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未成年人,重視教育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解讀法律】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二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學習負擔,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第二十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監督管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暢通學校家庭溝通渠道,推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1)第二十二條、第二十六條分別是對未成年人的哪一特殊保護?
【分析行為】

注:初中教育共同體是指通過“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模式進行集團化辦學,帶動新校、弱校加快提升教育質量。
(2)運用權利和義務關系的知識,評析漫畫一中主人公的言行。
【提升認識】
(3)根據漫畫二,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初中教育共同體建設”政策實施的社會價值。并歸納兩幅漫畫所體現政策的共同目的。
【答案】(1)第二十二條:家庭保護;第二十六條:社會保護。
(2)漫畫一中主人公的說法是錯誤的。①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公民既是合法權利的享有者,也是法定義務的承擔者)。②漫畫一中的主人公只認識到減少在校學習時間是我們的權利,沒有認識到認真學習,按時完成作業也是我們的基本義務,他的言行割離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3)社會價值:有利于實現城鄉教育公平,緩和社會矛盾;有利于提高鄉村的教育質量,提高國民素質;有利于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目的:推動教育健康有序發展,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
(2)漫畫一中主人公的說法是錯誤的。①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公民既是合法權利的享有者,也是法定義務的承擔者)。②漫畫一中的主人公只認識到減少在校學習時間是我們的權利,沒有認識到認真學習,按時完成作業也是我們的基本義務,他的言行割離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3)社會價值:有利于實現城鄉教育公平,緩和社會矛盾;有利于提高鄉村的教育質量,提高國民素質;有利于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目的:推動教育健康有序發展,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4引用:1難度:0.4
相似題
-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施行后,小華一家人對下列法律條文進行了討論,其中他們的說法正確的是( )
第五條 (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保護未成年人隱和權和個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第十四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共同生活的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其他家庭成員應當協助和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實施家庭教育。
②媽媽:為了加深對孩子的了解,我們看看他微信,不算侵犯隱私權
③哥哥:我已成年,可以幫助父母對弟弟進行家庭教育
④小華:我同桌他父親長期在國外做生意,家庭教育只是他媽媽的責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發布:2024/12/12 18:30:2組卷:60引用:3難度:0.5 -
2.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避免加重未成年人的負擔,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這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護 B.學校保護 C.社會保護 D.網絡保護 發布:2024/12/28 0:30:2組卷:140引用:5難度:0.8 -
3.父母離異的小強經常遭父親的虐待,被鄰居舉報后,村委會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撤銷小強父親的監護人資格并最終勝訴。在區人大代表開展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牽手活動中,小強找到“代理家長”感受到社會溫暖,最終生活重回正軌。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①父親對小強的虐待,沒有盡到家庭保護的責任
②法院撤銷小強父親的監護人資格,履行了司法保護的職責
③小強應樹立法治意識,杜絕不良行為,防患于未然
④村委會幫助小強維護了自身的合法權益,做到了社會保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發布:2024/12/28 0:0:1組卷:149引用:4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