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的最后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部署。整個系統由55顆衛星構成,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它們共同織成一張“天網”,可服務全球。
                材料中“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一句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聯系現實生活,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③不得泄露個人信息;④不少于700字。

          【考點】材料作文
          【答案】“每一顆”都要釋放自己的光輝
                隨著第55顆衛星的勝利放射,一張可效勞全球的北斗“天網”呈現在世人眼前。“每一顆星都有自己的功用”,這既是對每一顆星個體價值的確定,也是對每一顆星不懈努力的鼓勵。
                中國夢的編織猶如“天網”,個人的努力猶如“星芒”。微光雖弱,卻能匯成人間星河;個體雖小,也能匯成磅礴力氣。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征程之中,每一名中華兒女都應腳踏實地、嚴謹負責、不懈努力、甘于奉獻,在逐夢的路上釋放自己最大的光輝與能量。
                每一顆“星”,都要有嚴謹細致的責任意識。北斗系統看似浩大,但其整體作用的發揮需要每一顆“星”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任何一個“網結”出現破綻,都將導致整張“天網”不再堅固。祖國的各項事業要有序進展,需要我們每一名中國人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嚴謹對待的學習和工作。要始終牢記“責任重于泰山”,把責任意識融入靈魂,仔細完成每一份報告、認真推敲每一個數據。要始終牢記“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從微小之處著手,努力做到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在小節中顯作風、在小事中顯擔當,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擰緊自身這顆“螺絲釘”,砌牢自己這塊“墻頭磚”,在繪就民族復興的藍圖中,筑穩、筑強自己這一顆“星”。
                每一顆“星”,都要有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截止2021年6月23日,55顆衛星中,有10顆已經失效或退役,卻并不能因此否認它們每一顆的獨特功用。從革命年月走到改革開放,很多英雄兒女為祖國事業獻出了珍貴生命。并非每一顆“星”都能見證最終勝利時自身的成果,但其價值和作用已然表達在舍己為人的奉獻之中,表達在前赴后繼的鋪墊之中,表達在聚沙成塔的成功之中。完成一項事業的進展、一個地區的進步、一個民族的復興,都不應過分追求自身的功名,而是需要甘為人梯的鋪墊,更需要勇于犧牲的奉獻。在社會進展的第一線中沖鋒在前,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舍己為公,不慕私名、不圖私功,用“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一筆一劃刻出中國夢的美妙藍圖。
                每一顆“星”,都要有久久為功的不懈心態。55顆衛星,是從“0”到“1”的創新打破,更是從“1”到“55”的持之以恒。每一顆星都有獨特的功能,但55顆星的接續奮斗才能鑄就一張最絢爛的北斗“天網”。實現中華民族宏大復興的中國夢絕不能一蹴而就,這張雄偉藍圖的實現,需要每一顆“星”馳而不息、不懈努力,用點點星光連成輝煌明天。要修養久久為功的心態,不止步于一時之得,不滿足于一事之成,戒驕戒躁、綿綿用力,向著更高的目的發起沖鋒;要永葆執著追求的姿勢,不受困于一山之高,不停滯于一灘之險,鍥而不舍、奮勇爭先,向著更遠的將來揚帆起航,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一茬接著一茬干、一棒接著一棒跑,在接續奮斗中,駛向民族復興的光芒此岸。
                每一顆星都可以獨立而卓越,但只有在“天網”的藍圖中才能更加出彩、更富光輝;每一個小我都可以獨特,但只有在祖國的大海之中才能永不干枯、永久清亮。把個人成長融入祖國建設,把個人抱負融入時代偉業,在祖國的大我中成就小我之“星”,釋放自己最大的光輝,用小我之光書寫民族大夢!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2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網上購物、視頻聊天、線上娛樂已成為當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業內人士指出,不遠的將來,我們只需在家里安裝VR(虛擬現實)設備,便可以足不出戶地穿梭于各個虛擬場景:時而在商店的衣帽間里試穿新衣;時而在診室里與醫生面對面交流;時而在足球場上觀看比賽;時而化身為新聞事件的“現場目擊者”。
                  當虛擬世界中的“虛擬”越來越成為現實世界中的“現實”時,是選擇擁抱這個新世界,還是刻意遠離,或者與它保持適當距離?
                  對材料提出的問題,你有怎樣的思考?寫一篇論述類文章。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發布:2025/1/3 8:30:2組卷:2引用:4難度:0.5
          • 2.閱讀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個小孩手拿一個橘子,問:“媽媽,為什么橘子不能拿來就吃,而要剝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訴你,你想得到的東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應的勞動。”“那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訴你,你手中的東西,不能獨自占有。”
                  讀以上材料,你有何啟迪?聯系實際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400字。

            發布:2025/1/3 9:0:2組卷:0引用:1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9月21日,一則消息震撼全網。四川瀘定地震中失聯17天的甘宇在人們的不懈尋找下、終于獲救!
                  甘宇是國有大型水電站的一名技術員,地震中,他冒險拉閘泄洪、排險救人而被困山林,身陷絕境中,甚至要靠喝尿液來維持生命、此時甘宇不知道,一場圍繞他而展開的搜救活動正在進行中,從政府到民間,從懷抱希望的親人、專業敬業的救援隊員到熟悉環境的村民……,無數人自發自愿,前赴后繼,冒著余震、落石,走過斷道、懸崖,抱著不放棄的信念,搜救不停止;年近60的普通村民倪太高在山里獨自找尋兩天,最終找到了他之前并不認識的甘宇。
                  人們感動于好人甘宇的堅強和自救,感動于生命的韌性;更感動于眾多普通人的善意接力——正是他們,才創造了這個守望相助的生命奇跡。
                  以上材料引發你怎樣的感悟與思考?請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發布:2025/1/3 9:0:2組卷:1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