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是某生態系統部分生物關系示意圖,圖2是圖1生態系統中某兩個營養級(甲、乙)的能量流動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生態系統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 生產者生產者,區分不同生物群落首先要分析群落的 物種組成物種組成。圖1由喬木、草本植物、蝗蟲、蜘蛛和雜食性鳥構成的食物網中,雜食性鳥分別處于第 二、三、四二、三、四營養級圖1食物網中蜘蛛和雜食性鳥的種間關系是 捕食和競爭捕食和競爭。
(2)從圖1所示的營養關系分析,屬于分解者的有 大型真菌、跳蟲大型真菌、跳蟲。有機碎屑被分解者徹底分解產生的 無機鹽、CO2、H2O無機鹽、CO2、H2O(至少寫出兩類)等供生態系統循環利用。
(3)由于喬木的遮擋程度不同,導致了不同區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種類和數量有一定差異,地表生物的這種區域差異分布體現了群落具有 水平水平結構。
(4)下列屬于該區域東亞飛蝗種群基本特征的有 ①②⑤①②⑤(填序號)。
①空間分布
②遷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種豐富度
⑤種群密度
(5)圖2中a-e表示能量值。乙糞便中食物殘渣的能量包含在 cc(填圖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長、發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為 a-ba-b。(用圖2中字母和計算符號表示)
【考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能量流動的特點及相關計算.
【答案】生產者;物種組成;二、三、四;捕食和競爭;大型真菌、跳蟲;無機鹽、CO2、H2O;水平;①②⑤;c;a-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4引用:1難度:0.7
相似題
-
1.在我國西北半干旱地區,豆科植物檸條常被用來進行人工固沙。在某沙化地區合理種植檸條之后,群落內物種豐富度逐漸增加,并趨于穩定,增加了多種耐旱植物如地錦、胡枝子等,還出現了植食性昆蟲蝗蟲、螻蛄,肉食性昆蟲園蛛、蜈蚣等。在檸條根系周圍的土壤中,還生活著難以計數的微生物。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人工固沙后該沙地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結構會變得更加復雜 B.消滅蝗蟲可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提高能量傳遞效率 C.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是生態系統的必需成分 D.檸條根、蜈蚣可作為中藥材使用,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發布:2024/12/20 12:0:2組卷:7引用:2難度:0.7 -
2.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太陽光來源于地球以外,不屬于生態系統的成分 B.硝化細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 C.病毒要依賴活細胞才能繁殖,在生態系統中屬于分解者 D.蚯蚓是動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消費者 發布:2024/12/26 8:0:1組卷:6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