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是表示物質量的一種單位,1mol的Na、Mg、Al三種金屬的質量分別為23克、24克、27克。室溫時,向146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鹽酸溶液中分別加入兩種金屬M、N,先加入0.1mol的金屬M,反應完畢后再加入0.2mol的金屬N,則下列四組所加入的兩種金屬,放出氣體總量最多的一組是( )
選項 | A | B | C | D |
M | Na | Na | Al | Mg |
N | Al | Mg | Na | Na |
【考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答案】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5/27 14:0:0組卷:129引用:4難度:0.5
相似題
-
1.小金分別將鋅、氫氧化鈉、硝酸銀等固體藥品加入到三支盛有稀鹽酸的試管中。如圖為加入某固體后,溶液中主要離子種類及個數比變化的微觀示意圖,不考慮離子的大小關系,則“
”表示
發布:2024/12/28 16:0:2組卷:54引用:3難度:0.5 -
2.一定質量的鋅、鐵分別和等量的鹽酸反應,產生氫氣質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t1時,產生氫氣的質量鋅比鐵大 B.t1時,產生氫氣的速率鋅比鐵大 C.t2時,參加反應鋅的質量與鐵相同 D.t2時,鋅、鐵消耗的鹽酸質量相同 發布:2024/12/28 16:30:2組卷:55引用:5難度:0.5 -
3.小明在學習金屬活動性順序后,知道鉀、鈣、鈉金屬活動性特別強,能與水反應生成堿和氫氣,他想鎂緊排在鈉后面,它是否也能與水反應呢?
【提出問題】鎂是否能與水反應?
【實驗探究】在兩個燒杯中,分別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鎂條,用酚酞作指示劑,實驗過程和現象如圖:
【反思與總結】
(1)小明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2)小明發現B試管放置在空氣中一會兒,溶液的紅色會褪色,這說明溶液的堿性減弱了,于是他大膽作出了一個猜想并設計了驗證方案:猜想 驗證方案 可能是氫氧化鎂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溫度降低,溶解度變小,從而導致溶液堿性減弱 將褪色后的溶液
(3)一段時間后,小明觀察到鎂條在熱水中無現象,但當他想到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與大理石反應時,便有了解釋,他的解釋是發布:2024/12/28 16:0:2組卷:7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