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問題。
“摸魚”理論??①“摸魚”是一個意蘊很風雅的詞,會讓人想起在家鄉小河摸魚撈蝦的童年時光,或由詞牌名“摸魚兒”想到寫出“更能消幾番風雨”的辛棄疾,“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元好問。到了如今,它卻成了工作偷懶、不肯認真做事的隱喻,失去了不少原有的雅意和旨趣。
??②不過,“摸魚”倒是以一種詼諧的說法,道出了人類需以更智慧積極的方式來對待生活。
??③人都是有惰性的。即使是那些非常理性的人,都是“摸魚”的高手,馬克思曾以自謔的口吻承認,大部分工作時間都被他用來“摸魚”了,經常到了必須完成的最后時刻,他才“眼前咣當一黑”。那么如何才能激活人的工作動力呢?經濟學家總結出了一個“誘惑捆綁”理論,建議通過增加活動樂趣,使人戰勝惰性,更享受活動。如健身時,一邊運動,一邊聽有聲書,人們堅持健身的概率就會更大。用到工作上,就是讓人適當“摸魚”,勞逸結合。一位朋友供職于一家全球500強企業,公司的電腦每隔30分鐘就會自動重啟一次,讓員工起身活動一下,伸伸懶腰,看看窗外的風景。在上班時間健身也是受公司鼓勵的,只要成功完成工作,玩多久都沒人管。這就是運用了“誘惑捆綁”的管理方式:公開鼓勵“摸魚”,這樣員工身心愉快,既為公司省下可觀的醫療支出,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④古人似乎早就懂得讓人適當“摸魚”的道理?!肚灏揞愨n》記載,清代武將李巡撫因整天看戲被諫官彈劾。他上書解釋,自己一介武夫,讀不了書,通過看戲可以不斷學習,學到很多禮節和歷史知識,看到好人就效仿,看到壞人就警戒自己,而且到任后從未因看戲耽誤過公務。雍正聽到思路如此清奇的“摸魚”理由,知道沒有必要求全責備,遂下旨特批他看戲。
??⑤然而,說一千道一萬,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的“摸魚”為人們所稱許,有的則一無是處。就像馬克思,若不是他積極努力,追求成功,后來嘔心瀝血寫出《資本論》,人們就會把他“摸魚”的經歷作為反面教材,教育那些不夠努力的人:“看,這就是前車之鑒!”
(選自《聯誼報》,有刪改)(1)根據文章五個段落的關系,完成下面結構圖。(只需填段落序號)

①①②①②
②③④③④
③⑤⑤
(2)文章第③、⑤段畫線處都舉了馬克思的事例,兩處的作用是否相同?請結合文章,簡述觀點及理由。
(3)下面是一則與“摸魚”相關的材料,結合本文,解釋其中《摸魚學導論》課程“火”的原因。
清華大學一名大一學生開設的《摸魚學導論》課程火上熱搜。據該生自述,這門課旨在讓同學們得到“摸魚小技巧”,提升幸福感,比如要求同學們放下手機,看看清華園中的春色,感受身邊的美好。
【答案】①②;③④;⑤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87引用:5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讓人,乃眾妙之門??①沈從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這樣的碑文:“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泵烤渥詈笠蛔智擅畹亟M成了“從文讓人”。讓人,可以說是沈從文性格的一個重要方面。讓人,讓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壽,讓他由作家轉為學者,成就大事業,享譽中外??梢?,讓人,是人生得以發展的重要途徑。
??②讓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涵養,一種膽識。“讓人非我弱,弱者不讓人?!睔v史上成就大事業的人,哪個不具備這樣的品格?“將相和”的故事流傳甚廣。藺相如不想和廉頗爭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將軍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讓。這種豁達大度,不正體現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崇高品德嗎?因他的這種美德,才有后來廉老將軍的“負荊請罪”,從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話。
??③讓人,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庇腥萑酥浚凶屓酥?,才有和睦,才有和諧。當今著名詞作家喬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視《夫妻劇場》,主持人問:“二老相濡以沫,白頭偕老,有什么秘訣嗎?”喬老答:“一個字,忍?!狈蛉速$鶕尨穑骸拔沂撬膫€字,一忍再忍?!痹溨C中盡顯相處之道。
??④讓人,對事業的發展也有極大的幫助。人在事業上很難一帆風順,有時甚至會陷入絕境。如果寧折不彎,不退不讓,事業很可能會就此終結。而讓人,則會讓你的人生之樹在即將枯萎的時候煥發新的生機。沈從文先生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繼續寫他鐘愛的小說、散文,幾乎被世人遺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懷,超人的毅力,忍了,讓了,既不悲觀,也未消沉,而是將自己的智慧和才華,用到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上。不哀不傷,潛心學術,寫出皇皇巨著《中國服飾史》,又一次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讓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將相,下至販夫走卒,都要認識到自己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否則,總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別人冒犯,當然不容易大度起來。此外,想要做到讓人,最好還要有點幽默細胞。生活中遇到不順,誰心里都不會舒服。這時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時就好多了。
??⑥讓人,乃眾妙之門。生活中多一些讓人,我們的心靈會多一些陽光,事業也會多幾分順利。不信,你試試!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2)選文第②段中加線的“這種美德”具體指什么?
