深刻內涵( )
A.偉大建黨精神 B.脫貧攻堅精神 C.北京冬奧精神 D.偉大抗疫精神 發布:2024/12/27 22:30:1組卷:48引用:4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