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西漢時期,我國就出現了“間作套種”的農業生產方式。據《氾勝之書》記載,在瓜田中“又種薤(xie,鱗莖和嫩葉可用作蔬菜)…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賣之,與瓜相避。又可種小豆于瓜中,畝四五升,其藿可賣。此法宜平地,瓜收畝萬錢。”這種生產方式就是立體農業的雛形。立體農業通過進行立體種植、立體養殖或立體復合種養的生產模式,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材料二依據植物的株高、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深度以及對光照強度的需求等特性,將不同植物合理搭配在一起,可在有限的空間里實現立體種植,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某林場據此進行了實踐,在桉樹林地中搭配種植了另一種植物。桉樹是一種深根性的植物,幼桉樹一般高度在2米左右,其生長需要較強的光照。
回答下列問題。
(1)立體農業依據的生態學原理是 群落的空間結構和季節性群落的空間結構和季節性。
材料一中提到的“間作套種”在農業生產中的意義是 提高農作物利用環境資源的能力提高農作物利用環境資源的能力。研究發現,在種植密度很低的情況下,一種作物的產量會隨種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當種植超過一定的密度后,該作物最終的產量不再隨種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對間作的啟示是 間作種植應注意合理密植間作種植應注意合理密植。
(2)現有三種植物,它們的株高、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和進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照強度如表:
植物 | 板栗 | 玉米 | 菠蘿 |
株高 | 3~4米 | 2米左右 | 1米以下 |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 | 較深 | 較淺 | 較淺 |
進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照強度 | 較強光 | 較強光 | 較弱光 |
菠蘿
菠蘿
(填表中植物)與桉樹搭配種植更合理,原因是 菠蘿株高低于幼桉樹,根系在土壤的分別較桉樹淺,將桉樹與菠蘿搭配種植,能充分利用不同層次的光以及不同土壤深度的水和無機鹽
菠蘿株高低于幼桉樹,根系在土壤的分別較桉樹淺,將桉樹與菠蘿搭配種植,能充分利用不同層次的光以及不同土壤深度的水和無機鹽
。選擇搭配種植的植物時,除上述植物自身的因素外,還需考慮的環境因素是 作物對光照強度的需求、需水量、土壤中無機鹽的種類、濃度、生長需要的溫度等
作物對光照強度的需求、需水量、土壤中無機鹽的種類、濃度、生長需要的溫度等
(答出2點即可)。【考點】立體農業;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及應用.
【答案】群落的空間結構和季節性;提高農作物利用環境資源的能力;間作種植應注意合理密植;菠蘿;菠蘿株高低于幼桉樹,根系在土壤的分別較桉樹淺,將桉樹與菠蘿搭配種植,能充分利用不同層次的光以及不同土壤深度的水和無機鹽;作物對光照強度的需求、需水量、土壤中無機鹽的種類、濃度、生長需要的溫度等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8/21 7:0:1組卷:12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海水立體養殖中,表層養殖海帶等大型藻類,海帶下面掛籠養殖濾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蠣,底層養殖以底棲微藻、生物遺體殘骸等為食的海參。某海水立體養殖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示意圖如圖,M、N表示營養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由M到N的能量傳遞效率為5.6% B.由于海參以生物遺體殘骸等為食,并不能說明能量在該生態系統中可以循環利用 C.依據群落的空間結構原理,該海水立體養殖結構的優點是能充分利用空間和資源 D.若要保持養殖產品的持續高產需考慮所養殖生物的環境容納量、種間關系等因素,從而確定每種生物之間的合適比例 發布:2024/7/17 8:0:9組卷:11引用:3難度:0.6 -
2.在稻田種植中,使用農藥可防蟲,短期內提高水稻產量,但也存在諸多問題。發展稻田養魚,建設“稻-萍-魚”立體農業,實現“以稻遮陰,保萍越夏,以魚治蟲,以萍養魚,魚糞肥田,萍魚養稻,以萍壓草,共存互利”,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 )
A.立體農業養殖模式實現了物質和能量循環利用 B.立體農業養殖模式兼顧了生態和經濟效益 C.立體農業養殖模式提高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 D.立體農業養殖模式應用群落的垂直結構原理 發布:2024/7/25 8:0:9組卷:41引用:2難度:0.7 -
3.立體農業最早產生于農作物的間作套種,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現代農業中的板栗—茶樹結構、稻—魚—蛙、稻—萍—魚等立體種植、立體養殖或立體復合種養的生產模式,是對立體農業的繼承和創新。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立體農業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間結構 B.與單一傳統農業相比,立體農業可提高群落的物種豐富度 C.立體農業可以提高物質、能量的循環利用率 D.立體農業增大了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發布:2024/7/23 8:0:8組卷:17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