(3)選文第④段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任選其中一種論證方法分析其作用。
(4)選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答出兩點即可)
(5)請簡要梳理本文的論證思路。發布:2024/12/26 20:0:2組卷:130難度:0.5 -
2.閱讀下面兩個文本,完成問題。
[文本一]
國風“出圈”背后是文化“破壁” ①從《唐宮夜宴》《洛神水賦》等一出出“國風好戲”,到博物館文創成為廣受熱捧的爆款,再到中華傳統服飾成為新一輪時尚潮……近年來,以國風之名進行的各類文化演繹開展得如火如荼。
②今天,國風已經吹進現實的角落,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與審美方式。與國風、國潮屢屢“破圈”相對應的,是越來越多生活在“Z世代”的年輕人主動擁抱傳統文化,探索傳統文化之美。國風“火起來”的背后,是傳統文化的“活起來”。
③確實,當傳統文化以新的面目回歸,并流行于年輕群體時,我們看到“國風熱”成為文化生活新時尚。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演繹的京劇、黃梅戲等傳統戲劇、《虞兮嘆》等古風歌曲,被做成表情包的三星堆文物,無不因文化之美打動著年輕人。
④國風呈現傳統文化之形,也寄托傳統文化之魂。無論是東方審美的意境,還是為人處世的哲理,很多都能在國風中找到答案。比如有的產品將“愚公移山”“精衛填?!钡裙适氯谌朐O計,既打造了中國獨有的文化IP,又提供了美感與素材,還借此弘揚了傳統神話故事中堅持不懈、甘于奉獻等精神。
⑤國風“出圈”的背后,恰是文化的“破壁”。當《清明上河圖》在現代技術的修復下褪去歷史塵埃,當數字敦煌、數字故宮等讓人們以新鮮有趣的形式、真實可感的體驗“云游”歷史文化場景,當精美的燈光、舞臺讓千年前的歌舞技驚全網,傳統文化實現了與現實的接續交融。技術賦能文化表達,文化充盈技術內涵,這正是國風古韻在今天重煥新生,并且“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重要原因。
⑥文化是國風的內核,那些打著國風的旗號粗制濫造,甚至坑蒙拐騙的,只能是“偽國風”。真正的國風,能觸碰到傳統文化的靈魂,并且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鸨瑹善恋摹兜浼锏闹袊?、走紅的甲骨文表情包等,都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創新先要守正,國風之魅力不在“風”,而在“國”,否則無論包裝得多么華麗,都只能是“無根的浮萍”。說到底,國風之所以流行起來,是因為中華傳統文化本身就足夠美、足夠震撼。
⑦國風的流行,激蕩的是深沉而驚艷的文化自信,鐫刻的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氣質與美麗。用新時代的創意展現瑰麗多彩的中華文明,既能喚醒國人內心深處的文化基因,也可以向世界展現東方之美。
(作者:呂京笏。有刪改)[文本二]
①近年來,文化類綜藝節目廣受關注。電視媒體與網絡視聽平臺持續發力,推出了多主題、多層次、多類型的文化類綜藝節目,促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質量傳播,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與創新意義,其創作特點和經驗值得總結。
②在內容呈現上,文化類綜藝節目拓展內容覆蓋面,除了詩詞、戲曲、文物等領域之外,還延展到典籍、國樂、傳統節日、雜技等方面,在思想穿透力、文化影響力、藝術感染力方面下足功夫,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厚度與精神高度。例如河南衛視《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陽奇妙游)等“中國節日系列”節目,深度挖掘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文化內涵與精神高度,描摹歷史風貌,其國風、國韻、國潮引發一輪輪觀看熱潮與網絡熱議,引起觀眾共鳴。
