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6歲的小薩本來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沉迷于網絡后,小薩經常在網上瀏覽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逐漸無心學習,經常曠課、夜不歸宿;后來在微信群參與賭博,屢教不改,受到學校的紀律處分。他不僅沒有悔改,反而經常與同伙盜竊他人財物等,觸犯了刑法,被法院判處五年六個月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五萬元人民幣。
材料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談到互聯網時作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互聯網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寶庫,里面有取之不盡的寶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給人類自己帶來無盡的傷害。
(1)材料一中小薩的行為先后違反了哪類規則?
(2)材料一中小薩“與同伙盜竊他人財物”是一種怎樣的行為?請說明理由。
(3)請你談談對“互聯網如果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的理解。
(4)觀察小薩的行為軌跡,請你從理性參與網絡生活和防范違法犯罪的角度談談我們得到的啟示。
【答案】(1)紀律、道德、法律。
(2)犯罪行為。因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受到刑罰處罰(或嚴重社會危害性,刑法當罰性,應受刑罰處罰性)。
(3)①網絡信息良莠不齊。 ②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③影響現實的人際關系。 ④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這時,網絡是潘多拉的魔盒。
(4)理性參與網絡生活:①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學會“信息節食”,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③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
防范違法犯罪:①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
(2)犯罪行為。因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受到刑罰處罰(或嚴重社會危害性,刑法當罰性,應受刑罰處罰性)。
(3)①網絡信息良莠不齊。 ②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③影響現實的人際關系。 ④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這時,網絡是潘多拉的魔盒。
(4)理性參與網絡生活:①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學會“信息節食”,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③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
防范違法犯罪:①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0引用:1難度:0.3
相似題
-
1.“一米線”是文明線,也是健康線。近期一些地方和學校增設“一米線”標識,加強人員疏導,避免聚集,防范傳染。劃定和守住“一米線”意在( )
①防止感染,徹底遏制疫情
②遵守秩序,培養規則意識
③倡導公德,提升公民素養
④適度距離,保障人們健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發布:2025/1/3 1:30:2組卷:13引用:2難度:0.7 -
2.2022年12月13日,“再見了,行程卡。”(如圖)通信行程卡服務正式下線。中國通信院發布關于刪除通信行程卡相關數據的通告。這告訴我們( )
A.社會規則是一成不變的,這樣做不利于發展 B.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和社會穩定的保障 C.社會規則應該符合人民利益和社會發展要求 D.社會規則會限制到人們的自由和社會的發展 發布:2024/12/28 3:30:1組卷:6引用:3難度:0.7 -
3.以下是中學生明明生活中的三個情境、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探究。
情境一 明明與同學小強一起過馬路,他們遇到了紅燈,小強說,沒關系,咱們跟著前面這群人一起闖過去。人多沒事。
(1)明明應該:
(2)理由:
情境二 明明班級新的班主任準備按照期中考試成績排座位,成績好的同學坐好的位置,成績差的同學全坐不好的位置。班主任正在為此事請同學們舉手表決。
(1)明明應該:
(2)理由:
情境三 明明在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遇到外地工作的表哥,表哥客氣地遞上一支香煙說:“來,抽一支。”
(1)明明應該:
(2)理由:發布:2024/12/28 2:0:1組卷:4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