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建設美麗中國】為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探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板塊一:內容解讀】十九大報告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
          (1)請你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獻計獻策。
          【板塊二:踐行綠色發展】“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推動城鄉自然資本加快增值,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重要政治任務。2017年8月16日,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在萬州區調研時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2)談談國家和公民如何為實現綠色發展作出努力。(每個角度至少寫出兩點)

          【答案】(1)①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②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③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2)國家應該:①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依法保護環境,嚴懲破壞環境的行為。②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科技創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④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普及科學環保知識,使治理污染和保護空氣質量成為人們自覺的行為等。
          公民應該:①積極行使監督權,對地方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的,向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舉報。②積極行使建議權,通過多種途徑為綠色發展獻計獻策。③踐行綠色環保生產生活方式,參與改善空氣質量的宣傳活動。④多乘公交車,少開私家車,盡可能以步代車或騎自行車等。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1引用:1難度:0.3
          相似題
          • 1.游桂林,陶醉于美麗的漓江水;登泰山,折服于其“一覽眾山小”;去新疆,驚嘆于天山的雪蓮;走內蒙,對“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感觸頗深。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大自然帶給我們美的享受,帶給我們歡樂
            ②美麗的大自然帶給我們豐富的人生啟示
            ③美麗的自然風光會激發我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④大自然離不開人類

            發布:2024/12/28 2:0:1組卷:8引用:2難度:0.7
          • 2.【保護生物多樣性 共建美好家園】
            材料一: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12日下午以視頻方式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習近平強調,人與自然應和諧共生。當人類友好保護自然時,自然的回報是慷慨的;當人類粗暴掠奪自然時,自然的懲罰也是無情的。我們要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
            材料二:當前,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邁入法治化發展新階段,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并被納入各地區、各領域中長期規劃編制和政策法規制定過程之中。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法規體系日趨完善,有關部門嚴厲打擊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的走私活動,對相關違法犯罪行為形成高壓態勢……
            (1)結合材料一分析,國家為什么倡導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
            (2)材料二中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治化措施對于全面推進國家法治化進程有何啟示?

            發布:2024/12/28 3:0:1組卷:23引用:3難度:0.3
          • 3.為應對氣候變暖,我國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等莊嚴的目標承諾。實現碳中和將有利于(  )

            發布:2024/12/28 3:30:1組卷:39引用:5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