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小組的同學選取正常生長的牽牛花為實驗材料,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甲葉片部分被不透光鋁箔遮住;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碳酸氫鈉溶液可以緩慢釋放二氧化碳)進行實驗:

(1)a.將此裝置放于黑暗處一晝夜后,移至光下數小時,再將這三片葉取下,分別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 水浴(隔水)水浴(隔水)加熱。
b.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養皿中,分別向甲、乙、丙三片葉上滴加碘液,觀察葉片顏色變化。
(2)將此裝置放入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 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
(3)在光下放置數小時后,發現兩玻璃瓶的內壁上有小水珠,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蒸騰作用蒸騰作用。
(4)葉片甲滴加碘液后出現的現象 遮光部位不變藍,不遮光部位變藍遮光部位不變藍,不遮光部位變藍,這一現象可以說明 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在光下產生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在光下產生淀粉)。
(5)葉片乙、丙滴加碘液后出現的顏色變化分別是 不變藍不變藍、變藍變藍,這說明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6)要使實驗達到預期的結果,裝置中兩個玻璃瓶上的塞子要密封好,目的有二,一是 防止外界二氧化碳進入干擾實驗結果防止外界二氧化碳進入干擾實驗結果,二是進行對照。
(7)請寫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 二氧化碳+水光能葉綠體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光能葉綠體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
光能
葉綠體
光能
葉綠體
【考點】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場所、原料和產物.
【答案】水浴(隔水);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蒸騰作用;遮光部位不變藍,不遮光部位變藍;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在光下產生淀粉);不變藍;變藍;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防止外界二氧化碳進入干擾實驗結果;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
光能
葉綠體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8 8:0:9組卷:3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在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時,小明同學對實驗過程和結果的分析,錯誤的是( )
A.甲過程進行暗處理的目的是為了消耗掉葉片中原有的淀粉 B.將葉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熱,其目的是溶解葉綠素 C.實驗結論是:綠葉在光下能制造淀粉(有機物) D.葉片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變藍 發布:2025/1/6 8:0:1組卷:127引用:6難度:0.5 -
2.興趣小組同學做了如下研究光合作用的實驗,請根據實驗回答相關問題.
(1)實驗前,將天竺葵放在暗處一晝夜,暗處理目的是為了使葉片內的
(2)天竺葵經過暗處理后,將其中一片葉的雙用黑紙片夾住(如圖1),放在陽光下照射4小時后,摘下該葉片,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熱.酒精的作用是
(3)同學們把經過暗處理的銀邊長春藤放在陽光下照射4個小時,剪下一片葉,脫去葉綠素,滴上碘液.觀察葉片顏色變化如圖2,說明
(4)同學們把金魚藻在光下產生的氣體,用試管收集起來(如圖3).這種氣體能使帶火星的小木條重新燃燒起來,由此可見,金魚藻在光下產生氣體是
(5)在暗室里,興趣小組同學將金魚藻放在如圖的裝置中,將該裝置放在離白熾燈不同距離處,記錄試管中產生氣泡的數目(見下表).分析數據,植物和光源的距離與產生的氣泡數目之間的關系是試管與燈的距離(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鐘產生的氣泡數(個) 61 55 42 32 25 21 19
(7)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維持了生物圈發布:2025/1/6 8:0:1組卷:8引用:1難度:0.3 -
3.早在1881年,德國科學家恩格爾曼為了確定光合作用的發生場所,將載有水綿和需氧細菌(生存必需氧氣的細菌)的臨時裝片首先置于沒有空氣的小室內,隨后他發現當臨時裝片整個暴露于光下時,需氧細菌分布在葉綠體所有受光的部位,如圖1所示;當在黑暗環境中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時,需氧細菌只向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圖2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水綿的葉綠體呈帶狀、易于觀察 B.此實驗可以證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圖2中,需氧細菌向葉綠體被光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表明該部位光合作用強 D.將水綿和需氧細菌首先置于沒有空氣的小室內,可以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發布:2025/1/8 8:0:1組卷:18引用:3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