③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需要久久為功,更需要花大力氣、開動腦筋,創造性運用新技術、新理念、新表達,將中華美學精神巧妙熔鑄其中,從而真正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質量傳播。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持續打動我們、滋潤我們、鼓舞我們。
(摘編自《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質量傳播》。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文本一第②段指出國風“火起來”的背后,與傳統文化“活起來”幾乎沒有必然聯系。
B.無論是東方審美的意境,還是為人處世的哲理,很多都能在國風中找到答案。
C.國風的流行,彰顯深沉而驚艷的文化自信和中華民族獨有的氣質與美麗。
D.如今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國風節目還沒有能夠吹進現實的角落。
E.文本一國風“出圈”和文本二列舉的文化類綜藝節目都促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質量的傳播。
(2)請簡要分析文本一第⑥段是如何論證“國風之所以流行起來,是因為中華傳統文化本身就足夠美、足夠震撼”?
(3)文本一第⑤段與文本二第②段都運用了舉例論證方法,其作用分別是什么?請結合文本內容具體分析。發布:2024/12/27 3:30:2組卷:78難度:0.1 -
3.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三分生
郭華悅??①戲要常帶三分生,我的理解是,這“三分生”指心理層面的“生”。就技巧而言,唱戲自然得學到十分熟。熟能生巧,巧而生悟。但一個人若總是認為自己已經學到十分,閉著眼也能完美無瑕地走完整個流程,心中容易自滿而缺乏上進。久而久之,惰性漸深,麻木而無所悟,技藝難有寸進。
??②技巧十分熟,心理三分生,哪怕經年苦練,技巧已達爐火純青的地步,一旦上了臺,心中還是得帶著三分生,如此,表演者才不敢自滿,能虛心接受來自外界的意見和感悟,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③成功的表演,不僅要有嫻熟的技巧,還得有和觀眾內心的交流和互動。實時的燈光,現場各種環境因素的微弱變化,都是表演者必須感應到的,但一顆因自大而封閉的心自然很難感應到。要將自己身上的每個細胞都“打開”,仔細感受來自外界的變化,這要求表演者時時保持虛心和警覺。
??④_______。要寫出好的文章,需要長年不輟地練好文字的基本功。有十分熟的技巧,才能下筆如有神。但除此之外,還得留出三分生的余地。有這三分生,作者才不至于流于虛驕自滿而難以再續;也因為有這三分生,文章留出了空間,不至于因自大封閉而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技巧十分熟,下筆留三分。這三分留在心間,也就有了日后的更進一步。
??⑤為人處世,亦得留三分。一個人,不管在哪個方向,走得再遠,心間也得留著三分生。十分熟的專業,是努力的結果;三分生的警醒,是日后更進一步的空間。缺了這三分,人便容易因惰性和麻木而陰溝翻船。
??⑥與人相處,三分的空間至關重要。熟極翻臉,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人太熟了,容易因知根知底而忽略對方的感受,失了分寸,視一切不宜為理所當然。哪怕熟人,心間長存三分生,才不會熟視無睹,才能時時刻刻關注對方的感受,傾聽對方的心聲,這樣的關系更能細水長流。
??⑦三分生,講的是戲,亦是人生。
(1)根據第④段的內容,在橫線處擬寫一個分論點。
(2)說說你對第⑦自然段劃線句的理解。發布:2024/12/26 20:0:2組卷:8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